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互联网 +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论文

“‘ 互联网 +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论文

3

2024-04-16 11:06:53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 互联网+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本质是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

  摘要 :  文章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为例,首先分析了“‘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 教学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接着说明了“‘ 互联网+  ’创业实 训”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最后对“‘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 课程思政,“‘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立德树人

  “ 互联网+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本质是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1] 。2014 年,李克强总理出席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的新工具[2] 。2015 年 3 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  出“互联网+”行动计划[3]。同年 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 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互 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 代农业等 11 项重点行动[4] 。2017 年 3 月,《政府工作  报告》指出深入推进“互联网+ ”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 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 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政  策措施[5] 。2018 年 9 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  业高质量发展打造“ 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大力  促进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升级,鼓励建设“互联网+ ”创 新创业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支持创新创  业活动[6] 。2020 年 5 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  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7]。2022 年 10 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  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  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  快发展数字经济 ,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  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8] 。 由此,在  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带动下,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

  2021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支  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强调深化高校创新创  业教育改革,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并办好中国国际“ 互 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9] 。基于此,“互联网+”创 新创业类课程带着时代的特色和使命应运而生 。2023 年 4 月 11 日,教育部公示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 程中,共有 80 门左右的创业类(含创新创业)课程入 选,其中“互联网+”创新创业类课程占 7 门(包括 1 门 线上一流课程和 6 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可见“互联 网+”与大学课程建设有机融合的教学成果显著[10]。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以下简 称“我院”)农学专业创办于 2010 年,并依托于娄底市 农业科学研究所 。经过 13 年的快速发展,我院农学专 业现已成为院所一体化、应用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 济发展的农业专业硕士点(2012 年至今)、省综合改革 试点专业(2016 年至今)、省一流建设专业(2019 年至 今)和省定向农技特岗班开设点(2020 年至今)。我院 于 2019 年将“‘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纳入农学专 业人才培养与发展必修创新创业实践课体系,并通 过 学校审定,写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并连续 3 年在 2019—2021 级农学专业大三上学期开设,该课程与学 生大一、大二所学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 业实务”“‘ 挑战杯 ’创业计划书”等创新创业课程内容 一脉相承,并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设置(理 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实施等方面进行了 大量探索与创新,同时在建课之初就注重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课程育人效果显著提升 。基于此,本文拟以 我院为例,对“‘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加以探索。

  一、“‘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我院农学专业的新增必修创新创业实践课 程,“‘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共有 3 大模 块(“互联网+”创业准备知识模块、“互联网+”创业应 用模块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与 演示模块),通过线上教学视频培训(16 学时,应用超 星学习通平台)与线下分组调研(涉及校校、校企、校 地、校所协同等创新创业项目),并完成“互联网+ ”大 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制作、演示与答辩(14 学时),培 养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与创业思维,使其能将互联网 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并掌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 业计划书撰写与演示的技能 , 从而达到塑造“ 互联 网+”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最终目标 。该课 程具备理实一体且实践性强、思政素材丰富,以及与 相关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思政设计衔接并层层推 进等特点,故其实施思政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

  “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  的根本问题,而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  的根本标准[11],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专业人才  培养的必备内容 。2019 年,全国涉农高校百余位书记  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  念诞生地浙江安吉余村共同发布《安吉共识— 中国  新农科建设宣言》,提出新时代、新使命要求高等农林  教育必须创新发展,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  建设必须发展新农科,要扎根中国大地掀起高等农林  教育的质量革命,为世界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  方案[12]。因此,为加快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  型农林人才,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且“下得去、 留得住、离不开”的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亟须提升农  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研素养、综合实  践能力及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以对接农业创新  发展和新型领军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要求 。基于此, 立足学校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  定位,我院农学专业确立了培养适应新农科、现代农  业发展需求的学用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概言之,只有利用好课堂教  学这一主渠道,注重并实施好课程思政,才能真正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才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解决农学专业育人困境的应然之举

  与大多数涉农专业类似,我院农学专业也面临着 招生难、生源质量下降,以及学生“三农”情怀缺失、专 业自信不足、涉农创业就业热情低、不愿投身基层参 与农业生产实践、农业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13],影响了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专业思 政引导和价值观引领尤为重要 。鉴于此,在农学专业 课程体系中,根据“‘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内容特 点和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润物无声地融入 教学过程,是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和使命感,强化学生 “ 知农、懂农、爱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 新精神,并解决目前涉农创业就业困境,进而培养与 时俱进且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新农人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捕获.JPG

  二、“‘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我院“‘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主要采用超星学 习通“一屏三端”实施“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线上 教学实训与线下分组调研(成功创业案例)相结合,同 时综合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讨论教学、讲授教学等方 法。每周教学过程开展整体步骤如下:①上传并开放教 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及资料等);②发布 学习通知及课前思考;③学习通签到;④教学内容讲 授;⑤布置作业或发起讨论;⑥问题答疑;⑦教学效果 评价;⑧教学反思总结。据此,笔者对教学模块、知识与 能力目标及思政教学设计进行了全面梳理,如表 1 所 示,之后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面向建设创新创业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和新农科  背景下农学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互联  网+  ’创业实训”这门必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以“ 塑造  互联网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课程总体目  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务”课程的  “ 学”到“‘ 挑战杯 ’创业计划书”课程的“ 写”,再到“‘ 互  联网+  ’创业实训”的“干”,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学、写、 干”三位一体的农学专业新时代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故结合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思政教学目标设置如下。①知识  目标:掌握“ 互联网+ ”创业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规  律、特点、方法与实践技能 。②能力目标:塑造“ 互联网+”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能从现代农业、教 育、医疗、交通及消费生活等社会各领域的科学问题 出发,通过对“互联网+”创业应用各领域的成功案例 进行分析和调研,自行组队完成“互联网+”大学生创 新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与演示,培养发现、分析及解决 “ 互联网+”创业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基本具备开展“互联网+”创业实践的技能 。③育人目标:在互联网经济 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实体经济为依托,引导学生 树立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创业观,培养“互联网+”创业 思维与创新创业精神,形成“敢为天下先 ”的创新意识 , 并结合农学专业实践不断培养与时俱进且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涉农创业者。

捕获.JPG

  (二)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融入思路

  我院“‘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主要以历史文化  追踪为导入,以创业案例剖析为重点,以院士思想和  最新国策文件精神为指引,注重专业情怀的培养、专业  自信的提升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启发,从大处护航“ 大  国三农”,从小处脚踏实地,实现理实一体。为达到“润  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共梳理出四条思政线:一  是历史文化追踪,如在“ 互联网+”创业准备知识模块  中,引用“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启示企业的决策  如同作战用兵,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行”,从而实现“ 未  战而庙算胜”,并引用孙子兵法中“ 知彼知己,百战不  殆”的思想,启示学生创业前要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 二是创业案例剖析,如在“ 互联网+”创业商业模式学  习中,可以“ 中国桃乡”—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其在  2021 年 10 月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 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得益于其多河流、三  面环山、大量富钾火山岩的地理优势,由此启示学生  要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成创业智慧,做到学以致用;三  是院士思想,如引入张福锁院士绿色智能肥料理念,培养学生“大国三农”情怀、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观、“敢  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四是最新国策文  件精神,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4], 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农林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有助于培养学生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观、服务现代农  业发展意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建设美丽中国的担  当和使命感,引导其做思想与时俱进的新农人。

  (三)精心设计课程思政融入过程

  我院“‘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要做到每课有思政,且实现“课前—课中—课后”育人 目标全覆盖,整体流程如下:课前导入重人文情怀,课 中重创业案例剖析启示,课后重专业思考与总结 。 以 “ 互联网+ 现代农业”思政示范课堂(45 分钟)为例,教 师可综合采用“ 案例教学+  启发式讨论教学+  讲授教 学”的模式,课前导入涉及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再 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农林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及张福 锁院士绿色智能肥料理念,并在超星学习通发布思考与讨论题,请学生提前预习“互联网+现代农业”课件, 以及学习通 3.1 资料《“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  划》《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到 2025 年化肥减  量化行动方案》《到 2025 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  案》四个文件,结合党的二十大文件精神,说明如何利  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实现现代农林业的绿色智能可持  续发展 , 以此培养学生对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自豪  感、认同感、与时俱进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课中对  作物生长环境监控物联网系统应用案例 、退休教授  创业有“ 稻”(麦稻米、鸭稻米、红糙米)、侯光炯院士  “ 水田(旱地)自然免耕技术”、褚橙模式等涉农创业  成功实践案例进行剖析,并通过学习通平台在线分享  8 个农林业领域真实的创业视频链接(①退休教授创  业有“ 稻”;②88 岁老人与一朵“ 银花”;③逆势种菇, 一分钱里挖财富;④深山种灵芝,财富林下生;⑤红  花玉兰的今生守护者;⑥咱们家乡有特产— 忠县  忠橙甜美的遇见;⑦咱们家乡有特产— 陕西富平: 产业升级快,柿子别样红;⑧咱们家乡有特产— 张  家界市永定区:彩水稻七星椒老种子里找商机)及资  料《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生产“ 三品 一  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做到线上学习内容  的多元化、可视化、最新化,基于此,学生可选择性地  进行在线案例学习,培养“ 大国三农”情怀、绿色智能  可持续发展观、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意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建设美丽中国的担当和使命感,启发“ 敢为  天下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做与时俱进的新农人 。课后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作业 1 份(通过“ 互联  网+ 现代农业”案例学习或分组调研,总结“ 互联网+现代农业”创业项目能够成功的关键点,并分享自己的心得或启示,可以某 一 创业项目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在亲身参与中强化涉农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 激发其投身“三农”的热情。

  三、“‘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我院“‘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已在超星学习通 平台上建设了线上课程(16 学时),实施情况良好 。 目 前,平台上传了教学大纲、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及资 料等章节思政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教师也可利用学 习通平台中的通知、签到、作业及讨论等功能组织线 上思政教学活动 。笔者经过梳理发现,平台使用情况 良好,学生能及时完成线上学习,互动沟通交流多,累 计互动次数 1 316 次,累计页面浏览量达 78 454 次,可 见思政教学效果良好。

  我院进行“‘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改 革后,学生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 (70%),其中平时成绩由超星学习通直接导出,期末成 绩主要由分组完成“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 制作、演示与答辩情况组成,具体学生考核方法如表 2 所示。

捕获.JPG

  我院面向农学专业学生开设的“‘ 互联网+  ’创业 实训”课程采用“线上(超星学习通分模块视频培训)+   线下(分组调研并完成“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计 划书制作与演示)”模式开展思政教学,融入了农林业   创业项目及成功案例,并在线分享了中国国际“ 互联  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路演视频、获奖作品计划书 及 PPT 模板材料等,因此学生对线上学习积极性高, 能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对课程内容满意度高,线下分  组调研,“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分组制作、 演示与答辩准备也比较充分 。 以“互联网+ 现代农业 ” 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为例,创业案例丰富,学生能积极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及资料(观看率为  97.9%),并开展线下分组调研,作业完成率及质量也  高(完成率为 99.3%,各班作业平均分在 90 分以上), 同时能结合国家最新农业政策解读,紧跟时事,由此  不仅达到了课堂预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也培养了学  生“ 大国三农”情怀、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观、服务现  代农业发展意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建设美丽中国  的担当和使命感,启发了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  识与创新精神, 有助于引导其做与时俱进的新农人, 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 。此外,教师坚  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学生积极参加相关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获奖项目累计 10 余项,并参 与学校创业孵化园创新创业项目及校企、校所、校地 等合作项目多项,实体创业涉及花卉、绿植、种子、植 物与昆虫标本等,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学以致用。

  四、“‘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我院“‘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教师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各章节,并密切结合农科专业背景及创  业实际,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笔者认为,我院“‘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  思政教学除了考虑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教育,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学设计应立足课程、专业乃至学院人才培养需求,全盘考  虑,统筹兼顾,在所有课堂融入思政教育,且确保农学专业课程之间、课堂之间思政元素不重复,真正建立  一个以课堂为基本单位的高效率运转的农科专业课  程思政体系 。第二,教师要定期参加课程思政教学交  流活动和师德师风建设培训, 进一步提高自我修养, 切实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三,建立并完善考  核评价机制 。思政教育将育人目标引入课堂或课程, 但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相比,思政目标相对比较抽象,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考核评价量化存在一定的瓶颈,因此今后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及教学评价指标  设置时,除了关注知识、能力目标的考核,还应制定思政教育评价标准并落地实施。

  总之,“‘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是当前互联网  经济蓬勃发展大背景下农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必修实践课之一 。进行“‘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程思  政教学,是实现新农科背景下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  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我院“‘ 互联网+  ’创业实训”课  程教师团队立足课程特点及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必  要性,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综合采用案例教学、启  发式讨论教学、讲授教学等方法,形成了以历史文化  追踪为导入,以创业案例剖析为重点,以院士思想和  最新国策文件精神为指引 , 注重专业情怀的培养、专  业自信的提升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启发的课程思政体  系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要做到每课有思政,并实现  “ 课前—课中—课后”育人目标全覆盖 。通过上述全  程、全方位的课程思政融入,不仅达到了课程、课堂预  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也培养了集“ 大国三农”情怀、 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观、担当和使命感、创新意识与  创新精神等于一体的适应新时代新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农人,达到了“ 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能为国内相关涉农院校开展该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为  农学专业其他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探索与改  革提供借鉴 。但需注意的是,思政教育必须紧跟国家最新发展需求和学科前沿,不断探索、总结、更新,故  今后应对农学专业的所有创新创业类课程进行科学  统筹规划 , 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建立并完善育人目标的量化考核评价机制,以实现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伟华.“互联网+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促进农 业现代化发展探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18):107-109.

  [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记录(2013—2015 年)[EB/OL].(2014-12- 29)[2023-10-19].https://www.gov.cn/xinwen/2014-12/29/content_279- 8382.htm.

  [3]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5-03-16)[2023-10-19].https:// 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4]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 07-01)[2023-10-19].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 -  tent_2897187.htm.

  [5]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7-03-16)[2023-10-19].https:// www.gov.cn/premier/2017-03/16/content_5177940.htm.

  [6]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 见[EB/OL].(2018-09-26)[2023-10-19].https://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8-09/26/content_5325472.htm.

  [7] 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0-05-29)[2023-10-19].https://www.gov. cn/premier/2020-05/29/content_5516072.htm.

  [8]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3-10-19].https://www.12371.cn/ 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

  [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 OL].(2021-09-22)[2023-10-19]. http://www.moe.gov.cn/jyb_xxgk/ moe_1777/moe_1778/202110/t20211013_571909.html.

  [10]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EB/ OL]. (2023 -05 -30) [2023 -10 -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2306/t20230612_1063839.html.

  [1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 (2020 -05 -28) [2023 -10 -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12] 新农科建设吹响“开工哨”全国 50 余所涉农高校发布《安吉共 识》[EB/OL].(2019-06-29)[2023-10-19].http://www.moe.gov.cn/jyb_x- wfb/s5147/201907/t20190701_388410.html.

  [13] 张俊伶,黄成东,程凌云,等.新农科背景下“植物营养学”课程教 学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12):57-60.

  [1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 文 ) [EB/OL]. (2021 -11 -16) [2023 -10 -19].https://www.gov.cn/xinwen/ 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