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力学”课程抽象知识形象化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2024-04-16 11:10:47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就是通过运用比较、对比、联 想等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借助模型、辅具、视频、GIF动画等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对抽象知识建立更全面的感性认知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 结构力学”课程抽象知识形象化教学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 结构力学”课程抽象知识形象化教学的原则,最后论述了“ 结构力学”课程抽象知识形象化教学方法,包括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复杂力学分析过程形象化、学习过程参与化。
关键词:“结构力学”课程,抽象知识,形象化教学方法
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就是通过运用比较、对比、联想等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借助模型、辅具、视频、GIF 动 画等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对抽象知识建立更全面的感性认知,启发学生拓展形象思维,发挥想象力,引导学 生从表象认知提升到抽象认知、从感性认知提升到理 性认知[1] 。对“结构力学”课程进行形象化教学,着重体 现为对结构力学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力学分析过程 形象化和学习过程参与化,将课堂与课外、线下与线 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结构力学”课程的立体式教学方法。
一 、“ 结构力学 ”课程抽象知识形象化教学的必要性
“ 结构力学 ”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极其重要的一 门专业基础课,是以土木工程各类建筑结构为背景, 抽取结构中共同的力学特性而形成的一 门力学学科, 既具有力学的抽象性,又具有工程结构的具体性[2]。然 而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主要讲 授应用经典力学理论及应用理论进行解题的技巧。理 论讲解固然是一切应用的基础,但也容易导致以下问 题:第一,部分抽象理论比较晦涩难懂,导致学生理解 困难,尤其是数学和力学基础不好的学生;第二,理论 和实践脱节,缺乏动手能力培养,即遇到工程力学问 题时 , 学生无法联想到相关的结构力学原理进行解 决。在现实应用中,建筑、道路、桥梁或铁路、港口等都 是立体存在,与教材中的二维图纸、平面图片相差甚 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力是如何产生作用的? 力的 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 物体的空间结构是如何构成 的?”此类问题,教师若仅以板书或 PPT 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 结构力学”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多、结构复杂且实用性强,是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中公认的教师 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3] 。这就要求教师采用能使抽 象复杂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结构力学”课程相关知 识[4-5]。传统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片面强调力学知识 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 方法的基本训练 。为了适应时代需求,“ 结构力学”课 程迫切需要建立起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教学体系,建 立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 基本概念的科学运用、联系工程实际,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后续专业学习及 培养“ 知识— 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专业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二 结构力学”课程抽象知识形象化教学的原则
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使课程的抽象知识形象化,教师就不能仅停留在素材的罗列上,而需要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甚至是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运用 不同的讲授方法,再结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对比看哪一种方法更合适[6] 。总体而言,有以下四个原则[7]。
第一,熟悉联想原则 。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过程 中采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联 、相似度高的知识点, 或者学生熟悉的 、直观的形象知识作为导入或基础, 再将新的、难度大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与之链接,引导学生深化对事物和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第二,层次递进原则 。抽象知识形象化并不是所 有的内容都套一个模板,而应“ 因材施教”,即根据不 同内容运用不同方法,并且要注意的是,形象化引导 方法应是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不能一开始就使用复 杂、庞大的教具等让学生误以为形象化理解是非常困难的、成本极大的,而应从简单易得的事物出发,引起学生兴趣,层层递进。
第三,理性能动原则 。让学生获得联想思维是形 象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 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知识与具象案例 或模型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
第四,适可而止原则 。就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 方法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不宜由教师 一 个人使用太 多次,能够起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目的即可,更重 要的是引导学生建立对抽象知识形象化理解的意 识和思维方式,故教师可将 一 个或几个典型的案例 分析透彻,起到示范作用,再把其他更多的案例留 给学生自行思考和练习,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 成长,锻炼学生能力。
三 结构力学”课程抽象知识形象化教学方法
在“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知识形象 化,需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一般教师可考虑 以下途径。
(一)抽象概念形象化
“ 结构力学”课程涉及大量的抽象概念,而抽象概 念又来源于具体的工程载体 。在现有的教材之中,绝 大部分都会使用到结构计算简图 。例如,课程一开始 就介绍的荷载、杆系、支座、约束等知识都采用了被简 化的计算模型,但在教材中没有详细而全面地将模型
对应的原型呈现出来,且缺少简化过程的具象化,这给 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知识增加了难度,甚至导致 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相关内容,只能死记硬背分 析方式。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构力学”课程中这 类抽象概念和复杂知识,教师需要把简化后的模型还 原成学生日常看到或接触的物象,以更直观的方式呈 现给学生。模型形象化即采用直观、形象的,且现实生 活中可以看到、接触的实物模型与教材当中涉及的被 简化过的模型相对应,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形象认知, 然后进行力学知识的讲授,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8]。具 体来说,教师可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象或使用专业软 件工具制作的仿真模型。
例如,在讲授拱结构时,传统教材中一般是直接 呈现拱结构的计算简图,然后分析其受力特点,但抽 象的计算简图往往需要学生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才能 理解 。如果在讲授拱结构前,教师先引入学生日常生 活中(最好是校园或所在城市)的常见事物和工程案 例中的拱结构,然后采用图片方式详细呈现实际拱 结构变为拱计算简图的简化过程,如图 1 所示,这 样,就以视觉化与形象化的呈现方式搭建了实际工 程案例与结构力学知识体系的沟通桥梁,促进了学 生对拱结构概念的直观感受与深入理解,同时也增 强了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二)抽象复杂力学分析过程形象化
“ 结构力学”课程包含较多的力学分析,如静力荷 载、静力响应、动力荷载、动力响应等,进而产生了“ 力 是怎样作用到物体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如何发生 改变的? 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 行哪些力学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力学知识?”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讲 述,不仅教师授课觉得枯燥,学生学起来也会压力倍 增 。对此,如果教师能在此类型知识点授课过程中结 合动画、视频等形象化、动态化的资源进行教学,会收 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将抽 象、复杂力学原理和受力过程分析等变为动态形象化、可视化的操作,具体方式如下:一是建立基本结构 传力路径和变形特征的动态示意图,包括常见几何可 变体系动态变形过程,桁架、梁、刚架和拱的传力路径 和变形特征,机动法求解影响时机构变形特征,位移 法中常见基本杆件的变形特征与支座反力情况,等 等,上述基本力学原理的可视化将抽象知识直观呈现 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二是对结构受力分析过程进 行动态演示,即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建模软件等工 具模仿板书过程,将详细分析过程逐步呈现,具体包 括桁架结构节点法和截面法求解过程演示、机动法求 影响线时机构变形动态演示、位移法和矩阵位移法中 结构拆分和离散过程演示。
例如,在讲授“ 快速法求梁剪力图”时,教师在课件中先呈现所需的分析规则,随后在下方进行分析过 程演示,如图 2(a)所示 。在演示受力分析过程中采用 色块和箭头标注出与之对应的规则,每个分析步骤都 通过色块与箭头“ 出现”和“ 消失”的动画效果进行演 示 , 整个题目的完整分析过程由这一连串动画组成。 通过分析规则和分析过程的同步呈现,以及动画的逐 个演示 , 学生就会像看网络游戏和动漫作品一样对 “ 快速法求解梁剪力图”心领神会,如此,学生也会乐 意以浓厚的兴趣和聚精会神的状态投入新知识的学 习。上述方法适用于“结构力学”课程中大多数章节中 结构求解方法的讲授,如图 2(b)所示,教师可对“机动 法求影响线”的分析规则和分析过程进行同步呈现和动画的逐个演示。
(三)学习过程参与化
“ 金课 ” 的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最好还具有活跃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 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结构力学”课程的难度和枯燥性是公认的,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把这门课上好,让学生学有所获,就有必要增设新的教学环节与学生良性互动,让学生深度参与[9]。
参与方式主要是教师使用教具互动和学生参与 教具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使用辅助教具 让学生参与并操作,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简易工具让学生 在课堂体验操作,如利用木条、竹条等简易工具制作 与教材中计算简图对应的结构模型,通过先动手再讲 授理论知识或是讲述理解知识—动手操作—再点评 回顾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完美融合,加深学生 印象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对于学有余 力并追求高阶性的学生,教师可布置挑战性作业 。如制作与教材中某个计算简图对应的结构模型,并完成 成果展示,具体包括对计算简图的理论计算、结构模 型的制作、结构加载测试、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 分析、成果汇报与展示等。如图 3(a)所示,教师在授课 前利用竹条制作自由振动的教具,并在授课中带领学 生直观了解振动原理;如图 3(b)所示,用教具给学生 演示受压杆失稳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如图 3(c) 所示 , 学生在学习小组任务中自行制作教具和模型; 如图 3(d)所示,学生完成挑战性作业,各小组对于“ 结 构力学”课程原理进行可视化实操汇报。
四 、 结语
“ 结构力学”课程学习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内容面面俱到地进行教 授,若如此,非但无功反而有过 。教师教得太多 、太 细,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和偷懒的心理,久而久之就 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与“ 金课”建设和“ 工程认证”要求背道而驰。
“ 结构力学 ”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程,其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直接与后续专业课程 知识连通。对此,要想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学 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趣味性引 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是多样的,而教师 的重点任务是做好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 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励学生创新 。 因 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留白”,即给学生留出 空间和余地 , 让学生在掌握大部分知识的前提下,站 在教师和前辈的肩膀上自发成长和追求上进,以达到 培养综合素质过硬、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新型人才的 目的[10]。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思考,将学生自主搜集到 的复杂知识变为形象化的案例,并将这些案例以学习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编制成案例库,这样既能锻炼学生 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为课程建设不断 积累素材,形成“教”与“学”的深度互动。
参考文献 :
[1] 王艺霖,李秀领,张玉明.基于趣味玩具的结构力学形象化教学法 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1,39(6):115-118.
[2] 陈进, 曾祥蓉,王薇,等.土木工程专业形象化教学研究[J].高等建 筑教育,2012,21(6):36-39.
[3] 祝捷,周宏伟,左建平,等.面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材料力学一 流课程建设[J].力学与实践,2021,43(3):457-462.
[4] 刘京红,刘永华,刘克玲,等.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结构力学”课 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风,2023(7):125-127.
[5] 毛灵涛,刘庆,刘红彬.形象化教学方法在振动力学课程中的应用 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6):76-79.
[6] 孙敬敬 .工程力学形象化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 (1):239.
[7] 康婷,孙惠香, 白二雷,等.“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23(11):81-84.
[8] 贾穗子,徐能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教学与工程实际结合的 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4):126-130.
[9] 王英,朱志辉,罗建阳,等.运用课堂演示实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J].力学与实践,2020,42(5):639-641.
[10] 蔺新艳,董春敏,孟海平.结构力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 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115-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