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对护生核心能力的影响—以外科护理教学为例论文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对护生核心能力的影响—以外科护理教学为例论文

15

2024-04-16 11:44:4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以外科护理教学为例,选取广西医科大学三年制普通中职护理专业2021级2班、3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对护生核心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摘要:文章以外科护理教学为例,选取广西医科大学三年制普通中职护理专业2021级2班、3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对护生核心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核心能力;外科护理教学;护生

  护士核心能力是护士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安全护理服务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会直接影响其护理服务水平的高低[1]。作为护理专业人才的后备军,护生核心能力水平会直接影响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及护理质量[2]。国内研究显示,中职护生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3],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外许多护理院校已经把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并且将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和教育研究当中[4-5]。虚拟仿真(Virtual Simulation,VR)即虚拟现实,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视觉、声音和触觉集成虚拟环境的现代高科技媒体[6]。虚拟仿真作为一种数字赋能的创新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中职教育领域[7]。将虚拟仿真应用到护理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护生的沉浸体验,同时能够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交流沟通等核心能力[8-10]。因此,本研究将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护生的外科护理教学,以期培养和提高护生的临床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评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同时为进一步探索与构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外科护理教学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广西中医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三年制普通中职护理专业2021级2班、3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50人。本研究的调查工具条目数为38条,样本量至少为条目数的5—10倍,同时考虑到10%的样本脱落率,样本量至少应为211,故研究对象人数符合要求。教师教学前已告知所有护生教学方式及此次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并已取得知情同意。

  (二)研究方法

  1.教学内容。两组护生的课程标准均已通过学校教务科的审核。教材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第3版),两组护生由相同的教师授课。本研究在第三学期进行,外科护理共66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训课18学时。实训内容包括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域消毒与铺巾;手术器械台管理与配合;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术;肠造口的护理。每项内容3学时。在实训部分两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学实施。第一,分组。通过投硬币法随机分组,2班为对照组(n=120),3班为实验组(n=130)。

  第二,教学实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理论授课环节,教师以传统的讲解方式,向护生传授相关知识和理论基础。这一环节旨在为护生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使其能够理解实际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背后蕴含的科学知识。在实训课程教学前,教师会提前发布与实训内容相关的操作视频。这些视频将为护生提供操作参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之前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视频,护生可以在课前熟悉实验器材的摆放、实验操作步骤及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等,从而在实训课前有一个更好的准备。在实训课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确保护生能有效参与并获得学习成果。①教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护生思考和回答与实训内容相关的问题,以促进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②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解答护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确保每个护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技巧。③教师要通过示范操作的方式,向护生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便护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实验的实施过程。通过直观的示范,护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模仿正确的操作步骤,从而提高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④护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小组内讨论、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种分组练习的方式可以促进护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护生进行指导。在课程结束后,护生需要完成与实训相关的习题。这些习题旨在帮助护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验他们对实际操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实验组的理论授课环节与对照组一致,实训环节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虚拟仿真教学。本研究使用的虚拟仿真软件为我校与某科技公司合作研发的适合我校护理专业群使用的三维虚拟仿真学习软件,该软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虚拟外科护理工作场景,可实现不同虚拟场景、不同病例的临床护理操作。该软件可在计算机和平板电脑上运行,护生注册后便可登录使用。在整个实训课教学过程中,虚拟仿真实验旨在加深护生对于外科护理操作知识的掌握和临床体验,并结合线下实操提高实训效果。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是一种“虚拟仿真—模拟实训”递进式的实训教学模式。①虚拟仿真教学环节:外科护理虚拟实验是在护理临床虚拟教育基地中开展的一门课程,目前已开发的项目有术前护理准备的综合实训、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胃肠减压的护理、肠道造瘘口的护理。第一次实训课,教师可在课上对操作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确保实验组护生已全部学会使用外科护理虚拟仿真软件。所有的护理项目均从护士站开始,护生须通过点击鼠标的方式,与环境、患者、物品互动,过程中有步骤提示、护患对话,还有选择题、判断题,同时穿插操作视频、具体操作的动画演示等,逐步进入下一操作,最终系统根据护生操作表现自动判分,完成护生自主练习。练习模式下,护生需要根据提示逐步完成设置的任务才能进入后续操作,考核模式下则无操作步骤提示。②现场技能实操环节:虚拟仿真练习结束后,教师不再进行全程示教,而是根据护生的虚拟仿真练习情况,在必要时做重点讲解。同时,在技能操作前根据内容设置案例,护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分组完成技能操作训练。③课后学习:设定虚拟仿真考核达标分数要求,而护生要利用课后时间自主练习,完成虚拟仿真实训的考核,直到达标。对虚拟仿真实训学习兴趣较高的护生还可以进行不同案例的反复练习,教师也要在虚拟仿真软件上不断更新不同的临床案例,使护生在练习时能更接近临床。

360截图20230324162740944.jpg

  为了保证护生享有相同的学习资源,研究结束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即开放给对照组。

  (三)研究工具

  第一,一般资料调查表。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喜欢网络游戏、是否有外科护理见习经验。

  第二,护生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Nursing Students,CINS),该量表由许等[11]编制,廖瑞雪等汉化,用于全面综合评估护生的核心能力。量表包括6个维度、38个条目,即道德和责任(14个条目)、一般临床技能(6个条目)、终身学习(5个条目)、临床生物医学科学(5个条目)、关心(5个条目)、评判性思维推理能力(3个条目)。条目采用李克特7级评分,赋值1—7分,分别从“完全不胜任”到“完全胜任”。总分为38—266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生的核心能力越高。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66,各维度克朗巴哈系数为0.827—0.951;Guttman分半信度为0.828,各维度Guttman分半系数为0.724—0.942;总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737,信效度较好。

  (四)效果评价

  1.护生核心能力量表。授课前及课程结束1周内统一组织护生填写核心能力量表,具体在班主任的协助下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者采用统一引导语,向护生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并为对量表条目产生疑问的护生进行答疑。护生充分理解后,以匿名方式自行填写,每次发放问卷设置同一手机或电脑只能作答一次。

  2.实训成绩。对比两组护生教学后的实训考核成绩,考核内容为术前准备综合技能(必考)与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或胃肠减压术(抽签),每项考核总分均为100分。

  3.统计学方法。将收集的数据经双人核对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质量控制

  该研究中,两个平行班级的教材、教学内容、实训内容、操作考试项目均一致,理论课及实训课的授课任务各由同一名教师从始至终进行负责。操作考试评分标准一致,由授课教师负责考评。本研究所用的护生核心能力量表已经过信效度检验。对于所有问卷及量表,研究者分别采用统一引导语,向教师及护生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填写者充分理解这些内容后,以匿名方式自行填写,每次发放问卷设置同一手机或电脑只能作答一次。所有问卷及量表回收后由专人保管、双人复核、双人录入,以减少录入时的人为错误。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二)两组护生的核心能力比较

  本研究授课前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份,回收率为100%。课程结束时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份,回收率为100%。两组护生在授课前的核心能力对比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后,实验组护生各维度核心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纵向比较对照组护生授课前后的核心能力变化,一般临床技能得分授课前为27.37±3.61分,授课后为28.64±4.22分,临床生物医学科学得分授课前为26.48±5.45分,授课后为28.52±3.22分,仅此两个维度的核心能力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护生核心能力纵向比较的变化为六个维度的核心能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三)两组护生的外科护理实训成绩比较

  实验组护生的实训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3所示。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三、讨论

  (一)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护生核心能力的影响

  1.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与传统的模拟实训相比,虚拟仿真教学可以模拟更真实和全面的临床场景,包括患者情境、手术室工作流程、手术程序等。这种高度的真实性使得护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责任,从而更好地培养职业道德。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多个专业人员的协作,包括外科医生、护士、麻醉师等。虚拟仿真可以模拟这些多专业团队的合作环境,为护生提供团队合作的实际体验。通过与其他团队成员协同工作,护生可意识到自己的专业角色和能力的局限性,进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责任感。另外,虚拟仿真系统通常能够提供实时的反馈和评估,帮助护生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错误,并指引其改进。这种实时性的反馈有助于加强护生职业责任感,并改进其实际行为。

  2.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更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技能。本研究中,虚拟仿真实验组护生的实训考核成绩为79.91±18.21分,高于对照组护生,这与张春华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相比传统的“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实训教学模式,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应用到外科护理教学中,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护生的外科临床护理技能。由于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受到学校实训室配备不足或设施陈旧,以及开放次数不够等限制,护生觉得实训练习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致使练习不足,对相应技能不能做到熟练掌握。同时,在传统模拟实训中,由于将护生分成多个小组练习,因此在巡堂指导过程中,教师有时不能及时发现每个护生的细节问题,导致没有及时反馈,而这些错误可能被其他护生学习。对此,虚拟仿真作为一种新颖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吸引护生主动练习,护生可根据自练、自考的情况,针对性地反复练习,达到强化弱点,及时纠正错误的目的。虚拟仿真可以缩小临床与教学的差距,如模拟外科手术场景等,使护生能够在虚拟场景中安全地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13],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既能减少教学经费的支出,又能有效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可见,虚拟仿真破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练习的机会,缩短了理论课堂与临床操作的距离。同时,在虚拟仿真练习过程中留下的后台数据,可为教师对护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其更全面地评价护生的操作技能,也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3.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国内外学者[14-15]的研究均认为,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情境、增强学习体验、实现心理沉浸、跨越时空界限等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环境。虚拟仿真教学允许护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需求进行学习,护生每一次的练习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不断追求成绩提高的过程中,护生会翻阅课本、查找网络等其他资源,这样便培养了护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虚拟仿真具有视觉、听觉等多媒体特性,能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吸引护生的注意力,增强护生学习动机。有文献研究表明,虚拟仿真情境与临床实践案例的结合,能使学生在长期、反复的练习中动态建立起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故我校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开展虚拟仿真教学,通过设计一些复杂的情境或临床案例,让护生在各种虚拟情境中进行“练—考”,即护生要运用所学知识作出临床决策,如此可培养其分析问题、判断状况和做出适当决策的能力。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到学生通过新的信息环境和工具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新学习模式,学生还可以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创新的灵感。万丽红等[16]提出了虚拟仿真技术与混合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同时,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阮娟娟等[17]提出了将虚拟仿真与翻转课堂教学法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要想更好地发挥虚拟仿真的优势,还需要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提高教师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能力。

  4.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在提升护生的关怀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18],沉浸式的虚拟仿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健康相关的问题,让他们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感受和理解病情,从而产生更强的共情力。相比于对照组单纯的模型练习,虚拟仿真教学可以帮助护生在与虚拟患者互动的过程中练习和提升沟通技能,包括倾听、表达同情和解释医疗信息等,同时也可以让护生学会如何扮演一个标准化病人与护士交流。当进入模拟实训环节,模拟护士和模拟病人都能够很快进入角色,灵活地进行沟通交流。在虚拟仿真教学的练习模式中,护生会接收到关于操作流程的提示,如何时拉床帘,如何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及如何取得患者的配合等。这些指导可帮助护生养成良好的人文关怀习惯,但如果护生没有完成指定步骤或没有与患者进行完整的沟通交流,将无法顺利进行下一步操作。因此,在实训考核中,实验组的护生表现出了更强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的职业素养。此外,虚拟仿真教学为护生提供了更真实和全面的临床场景,能让护生在操作中重视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宁静的护理环境,维护患者的尊严。

  (二)基于护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建议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有明显的优势,但如何运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还有待思考。本研究根据教师与护生的使用体验感受,归纳出以下一些建议。

  关于平台,要注意以下四点。①选择合适的虚拟仿真平台:选择能够支持护理实际场景模拟的虚拟仿真平台,确保其具备真实感和互动性。②提供逼真的交互体验:确保虚拟环境具有良好的互动性,让护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病情变化等。③设计真实的临床场景:创建与实际临床情况相符合的虚拟场景,包括病人情况、设备、药品等,以便护生能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和练习。④持续更新与改进:不断优化虚拟仿真模拟系统,确保其与外科护理发展和临床实践保持同步。

  关于教学,要注意以下五点。①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要提高的护生核心能力,如本研究提出的临床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评判性思维推理能力,以此为基础来设计虚拟仿真实训模式。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设计一个清晰的课程结构,包括模拟训练的内容、时间安排、评估方式等。③提供实时反馈和评估:设置系统以及时提供护生在实训中的表现反馈,包括技能评估、沟通能力等方面。④对护理教师和实验员进行培训:确保护理教师和实验员熟练掌握虚拟仿真系统的使用方法,能够有效引导护生进行实训。阿尔培·杜鲁坎(Alper Durukan)等在研究中发现,虚拟仿真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自我效能信念有一定关系,强调在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前,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⑤评估教学效果:设计评估工具,定期评估护生在虚拟仿真实训中的表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四、结语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生的核心能力,尤其是职业道德和责任、护理临床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和评判性思维推理能力。在未来的外科护理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广泛地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以提供更丰富和实用的学习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课堂,提高护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护生媒体素养和数字素养,从而更好地改善护生学习效果。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综合运用传统实训教学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虚拟仿真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未来学校的发展和智能课堂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该模式仅在我校1个年级的外科护理中进行了1个学期的应用,结果可能有所偏差。今后应扩大研究范围并尝试在其他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以进一步探索其对护生核心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丽萍,解敏,姚海燕,等.基于团队文化建设的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建立[J].护士进修杂志,2017(9):815-817.

  [2]廖瑞雪,刘彦慧,王媛婕,等.中文版护生核心能力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2):172-174.

  [3]彭爱霞,罗秋婷,彭靖.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况调查[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1):13-15.

  [4]GRANDE R A N,BERDIDA D J E,SUSANTO T,et al.Nursing com-petency inventory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graduating students in six asian countries:a cross-sectional study[J].Nurse education today,2022(116):105-110.

  [5]彭粉花,尹瑞娟,门艳秋.以核心能力培养需求为导向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6):116-117.

  [6]DONOVAN L M,ARGENBRIGHT C A,MULLEN L K,et al.Com-puter-based simulation:effective tool or hindrance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8(69):122.

  [7]王朝林.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3.

  [8]姜秀文,张佩,吴广霞.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8):116-117.

  [9]张俊鹏,田一川,张明慧,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教学领域的文献研究[J].循证护理,2023,9(3):463-468.

  [10]JENNIFER M,EMILY L,TONI R,et al.Virtual simulation to in-crease self-efficacy through deliberate practice[J].Nurse educator,2019,45(4):75-79.

  [11]HSU L L,HSIEH S I.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nursing students:a learning outcome per-spective[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3,33(5):492-497.

  [12]张春华,史蕾,戚淑仪,等.交互式外科护理学虚拟仿真教学实践及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3,6(1):5-9.

  [13]SIAH R C J,XU P,TEH C L,et al.Eval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efficacy,attitude,and confidence level in a perioperative setting using virtual-reality simulation[J].Nursing forum,2022,57(6):1249-1257.

  [14]LIU L Y.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and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C]//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ournal of Physics:Conference Series.Shanghai:IOP Publishing,2020:210-219.

  [15]DURUKAN A,ARTUN H,TEMUR A.Virtual reality in science ed-ucation:a descriptive review[J].Journal of science learning,2020,3(3):132-142.

  [16]万丽红,彭俊生,文科,等.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压力性损伤护理的混合式教学[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9):774-778.

  [17]阮娟娟,邵菡清,曹阳,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儿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8):45-46.

  [18]DYER E,SWARTZLANDER J B,GUGLIUCCI R M.Using virtual reality in medical education to teach empathy[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2018,106(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