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创设提升语文任务群教学实效论文

2024-04-03 09:42:12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旨在将传统理念下的生硬教学转化成基于丰富情境的灵动教学。但同时指出,情境的创设并不能由教师随意设置,必须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学生的原始经验,并紧扣文本的内在逻辑,通过把握情境要素、基于生活经验、契合语文能力等不同的维度,凸显情境创设的整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以及指向性原则,彰显情境创设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的独特价值。
摘要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旨在将传统理念下的生硬教学转化成基于丰富情境的灵动教学。但同时指出,情境的创设并不能由教师随意设置,必须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学生的原始经验,并紧扣文本的内在逻辑,通过把握情境要素、基于生活经验、契合语文能力等不同的维度,凸显情境创设的整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以及指向性原则,彰显情境创设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情境创设,学习任务群,创设原则,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积极倡导“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同时首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学习任务群”,并明确了学习任务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一时间,学习任务群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作为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呈现方式,学习任务群与情境的创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境创设的效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直接决定学习任务群的走向、价值和最终的教学实效。为此,如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创设鲜活可感的具体情境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以情境创设提升教学实效的理解与思考。
一、把握情境要素,凸显任务群情境创设的整合性原则
从教学课程论的角度而言,语文课程教学的情境主要包含背景、素材、价值和任务等四个关键性要素。由此,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向定位如下:生命个体以及事物之间联合构建的鲜活场景下,以具体的文字和鲜活的图片等资源所传递的信息、呈现的任务以及具体要求的整体场景。因此,任务群视域下情境的创设,需要从整合性角度出发,为彰显任务群效益奠基。
统编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所编选的课文都以童年生活为背景,所设置的原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从教材编排的角度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重点关注了两方面:一是“学会批注”;二是通过言行细节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这两者之间本身就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紧扣人物的言行细节,体会心情的内在变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与提炼上,更需要透过语言文字的信息表层,直抵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以批注的方式展开阅读,探寻文本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则成为落实“学会批注”这一要素最为有力的方法;其二,人物内在情感的释放,需要呈现专题性、系统化的情感方式。而本单元所描写的课文都与人文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体现了鲜明的“童年游戏”的特点。因此,内在的情感变化不仅鲜明,且呈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解读和认知,教师就可以将这个单元的教学情境进行如下设置: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颜色的童年。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发布了“我的多彩童年”的主题征稿活动:请结合这个单元中所描述的课文中作者的童年生活,拿起笔描写自己的童年,定格那段难忘的时光,将美好的回忆流诸笔端。
在这一情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单元的范例文本,引导学生阅读童年故事,学习运用批注的方法,感受并批注作者蕴藏在文本之中的心情变化细节描写;其次,根据单元课文中主人公共性的遭遇,尝试自主组织语言安慰他们受挫的童心,初步表达情感;最后,关联自身的生活,根据“我的多彩童年”的主题征稿活动要求,追忆童年的经历,用学习本单元课文掌握的方法表达感受、形成文字,并向征稿方红领巾广播站投稿。
综观这一案例中的教学情境,包含了课程教学论所提出的情境四大要素:既有鲜活广阔的背景和丰富信息的支撑,同时又与任务群形成合力,彰显了情境的功能,为学生感知理解、悦纳内化、迁移运用等高阶思维下的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生活体验,凸显任务群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原则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情境要遵循真实性原则,才能有效发挥对教学的驱动。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就是要借助情境,利用任务群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真实情境的创设必须充分关联教材文本的内容特质以及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境由文生”的基础上,将学习推向真实化的生活,从而解决情境所设置的具有价值的实际问题。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冀中地道战》一文,以详实的文字介绍了冀中地道的构造陈述、抵御和还击日本侵略者的作用,以及冀中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与鬼子周旋的,展现了冀中人民英勇智慧的品质。针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此文的教学主情境设置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冀中参观地道战纪念馆,作为工作人员,请你利用这篇文本的信息,向游客介绍冀中地道战,传递革命文化、彰显红色魅力。从这一情境的大背景来看,创设的内容与文本所表达的信息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工作人员的视角,就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接触文本信息,并为感知内化、呈现信息提供有效的支撑。
而在这一情境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不同的角色介入其中:比如,介绍并展示冀中地道结构巧妙的特点,以地道设计者的身份,通过阅读文本绘制、结构示意图的方式,向游客展现地道的内在结构;介绍地道抵御和还击敌人的巨大作用时,则可以尝试以一个日本侵华士兵的角色口吻,描述当年在冀中地道中所经历的令他们闻风丧胆的经历,以反衬的方式,凸显冀中地道的御敌效果;还可以通过记录当年冀中人民的英勇战斗的文献材料或影像资料,讲述他们利用冀中地道传递信息、还击敌人的相关细节……
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王宁曾经指出:语文课程情境的真实指呈现的氛围、价值与文本内容之间的逻辑自洽,并将这种逻辑自洽折射成为学生文本学习的真实状态。在这一案例中,学生虽然无法真正成为纪念馆工作人员,但他们对于生活中旅行团参观纪念馆、工作人员或者导游进行介绍等相关模式较为熟悉,有着一定的储备性认知经验。这就决定了这一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鲜活真实价值。正是在这种真实性的情境氛围中,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实践意愿都得到了有效落实,对于推动和彰显任务群的教学效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契合语文要素,凸显任务群创设的指向性原则
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再次明确强调“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基于这一课程性质定位,统编版教科书在每个单元中都明确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揭示了单元教学的基本方向和重点难点。语文课程的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就应该着力于语文要素的落实,情境的创设就需要积极为推动语文要素向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而服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内容,学会简要复述。”这一语文要素中,“了解故事内容”是基础,更是桥梁,其核心归旨就是要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剑指“简要复述”,一方面延续第一学段中的“完整性复述”,另一方面则为第三学段的“创造性复述”奠基。针对本单元中“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的内容特点,教师就对整篇课文教学的情境进行了如下设置:来到邺县之后,面对荒无人烟的生存现状,西门豹用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把邺县治理得成效显著。魏王邀请西门豹回到首都进行述职,并向其他大臣进行经验介绍。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西门豹,会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
这一情境既有源自文本的情节内容,又有经验介绍,且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为落实本单元“简要复述”的这一语文要素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和广阔的自主空间。首先,基于情境下的“述职”任务,需要学生对西门豹治理邺县的过程和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和了解,将理应融入“述职”的所有内容一网打尽;其次,确立中心、明确详略点,做到有详有略,也需要将其重新置放在整体情境之中,借助情境力量的资源展开辨析:哪些内容与文本的中心息息相关,可以作为主要内容较为详细复述?哪些内容与主题关联不大,可以作为简要复述的内容?第三,简要复述应该拥有明确的聆听对象。只有确立了对象,才能更好把握和统筹简要复述的言语体系。在这一篇课文的情境中,将魏王作为统筹全文信息、展开简要复述的聆听者,有助于学生在明确内容、把握重点之后,以统一的逻辑和话语体系,促进复述能力的有效生长。
总而言之,2022版《新课标》确立了语文课程“素养导向”的育人特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靠知识堆砌起来的,而是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创设真实适切的情境,不仅能为践行任务群保驾护航,更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内驱力的重要保障。教师要把握情境创设和落实任务群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曾佩玮.情境创设下的写作反向教学—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生活万花筒”习作教学为例[J].湖南教育(B版),2023,1216(2):64-65.
[2]戚豪锋.小学语文命题中情境创设的实践突围—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3,1249(12):75-77.
[3]胡爱兄.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中如何进行识字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23,443(9):42-43.
[4]武燃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育家,2023,379(23):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