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

2024-04-17 09:50:08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思政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类高职院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这意味着我国正在积极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因此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应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底蕴,弘扬中国精神,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3]。
一、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4]。在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具体如下。
(一)有助于提高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旅游业专业化细分和市场细分的程度加深,旅游行业对旅游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旅游类高职院校,要致力于培养符合市场经济与旅游发展需要,掌握旅游理论知识和方法且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而旅游类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肩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在其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意味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会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知识体系、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此一来,就有助于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养人文品格,加强道德修养,厚植民族精神,最终提高综合素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数不胜数,通常可结合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融入。例如,在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内容,包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5-6],有助于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岁时风俗、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丰富知识体系,提高文化素养;等等。由此可见,在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7]而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桥梁,在其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讲,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思政课教师精准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进行再诠释,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当代中国、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提供新的文化积淀,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此同时,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思政课教师事先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到哪里去”的现实脉络,进而结合现实国情和实际情况,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并将其与近代文化、当代文化融通,以造就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换言之,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促使教师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并将其运用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由此便能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三)有助于提高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加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故提高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尤为重要。从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提高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跳出思政课教学的思维惯性,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等,并积极践行[8]。而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达到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等的目的。具体来讲,首先,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了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创新的目的,即教师会立足旅游类专业特点,根据学生价值观塑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择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等内容,引入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这样便能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提高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奠定基础。其次,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了对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即教师会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探究,以确保思政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会贯通,这样便能使思政课教学不循规守旧,让教学形式更加多样、让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增强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参与感,最终达到提高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二、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当前,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旅游类高职院校不同主体重视程度不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比较单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的文化底蕴有待提升。
(一)旅游类高职院校不同主体重视程度不一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课当中[9]。就目前情况来看,首先,部分思政课教师不够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意义和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重视程度不足。这样的教学认知导致融入性、实效性不强,不仅影响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而且影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其次,部分领导不够重视,对相关政策文件的宣传不积极,没有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意义,这是影响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及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与形式较为单一
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及讲授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以讲授法为主。部分思政课教师通过举例的方式在教学内容中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方式比较生硬,未能准确全面把握思政课的政治性和文化性特点,这样导致教学实效性比较差。其次,未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有限,仅仅是通过播放一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来说明思政课的相关理论,未能真正理解“融入”的教学深意。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大大影响了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效性。
(三)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案例的文化底蕴有待提升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部分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与思政课内容衔接不紧密,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只考虑时代性,缺乏传统文化底蕴。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而且对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阻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0]。其次,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仅限于一些文化的形式,仅满足于举例时罗列一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的形式,未能真正挖掘形式背后的文化精髓,未能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价值和意义,这对于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政元素及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帮助有限,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随着文旅融合成为时代的背景,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旅游业需要文化作为支撑。作为旅游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样越来越注重学生文化底蕴的养成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在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多种策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深入了解与自觉弘扬,从而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一)优化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旅游专业人才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首先要真学真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吃透历史。这要求学生要了解历史,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在吃透历史的基础上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播种机”,加强文化旅游的传播力,增强旅游的文化获得感。旅游专业人才只有真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课的资源宝库,思政课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案例,作为讲好思政课内容的承载,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融入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学案例,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选取时应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标准,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尽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和提炼,对思政课下各个课程的各个专题进行全面把握,避免内容的重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以下两个步骤来优化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一是精准定位,即通过拆分思政课教学目标,梳理出思政课每一章节的要点,然后遵循值得借鉴、有现实应用价值两项原则,定位出可添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二是科学选择,即在定位之后,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照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通过追本溯源、纵横比较、经典文献解读等方式,选出可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部分,其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传承中国精神,并能够在中国精神的感召下,加深对国家的认同,激发家国情怀,同时能够将其转换为工匠精神。中国精神主要包含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其具体体现为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考虑到其与家国情怀、人格修养联系紧密,教师便可在阐释相关内容时,基于经典文献解读的方式引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这样才能优化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效果。
(二)丰富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
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授课方式要不断丰富。各种不同的讲授及呈现形式可以提高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效性,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沿用传统的讲授法,而且要综合运用互动教学、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开展课堂活动。比如,在互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实现中国化”这个问题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产生问题、输出问题,在充分讨论中,从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规律性问题上,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在讲解“改革开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交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春节的变化,最终提炼出生产力发展之“变”与人民幸福团圆本质“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加强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及教学氛围的营造,帮助学生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营造一种良好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三是打造文旅融合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旅游类高职院校应根据思政课的教学需要,打造文旅融合的实训基地,通过基地的实物展示,增强教师和学生“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最终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校内已经建成了酒店博物馆和烹饪博物馆。博物馆主要展示酒店管理行业和烹饪行业的发展,通过参观实物,了解历史传承,再加上教师的全面性讲解,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行业的发展和行业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打造中国话语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结合性
在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强化课前教学的研究讨论,对不同专业的思政课教学要进行全面考虑,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充分考虑思政课和专业的结合。
第一,在内容上体现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文化进行结合融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文化中的各项正向价值因素植入思政课中,进而实现以文化人、文化育人。有的专业文化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如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有的元素则需要精加工提炼,才能与课程知识体系相契合,进而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对课程思政中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把握也不能简单化,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以分析理解,坚定“四个自信”。在教学内容上的切入点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与旅游发展史、一国两制视野下的台湾游等。教师要把思政课基本原理和旅游类高职院校特点充分结合,并与各专业特点相结合,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第二,针对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比如,让旅游外语专业的学生通过诵读英文版中华经典诗词,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导游专业的学生讲述旅游故事,有机把思政内容和专业素养相结合,促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文旅结合、德技双修的旅游人才。
四、结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之中,其实质是讲好旅游类文化故事,做到因事而化。旅游类文化故事或诠释历史的恢宏发展,或启迪民众的爱国热情,或展现细腻感人的民风民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旅游类高职院校将旅游类文化故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讲出故事中的“仁义德”,讲好故事中的“真善美”,因事而化,丰富思政课的文化内涵,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张莉,王路瑶.“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五维逻辑进路[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91-97.
[3]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26.
[4]戴静,赵红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5):106-108.
[5]徐玉钦,杨玉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3(1):94-96.
[6]魏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研究[J].数据,2021(9):121-123.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3-11-20].http://www.cppcc.gov.cn/zxww/2018/02/14/ARTI1518568494991632.shtml.
[8]李影,李丹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实现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5):35-38,48.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23-11-20].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1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11-20].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