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法研究——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例论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法研究——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例论文

6

2024-04-15 11:00:0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首先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接着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例,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法,最后说明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摘要:文章首先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接着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例,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法,最后说明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控制技术;新工科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而要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有机融合[1]。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类课程应以隐性教育方式配合思政课的显性教育方式,彼此协同,深度挖掘各个学科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充分调动所有教师承担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及能动性,建立全员全方位、有机协同的思政教育体系[2],进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理念萌发于2014年上海市启动的《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目的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对此,上海市一些高校增设了部分课程,这些课程不同于普通的思政课,而是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通过“多学科隐性教学内容、对话互动方式等多种途径”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3]。

  课程思政的内涵为根据各类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与授课对象特点,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把政治引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4]。如此,将思政依托于课程,发挥其育人功能,能使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5],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教学,并把学生作为课程实施的同构者,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进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在奋斗与担当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课程思政依托的主体

  课程思政依托的主体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不能局限于知识原理、技术理论的讲解,还需要讲解专业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并结合不同课程特点,讲清这门课程、这个知识点在学科体系中的意义,建立清晰的思维方法[6],并倡导学生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进而在这种联系中确定人生价值、理想信念。课程思政教育一定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科知识点教学中无缝融入思政教育,而这种传授的核心是要以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为根基。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者

  “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形成协同效应”十分关键,因此,教师牢牢把握住专业课这一基本载体,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党和人民好教师的“四有”标准,即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7]。教师需要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而学生是否接受教师传递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所以教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学科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8];教师自身政治强、情怀深,才能规范学生行为;教师的思维新、视野广,才能吸引学生崇尚知识、探索创造;教师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学生才能回归课堂,认真对待学习。在高校专业课学习中,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接触较多,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师生之间思想和价值观交流、交融的场所,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故专业课教师要重视课程思政,尽可能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

  2020年,韶关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促进思政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有效融合,充分发挥了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使各类课程均能有效发挥育人功能,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高了学校整体思政工作水平。具体制定了《韶关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秉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在课程思政开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人工智能基础与实践获批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思政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不断优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课程思政不仅要覆盖理论课程,还要渗透实践类课程,提高立德树人成效;②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充分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③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即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关注知识和方法的教学,更要注重价值导向、意志品质、是非观念等创新精神的培养;④教师要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即基于不同分工的工作要求,进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表达能力等多维度的思政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现有教材中的显性课程思政内容较少,大多都是隐性课程思政元素,需要教师积极挖掘,利用时事、环境或情景等因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其植入课堂教学,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态度进行引导教育。对此,教师要做到关心与课程有关的国内外最新时事动态、科技前沿事件,及时学习“学习强国”上的相关内容,加强思政学习;要参加思政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要认真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制订课程思政计划,明确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由此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法

  (一)基于新工科视角,从能力培养入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要注重新工科提出的新要求与带来的新挑战。新工科视域下,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不断弘扬文化自信,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家国情怀,并在此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和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即高校要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培养能够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9]。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完善以工科人才思政教育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新工科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基于新工科视角,结合专业特点及未来从事的职业可以发现,学生须具备的能力分别是基础知识运用、工程实践能力、综合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10]。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应该基于这四个能力的培养,实现对爱国主义、职业精神等的培养。以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课程为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如图1所示。

360截图20230324162931037.jpg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及电子信息类理工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自动化等专业中处于承上启下、合纵连横的关键地位。故如何改革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一直是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对此,结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新工科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以实现课程思政目标[11]。即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基于能力培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基础原理知识、技术特点、市场应用、发展规律和如何在芯片等领域为我国做贡献;引导学生做到坚持系统观念的基本逻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方法论,构建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坚持创新发展、开拓思维,分析、设计、开发和探究计算机控制技术相关原理和系统应用,提高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家国情怀,能遵守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清晰地知道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另外,教师还要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养成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使命感,促使其坚持学习计算机控制技术,进而为国家信息产业服务。

  (二)基于工程认证,挖掘系统的课程思政元素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2017年11月修订)》对于学生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做出了12项明确规定,这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建设。基于此,教师要联系工程认证标准,基于相关毕业要求挖掘出系统的课程思政元素。①从工程知识能力方面挖掘课程涉及的知识来源发展及励志人物故事,如工程知识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密切的关系。②从问题分析能力、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现代工具使用方面挖掘课程涉及的工程问题,分析工程系统的构成要素、工程设计方法等元素,使学生学会使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认识论、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例如,由于课程涉及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课程教学中使用的软件工具有没有国产软件,从而让学生立志解决“卡脖子”的问题。③从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方面挖掘课程涉及的工程伦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并积极通过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作出贡献,如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④从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方面挖掘道德情感、健全人格、学习和适应发展能力的相关内容。即通过让学生参加课程项目激发其兴趣和潜能,培养个人品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及德育目标如表1所示。

360截图20230404155758815.jpg

360截图20230617141653081.jpg

  五、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基于上文所述,教师要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自身发展的第一要务,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改革。对此,笔者组织课程组教师根据章节思政目标,挖掘课程知识点涉及的思政元素,并对思政元素的解读,教研室精心筛选内容,突显思政教育主题,最终构建了由点到面的一体化育人框架。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考核中对学生思政教育及课程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综合考核。如图2所示,综合分析学院2016级到2019级自动化专业和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的过程考核成绩,从学生的成绩曲线可以看出,自从针对2018级自动化专业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后,学生的平均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90分以上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可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良好。这说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承担了课程育人的责任,切实发挥了教学改革的作用,故该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切实可行。

360截图20230617141728411.jpg

  总之,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课课堂引入了思政教育,但理工科的思政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并存在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例,对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实践,分析了如何将课程思政更加紧密地融入课程教学,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21-07-12)[2023-06-18].https://www.gov.cn/xinwen/2021-07/12/content_5624392.htm.

  [2]曹柳星,贺曦鸣,窦吉芳.“新工科”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践:面向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主题式通识写作课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24-30.

  [3]楚国清,王勇.“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四重逻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0(1):18-23,40.

  [4]蒲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105-114.

  [5]陆道坤.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难点焦点及未来走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16.

  [6]何秋红.立德树人视域下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5(4):143-149.

  [7]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2).

  [8]宁超,刘君,韦素媛,等.火箭发动机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2,8(3):69-71.

  [9]韩竺秦,张丽娜.基于学科竞赛的本科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10):75-78.

  [10]张杰,邹洪涛.新工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J].教育教学论坛,2019(8):60-62.

  [11]穆春阳,马行,张春涛,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4):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