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价值探究论文

2024-04-13 10:55:23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物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在生活中的应用性较强,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深远的学习意义。“提问”是不同学段各学科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课堂互动方式,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印象,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分析了“提问”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价值,并结合实验活动的开展,制定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摘要]物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在生活中的应用性较强,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深远的学习意义。“提问”是不同学段各学科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课堂互动方式,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印象,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分析了“提问”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价值,并结合实验活动的开展,制定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提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价值;教学策略
与语数英等基础文化学科不同,物理学科的学习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学习。目的在于借助实验活动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现象的展现,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综合能力。考虑到初中物理涉及的概念性知识较多,为了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需要组织物理实验活动,以教师的“提问”为引导,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动手操作衔接在一起,改变学生对物理的刻板印象。
一、“提问”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价值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识难度并不太大。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物理认知,为他们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物理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望而却步,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导致他们很难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热情。这种消极的态度也会延续到物理实验教学中,直接影响到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一些教师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问”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针对性的问题,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课堂。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还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状态,克服学习上的阻碍。
(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抽象性、理论性特征明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物理成绩提升缓慢,学习效率普遍低下。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选择生活化教学模式,这是因为生活化教学模式区别于纯理论性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将学生生活经验融入知识教学中,强化学生在物理课堂的体验感,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借助实验活动的开展,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提问”的作用不言而喻。要想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完整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如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教师正在改变教学角色,以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身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在“提问”的教学模式下,主要从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为主,教师会整合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结合课本内容,搜集可以使用的问题素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突出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增强实验课中的有效互动
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仍沿用“灌输式”“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提问”的应用会改变这一尴尬现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当学生无法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可当场给出针对性的提示,或者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实验课中师生互动的机会,还会增强实验课堂中的生生活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需要教师从实际的教学出发,排除潜在的影响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教学模式问题。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性地关注物理成绩优异、课堂反应快、能够积极配合教学的学生,未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实验教学也是如此,有的教师甚至忽略实验教学开展的重要性,限制实验教学活动,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显著。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均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扮演起帮助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维持课堂秩序,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还有一些教师全程主导了整个课堂,并对学生提出了硬性要求,导致学生仍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完全保证。
最后,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都以物理学科难为由,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
三、“提问”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正确认识“提问”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后,教师要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致力于改变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体验,培养学生物理综合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整体教学质量。
(一)发挥“提问”作用,实施激趣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作为积极情绪,是维持学生物理学习热情的有效助力,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与教师配合的默契度,保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可以将“提问”作为激趣教学手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中的参与度。
例如,在“噪声的波形图”实验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导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噪音,如建筑噪音,唤起学生对噪音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叙述遇到建筑噪音时的感觉,大部分学生都会以“杂乱”“烦躁”“不愿意听到”等字眼进行描述。然后提出问题:不同频率、不同音度、不同音色的声音,波形图是如何变化的?这也是本次实验的结论。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认真学习实验步骤,以收获实验结论,解答自身的疑惑为最终目标。
(二)发挥“提问”作用,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学科知识的生活属性显著,教师要将生活素材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帮助学生重拾信心,与学生一起克服学习困难,扎实物理基础。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参考,为了避免教学脱离教材,在应用“提问”教学模式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可用的“提问”素材。一方面利用深化素材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借助“提问”素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学生物理学习提供助力。在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前,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发挥教材的价值,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动机,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教师要围绕着新课程标准理念,调整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提问”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实验教学中,通过分析教材,了解实验目标,我们会发现可提出的问题较多,如“为什么大气会有压强?”“既然大气有压强,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测算大气压强的方法有哪些?”等等。当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后,学生会陷入思考的学习状态,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而探究意识正是学生发展探究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尽可能使提出的问题符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发挥“提问”作用,融合生活元素
“科学始于问题”强调了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学生物理学习效率,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增加提问频率,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导向,引出生活现象。这是锻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提高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视,提高生活素材在教学中出现的频率,将“提问”与生活化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生活元素与提问在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频率,配合针对性问题,发展学生物理学习思维。
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需要组织“光在水中的传播”实验,为了深化学生对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的理解。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妙招为主,插入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如“河中捕鱼小实验”,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在下叉的一瞬间暂停,并提出问题:“要叉什么地方才能顺利叉到鱼呢?原理是什么?”部分学生可能之前看过类似的视频,知道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配合学到的理论知识,又一次解释了光的折射原理。
(四)发挥“提问”作用,丰富学习体验
数理化的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紧密,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只有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文化知识的乐趣,感受学习文化知识的价值,才能真正明确物理实验课程开展的意义,洞悉物理理论知识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发挥“提问”的作用,丰富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体验感,以便学生更加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续的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教学中,考虑到电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储备量小,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的流程和步骤,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流程中。首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回顾学习的电学知识,起到复习的作用,为巩固理论知识做准备。其次,在特定情境下带领学生设计电路图,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绘制电路图。然后进行结合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物电器的连接,将理论付诸实践。整个过程都有学生参与,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感较为显著,能够形成深刻的学习体验。
(五)发挥“提问”作用,培养预习习惯
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期间,可以以实验问题为前提,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形成学习思路,学生在预见性的实验问题引导下,进行实验模拟,整个预习阶段能够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实验问题,并在问题引导下进行分析、思考及探究,问题有其存在的意义,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反推实验条件和过程,让学生掌握实验有无问题,保证实验能够有序开展,更能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在自主地收集各类资料的过程中,更利于小组探究和实验的顺利进行,保证实验教学中学生是“主人”,学生也能够在此期间进行自主学习,也能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例如,针对“电路连接实验”部分的教学,从题目来看,这个实验并不是非常有难度,收集材料也比较便捷,所以,教师可以以此预设实验问题,如“当将电路成功连接后,虽然可以正常开展工作,但是存在短路的情况,这是为什么?电路刚连接好后就短路,何因造成的?电路连接后有火花产生,还存在摩擦声音,这是什么原因?电路连接产生异味是怎么回事?”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课前预习,掌握此次课堂的学习任务及重点部分,对于学习好、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前自主实验期间还能根据上述问题总结出应急方案,这样能够防止在处理以上问题时发生各种风险。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核心,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的物理实验中,在能够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设置“提问”环节,将课堂还给学生,深化学生参与实验活动体验。另外,实验过程中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有的放矢地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注重组织探究式活动,启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管兴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2(6):76-78.
[2]白月芬.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1(12):95.
[3]张富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7):29-30.
[4]康波.“提问”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4):14.
[5]邢耀刚.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6):4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