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育人:“党建 +”模式的学校治理实践论文

2024-04-13 11:21:02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当前学校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与发展“贴不紧、两张皮”等需要破解的问题。于此,江苏省震泽中学党委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打造“丹心育人”党建品牌,立足文化视角,强化思想引领,党建+文化承创;聚焦治理体系,强化作风建设,党建+学校治理;着力人才质量,强化发展要务,党建+师生培养。
[摘要]当前学校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与发展“贴不紧、两张皮”等需要破解的问题。于此,江苏省震泽中学党委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打造“丹心育人”党建品牌,立足文化视角,强化思想引领,党建+文化承创;聚焦治理体系,强化作风建设,党建+学校治理;着力人才质量,强化发展要务,党建+师生培养。
[关键词]丹心育人;党的建设;工作模式;实践
江苏省震泽中学党委认真落实吴江区委“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着力打造“丹心育人”党建品牌,紧紧围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一主线,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整体合力。
一、党建+文化承创,打造教育新载体
立足文化视角,强化思想引领,学校党委建设“丹心育人实践馆”。“丹心育人”,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彭冲题写,寄托了对震中教育的殷切期许,意指怀“一片赤诚之心”,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丹心育人实践馆”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打造本土化、校本化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丹心育人实践馆位于学校尊经阁底楼,正面墙上有“丹心育人”“永远跟党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主题词,宣传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馆共设党史展览、党员宣誓、会议讨论三大功能区,并配备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和电子视频播放设施。党史展览区,共分为“东方破晓,开天辟地”“改天换地,曲折前进”“伟大转折,历史跨越”“崭新时代,复兴伟业”四个板块,通过展陈并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吴江地方党史、江苏省震泽中学党史和发展史;党员宣誓区,悬挂党旗、党徽以及“海棠花红”标识等,结合新党员入党宣誓、党员接转组织关系、日常组织生活、重大节日纪念等多种场景,从创新和丰富党员教育的一般组织形式出发,不断增强集中培训、组织生活、实践锻炼的“仪式感”,有效增强了教育培训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履职尽责的主动性、积极性。会议讨论区,包含会议讨论与红色阅读两个板块,并配备学习书柜、党建信息平台大屏操作终端,助力党员提升自身先进性,并为查询了解各类党建工作信息提供便利。
丹心育人实践馆建设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展示以吴江教育界为重点的地方党史,追寻吴江先烈足迹,传承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二是突出挖掘以革命英烈和杰出校友为重点的初心与使命,弘扬陈耀庭等教育界英烈以及吴文俊等最美奋斗者的精神;三是突出宣传以吴江教育及学校党建为重点的实践与追求,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吴江教育和江苏省震泽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党建+学校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新时代党建引领学校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建立科学民主、集体决策的领导体制和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的领导,筑牢治理之魂
旗帜鲜明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治理全过程。学校党委全面负责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参与决定重大问题并监督实施,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推行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扩大议政议事民主范围,建立健全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积极开展党建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参观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二)高效服务教育,强化治理之本
以服务教育、师生为重点,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改进服务作风,优化服务质量。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强化学习,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和“一校一品”工作,开展德育导师活动、“一帮一结对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
(三)创新机制方式,夯实治理之基
完善“党支部+年级部”的管理机制,统整建立年级支部,不断健全“双培养”机制,积极将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成立高三“决胜高考”行动党支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三、党建+师生培养,构建成长共同体
党建融入教师培养,建设“丹心育人”教师书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的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面对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面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需求,面对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新挑战,我校提高政治站位,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计划实施“丹心育人”教师书院建设项目,旨在打造教师培训与发展支持平台,为学校高品质内涵发展提供第一推动力。
(一)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之职,师德为上。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的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日常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师德建设“五个一工程”。通过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召开践行师德动员大会、评选“年度优秀人物”等,提升党员教师改革创新和责任担当意识,引领全体教师铸师魂,塑师德,正师风。
(二)党建引领创先争优
组织党员老教师、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实施党员名师工作室,骨干引领项目,青蓝工程,开展岗位建功,教学竞赛,印江支教,新疆支教等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在岗位上创先争优,提升专业素养。推进党员教师课程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党员教师专业标准研制计划、党员名师成长行动计划、党员青蓝结对计划,开展岗位建功活动,多维度、全覆盖加强教师队伍人才培养。
(三)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
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在开齐开足思政课的前提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为重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全面贯穿高中思想政治各模块知识体系。
(四)开发红色社会实践资源
统筹文化场馆、科技场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资源,建立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同时,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营造“红色校园”氛围,加强“品格课堂”建设,开展“红色经典”读书活动,践行红色之旅,举办“红色报告”会等系列活动。
(五)拓展育人格局提升行动
新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高度聚焦青少年成长成才,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实施领跑人培养计划,把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跑人”作为“活泼泼地”品格教育的育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有领跑意识、有良善品格、有社会责任、有担当情怀、有天下视野”的“五有”核心素养。
“丹心育人”融入式党建入选首批江苏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这一项目创新了党建工作的机制,夯实了党建工作的基础,激发了抓好党建工作的内在活力。同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实现抓党建最大政绩和抓发展第一要务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实功实做,把推动改革发展作为抓好党建工作的“轴心”,把促进改革发展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标尺”。
参考文献:
姚敬华.“活泼泼地”教育[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