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KTUBC 递进策略:大单元语境统领下的子主题 重构教学实践论文

KTUBC 递进策略:大单元语境统领下的子主题 重构教学实践论文

8

2024-04-13 11:43:59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已在初中英语教学领域推广实行,但在把握整体语境,挖掘主题意义,发挥主题功能方面,依然值得进一步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依照“遵循课程标准——梳理单元内容——设计主题意义”的步骤,在原有的整合理念上,进一步建构递进式的主题链,深化语境统领作用。运用“Learn to know,learn to think,learn to use,learn to be,learn to create.(KTUBC)”这一递进策略,将子主题进行重构,精细化单元课时目标,将单元内的各语篇按认知规律与内涵意义进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已在初中英语教学领域推广实行,但在把握整体语境,挖掘主题意义,发挥主题功能方面,依然值得进一步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依照“遵循课程标准——梳理单元内容——设计主题意义”的步骤,在原有的整合理念上,进一步建构递进式的主题链,深化语境统领作用。运用“Learn to know,learn to think,learn to use,learn to be,learn to create.(KTUBC)”这一递进策略,将子主题进行重构,精细化单元课时目标,将单元内的各语篇按认知规律与内涵意义进行调整重组,升华语篇意义,深入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发挥主题功能,落实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语境递进;子主题;英语教学

  近年来,单元整体教学这一理念被初中英语教学领域广泛关注和应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充分理解整体语境、深入挖掘主题意义,以及有效发挥主题功能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不少教师误以为简单地删减或机械地合并部分语篇即为整合,未能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体现主题的统领作用与育人价值,未能深入分析、灵活运用单元内各个部分的前后关系与内在逻辑,更无法将单元之外的已学知识与新知做有效衔接。因此,在大单元语境理念的驱动下,如何进一步将单元整体教学做实、做精,体现主题意义的层次与价值,值得深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主题置于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之首位,不仅强调了其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关键性,更要求教师以主题为内核,不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因此,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更加系统化、精细化、创意化与真实化,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断提升前后课时的关联性、逻辑性和递进性。本文将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英语教科书Go for It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基于大单元语境,开展递进式的主题教学,用重构子主题的方法,优化单元整体教学。

  一、构筑框架:大单元语境统领下的子主题整合策略

  大单元的“大”并不仅指信息量的增加,而是指对主题语境更广泛、深入、综合地应用。所有形式的主题学习的共同点是建立知识联系,规划主题联系的重要之处在于认识该单元旨在提高学生的何种能力。大单元内的语篇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在主题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涉及主题意义的多个层面,其纵深度容许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使其能更好地理解主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语言学习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学习者必须依靠实践运用而习得。新课标倡导学生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以布鲁姆提出的认知领域目标的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为原则,以新课标倡导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学习活动为指导思想,笔者围绕单元主题意义,把握整体与课时教学目标,挖掘、梳理语篇间的内部逻辑与联系,深入践行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的单元整体教学。该方法旨在将整个单元教学打造成螺旋递进的完整体系,以更好地体现大单元主题语境的深刻意义与教育价值。大单元语境统领下子主题的重构教学策略可分以下五步开展,体现了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涉及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的培养。

image.png

  K—Learn to know(了解):记忆层次子主题,与原单元标题相对接近,侧重体现单元导入内容,基于听说活动设置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感知主题,获取基本知识,为提供与构建更高层次语言的技能打下基础,积累语言。

  T—Learn to think(思考):理解层次的子主题,通常涉及长对话或短文,旨在为学生应用实践语言做好过渡。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可灵活组合、分析语篇,思考语用功能,文本结构、意图,理解文化内涵,建构语言。

  U—Learn to use(运用):应用层次的子主题,基于阅读语篇而提炼出深度子主题,使学生在足够的阅读输入后,将其所学技能与思维能力应用到主题语境中,通过多模态的脚手架支持,进行多样化的实际运用,产出语言。

  B—Learn to be(内化):分析与评估层次的子主题,创设更贴近生活、思维含量更高的子主题语境,帮助学生迁移知识到自身实际,运用批判性思维,理性辨析文化与语言差异,汲取文化精华,善用语言思维,使其成为表达的一部分,内化语言。

  C—Learn to create(创造):创造层次的子主题,其学习活动包含综合性输出类活动,如写作、调研、项目式学习等,可包含跨学科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创新表达方式,综合应用单元所学,自信地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应对挑战,展现个性表达和本地、本国文化特征,使语言成为发展学习能力的载体,固化语言。

  以“KTUBC”递进策略为实施步骤的单元子主题重构法,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鼓励在不同语言技能和文化背景中建立综合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的建构、思考、应用、创造中,成为多元文化社会的有效参与者,并在多方面得到逐步发展。

  二、勾连主体:大单元语境统领下的子主题整合设计

  新课标将语篇主题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并进一步细分了各个主题群和子主题内容,主题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在单元主题语境的统领下,单元内语篇可根据“KTUBC”策略整合成若干子主题体系,并在子主题语境中进一步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形成细分主题功能的教学主体活动环。笔者以九年级全一册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为例,对子主题重构教学实践应用做出以下设计。

  (一)素描单元育人蓝图

  本单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的“科学与技术”主题群。整个单元依托大量说明文语篇,从多个角度向学生介绍了从工业革命至今,推动人类世界发展的多种类型发明,既涵盖前人的超群智慧,又包括后者天马行空之创新,无论何种发明创造,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易引发共鸣。

  从单元出口考虑,以介绍自己设计改变世界的发明为结果性任务,以终为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学生以口头汇报、书面表达、布展参展等多种媒介方式呈现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通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创新热情。通过深入了解发明的历史和原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基础,认识科技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鼓励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中,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科技素养的世界公民。

  基于“KTUBC”的子主题递进策略,笔者将单元内语篇进行分析、归类、重组,最终重构为由5个意义递进的子主题所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见图1):

image.png

  (二)细作单元语篇研读

  本单元内一系列的说明文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各种发明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通过递进的子主题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

  1.K-Learn to know:Great inven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将Section A听力1与Grammar Focus的语篇填空结合教学是一个从生活对话到历史记载的知识深化过程,促使学生将生活与历史变化做衔接,且两个语篇都涉及通信技术的发展,都能凸显“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这一主题,前后契合,递进关联,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起始环节(见表1)。

image.png

  2.T-Learn to think:Small inventions also changed the world

  Section A 2d的对话与听力2均着眼于身边的小发明,如拉链、勺子、拖鞋等,与Learn to know阶段的伟大发明相比,更加贴近生活,学生易达成共识。实际教学先从2d对话入手,从已有的小发明过渡到听力2中学生的小发明创造,呈现了由已知到未知,从学习理解到迁移创新的认知过程(见表2)。

image.png

  3.U-Learn to use:Accidental inventions

  Section B听力与小阅读均围绕“意外”这个主题展开,虽语境统一,但合而不同。听力中的意外发明来自西方,小阅读讲的则是东方瑰宝——茶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开展比较学习。听力可作为阅读的导入部分落实,多模态使用素材。这一子主题是对前两个子主题的延伸,体现了由普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能模仿语篇框架,进行基础的说明文语言应用(见表3)。

image.png

  4.B-Learn to be:Introducing an invention

  这一阶段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课文介绍篮球的方式,梳理出写作脚手架,并结合自身爱好,介绍其他运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迁移知识到实际生活,并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见表4)。

image.png

  5.C-Learn to create:My invention that will change the world

  这是一个问题驱动式Problem-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以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学生将逐步经历认知层次的递进:从问题发现到问题定义,再到问题调查研究,最终产生发明构思和设计。这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布鲁姆认知领域最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并通过问题解决的实际过程展示了学习能力的逐步深化(见表5)。

image.png

  (三)达成单元主题目标

  在重构后的主题引领下,各语篇学习秉承英语学习活动观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既分阶段又以统一的整体落实单元目标,培育核心素养(见表6)。

image.png

  三、搭建阶梯:大单元语境统领下的子主题整合价值

  通过提炼单元内各语篇的主题意义,梳理其相似性与递进性,重构各个语篇主题,将知识内容设置为逻辑相扣、意义不断升华的若干个课时,能使语篇共同服务、支撑单元主题语境,更好地体现大单元主题语境的价值。因此,大单元语境统领下的子主题递进式教学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整合内涵。将割裂的语篇整合为有机整体,联结和统领不同内容要素,从而呈现立体、多维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

  第二,关联知识。充分考虑单元内部各部分之间与单元外部已知信息之间的关联,通过统筹安排,具体分析,使知识衔接更连贯,帮助学生理解信息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严密逻辑。递进式的主题教学策略有着坚实的底层逻辑,符合语言习得与学习认知的递进规律,并随着主题意义的深入和扩展,不断与实际生活相融合,使教学活动变得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第四,培育素养。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与社会性价值须通过主题语境传达,学生通过广泛参与多模态的递进式学习活动,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语境中蕴含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价值,有助于发展情感智慧和思辨能力,最终形成核心素养,真正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第五,强化实践。通过大单元语境下的子主题递进式教学,学生在广泛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实践水平。这种实践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技能的应用,还包括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和社会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综上所述,系统的整体思考是理解世界相互关系的框架。在英语课程中,系统的主题式教学能够体现相互联系的学习理解,并成为更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策略。通过践行这一具备整体性、关联性、逻辑性、育人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英语课程不仅能实现知识的传递,更能实现思想和情感的交融。大单元语境下子主题递进式教学,是对新课标理念的切实履行,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廖阳颖.大单元主题语境下英语读后续写“读、思、达”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2023(11):89-91.

  [3]何士艳.如何在主题语境下设计高中英语大单元复习活动——以Travelling around主题复习为例[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3(25):91-93.

  [4]冉红黎.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分析在初中英语大单元整合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Unit 1 Encyclopedias为例[J].英语教师,2022(13):149-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