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经验对毕生认知能力发展与衰退的影响— 以儿童双语者和老年双语者为例论文

2024-04-10 15:09:10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双语认知优势涵盖一系列与双语能力相关的认知和神经过程,使得双语者在特定情境下比单语者更具优势。理解具有双语经验的儿童及老人的认知优势
摘要:双语认知优势涵盖一系列与双语能力相关的认知和神经过程,使得双语者在特定情境下比单语者更具优势。理解具有双语经验的儿童及老人的认知优势,对深入探讨语言学习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探讨相较于单语者,儿童和老年群体中的双语认知优势,包括其表现形式,对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双语经验,双语认知优势,儿童双语者,老年双语者
Effects of Bilingual Experience on Lifelo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Taking Child Bilingual s and Elderly Bilingual s as Examples
Zhao Nisha
(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016)
Abstract: Bilingual cognitive advantage encompasses a range of cognitive and neural processes related to bilingual proficiency , enabling bilingual individuals to have advantages over monolingual individuals in specific contexts. Understanding the cognitive advantages of individuals with bilingual experience , including children and the elderly ,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a deeper exploration of the rela⁃ 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gnitive function.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bilingual cognitive advantages in children and the elderly in comparison to monolingual individuals , including their manifestations , impact on cognitive abilities ,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bilingual experience; bilingual cognitive advantage; bilingual children; bilingual elderly
语言既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亦是人类思维的核心经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双语现象愈发普遍;与此同时,双语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语言学、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学者的关注。其中,萨丕尔-沃夫假设[1]中提出的“语言影响、塑造了人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影响最大,同时争议也不断 。其关于语言与人类认知能力间关系的论断,引发了学界的探讨 。研究表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在某些认知能力上的确存在显著差异[2] 。但语言对认知能力产生的影响到底是基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还是语言自身的效应, 尚无定论。文章旨在通过对前期就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双语认知优势研究进行梳理,试图探讨双语经验在儿童群体和老年群体中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一、双语认知优势的定义和表现
双语认知优势 ( Bilingual Cognitive Advantage ) 是指双语者相对单语者在某些认知任务或智力能力上表现出的优势 。这种优势可能在多个认知领域中显现,包括但不限于注意力控制、工作记忆、多任务处理、语言切换、问题解决、决策制订等[3] 。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双语经验或者双语学习确实可以促进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认知神经机制( cognitive neural mechanism) 、认知控制( cognitive control) 以及认知储备( cognitive reverse ) 。认知神经机制是指在大脑中负责处理知觉、思维、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心理功能的生物学过程和结构,即大脑认知活动的生理机制 。认知控制是指大脑的高级 心理过程,包括一系列与规划、执行、调整和监控认知任务和行为相关的神经和认知过程,协调和管理思维、注意力、工作记忆、决策和问题解决,即在实现目标任务时的控制能力 。认知储备是指个体通过一生中的学习、认知活动和大脑刺激来建立的一种能力,以应对脑损伤或老化引起的认知下降,即维持认知功能的储备资源[4] 。认知神经机制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和变化,这是大脑可塑性的表现 。双语学习为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大脑可塑性的外界环境,双语学习使双语者的认知神经机制发生质的变化,以至于认知控制得到增强,认知储备资源得以维持。
对双语经验可改变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通过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RP) 和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 两项技术来实现 。研究发现双语者比单语者具有更强的脑电(N200和P300) 效应、更强的脑 神经激活(如前额皮层PFC和前扣带回皮层ACC) , 从生理机制角度为双语优势提供解释 。而认知控制则能激活前额皮层和前扣带皮层这两块负责冲突监控和调节的脑神经网络 。双语经验促进认知发展的核心表现在认知控制机制的改变使认知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如在抑制、转换、工作记忆等机制的运作效率得到提高,而且在其他与认知控制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如元语言意识、学习能力、创造力等)双语者也比单语者表现更加优越[5] 。双语经验促进认知发展表现为维持认知储备,即在脑老化期间有效利用大脑网络从而增强脑功能、延缓脑衰老。
二、双语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
双语能力是指个体能够使用并理解两种或更多种语言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和理解多种语言,使个体能够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效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对双语者的界定和分类有很多种,狭义的双语者是指除了掌握两种或多种语言, 还能深刻了解和涉足两种或多种文化的个体,也被称作双重文化双语者( Bicultural Bilinguals ) 。大多学者倾向从广义的层面去定义双语者,如根据第二语言的熟悉程度,分为平衡性双语者( Balanced Bilinguals)或非平衡性双语者 ( Imbalanced Bilinguals) ; 根据系统接触第二语言的时间,划分为早期双语者( Early Bilinguals) 或者晚期双语者( Late Bilinguals) 。还有一些双语者的类型,比如,主动双语者( Active Bilinguals ) , 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切换和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个体;被动双语者 ( Passive Bilinguals) , 通常指能够理解两种或多种语言,但可能无法流利地使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语言的个体,其被动双语能力主要表现在听力和理解方面;专业双语者( Professional Bilinguals ) , 指在工作或专业领域中需要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个体,如翻译员、外交官、国际商人或国际关系专业人士等需要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受限双语者(Limited Bilinguals) , 指可能只在特定情境下使用第二种语言的个体,如在特定社交圈或工作场合中等。 文章中的双语者指系统学习一年以上第二语言并持续在使用第二语言的个体。
双语经验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双语对儿童语言(母语或二语)测验成绩的影响;第二,双语对一般认知能力的影响,尤其执行功能( executive functions ) 、注意力水平( attention) 和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 三个方面;第三,幼年时期的双语经验对延缓老年时期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具有一定影响;第四,双语脑功能及结构的相关研究 。幼年时期的双语经验有助于丰富脑结构的神经连结,从而优化大脑认知功能[4]992-995。除了对儿童的执行功能、记忆、认知灵活性等一般认知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双语学习经验还对儿童的语言意识、句法意识和语用意识等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双语对个体的认知功能有负面影响,直到Peal和Lambert在1962年总结了前人的研究,认为双语者和单语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年龄、农村或城市经历、教育背景 等不匹配的混杂因素,可能导致早期研究显示双语者在认知储备方面存在劣势 。在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后,首次得出“英法双语儿童在非语言智商测试和智商测试中的得分明显高于单语儿童”的结论, 这一开创性的发现引起了学界对双语儿童认知功能研究的热情 。随后大量的研究结果支持双语者的认知控制能力优于单语者这一假设,认为二语学习经 验促进了个体执行功能的发展,即产生“双语认知优势( Bilingual cognitive advantage )”效应 。从执行功能的表现上,双语学龄前儿童优于单语儿童,双语青少年比单语同龄人有优势,并能将这种双语认知优势维持到老年阶段 。从执行功能本身具有年龄发展性和结构层级特征来看,儿童时期是个体执行功能发展的快速时期。
排除文化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性别、儿童个体语言能力差异和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经验差异等因素,双语儿童在不同水平上的抑制控制( Inhibitory control)、认知灵活性( Cognitive flexibility)和部分工作记忆任务中能够表现出优越性 。经过近 50 年的研究,双语认知优势这一观点逐渐得到国际共识:双语确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系统,塑造双语大 脑[2]497 。除了对人类生命初期的婴童研究,对老年人群的研究亦可佐证“双语认知优势”理论。
三、双语老人的认知发展研究
老年群体双语认知优势主要体现在反应抑制能力( Response inhibition )、干扰抑制能力(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更新能力( Working memory updating)、短时记忆能力( Shortterm memory )和注意力定位能力( Orienting attention)等 。就研究范式而言,多用如Simon , Stroop ,Flanker等范式,通过大脑成像技术发现,发现单语者和双语者均呈现出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成分,提示着双语者或许能更好地在冲突中分配资 源[6];同时,双语者可根据任务需求自主选择事前准备或事后反应的控制模式,而单语者大多只能依赖其中一种模式[7]。大脑激活区域和ERP的差异也体现在单语者和双语者的干扰抑制能力上,如双 语者可以更快地识别不相关的干扰,可以更好地将注意力从干扰语境中抽离出来。
经典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 Wisconsin C ard Sorting Task)能有效地测量个体的认知转移和抑制控制能力,即认知灵活性 。后续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对实验任务进行优化,发现在完成此类转换任务时, 双语者更多地调用了语言相关的脑区 。而负责调节 作用的前代扣回脑区,在双语者中起到的作用较弱, 表明在认知灵活性上具有双语优势 。作为有限的认知资源,工作记忆需要对加工的信息不断更新 。而在工作记忆任务中双语者比单语者反应更快、准确率更高,在高负荷的条件下这种优势更加明显[8]。
Morrison 等[7]6-8对老年群体的研究发现,在所有工作记忆负荷的条件下,双语组的P3波幅明显大于单语组,表明双语组的执行功能更强;同时,N2在刺激后280ms左右出现在前侧部位,振幅随工作记忆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单语者比双语者表现出更大的 N2波幅,反映了在困难任务中需要的更大努力,单语者尤甚。
四、讨论与展望
纵观国内对双语效应的研究,在十余年前掀起过一阵热潮,那时主要针对二语习得对个体语言的表现而言是劣势还是优势展开讨论,发现二语习得的年龄、学习时间长短、熟练程度及使用频率等导致了双语效应表现为优势还是劣势[9][10]。近十年,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和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国内语言学研究者再次对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发起以下探讨。
①言语领域:通过行为实验和脑电成像,为双语者在语义加工、词汇记忆、句法启动和翻译表现方面显现出的优势提供神经机制的证据[11] [12] [13] 。
②非言语认知领域:通过文献综述和小样本实证研究,对双语者在智力水平、认知能力( 主要是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方面)的发展与退化进行了讨论[5][38][14][15] 。
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①儿童和成人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既有实证性研究,也有理论综述的探讨;而对老年群体的研究起步晚,尤其是国内语言学界,主要集中在综述和理论层面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偶有行为研究,鲜有眼动、脑电、功能磁共振等脑成像研究。
②国外相关研究大多以印欧语系的双语使用者(如西班牙语-英语、荷兰语-英语、德语=英语等) 作为研究对象,而跨语系( 如英语-汉语、英语-藏语、英语-蒙古语等)的研究相对缺乏。
因此,后续研究可采用行为+眼动+脑电技术结 合的研究范式,对儿童双语者、青年双语者和老年双语者的认知能力发展和衰退进行实证性的横截面研究 。从一个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双语经验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从双语加工认知机制和内在的神经生理基础上给予解释,可以丰富双语认知加工的理论框架,为语言与认知提供深层次的理解,助力揭示双语加工与认知发展及衰退的深层关系。
参考文献:
[ 1 ] Whorf B L. Language , thought ,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 amin Lee Whorf[ M] . Edited by John B.C arroll. New York , 1956.
[2] Gordon P. Numerical cognition without words: Evidencesfrom Amazonia[ J] . Science ,2004(306) :496-499.
[ 3] Bialystok E. The bilingual adaptation: How minds accommodate experience [ J ] . P sychological Bulletin , 2017 , 143(3) :233-262.
[4] Gasquoine P G. Effects of bilingualism on vocabulary , exec⁃ utive functions , age of dementia onset , and regional brainstructure [ ?] [ J ] . Neuropsychology , 2016 , 30 ( 8 ) : 988 -997.
[5] 谢枝龙.双语学习促进认知发展的机制[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 , 38(1) : 37-43 , 66.
[6] Teubner-Rhodes S , Bolger D J , Novick J M. C onflict moni⁃ toring and detection in the bilingual brain [ J ]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 ognition , 2019 , 22 ( 2 ) : 228-252.
[7] Morrison C , Taler V. ERP measures of the effects of age and bilingualism on 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 [ J ] . Neuro⁃ psychologia,2020(143) : 1- 10.
[8] Morales J , C alvo A , Bialystok E. Working memory develop⁃ ment in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children [ J]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13 , 114(2) : 187-202.
[9] 卢植,涂柳.二语习得年龄与高熟练度中英文双语者心理词典表征[ J] .外国语,2010 , 33(4) :47-56.
[10] 刘绍龙,操维维,王柳琪.双语词汇表征类型及其翻译通达(方向/质量)效应研究—一项基于不同二语水平的实证调查[ J] . 中国外语,2013 , 10(2) : 34-41.
[11] 王倩.不同二语水平双语者对权力词的具身认知加工及表征差异研究 [ J ]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 , 39(6) : 86-93 , 107.
[12] 白玮玮,贾冠杰.中国英语学习者双语情感 Simon 效应研究[ J ] . 解 放 军 外 国 语 学 院 学 报,2018 , 41 ( 3 ) : 108- 115.
[13] 曲春红.双语者 一 语 加 工 中 的 二 语 语 义 自 动 激 活 研究—来自同 译 效 应 的 证 据 [ J ] . 外 语 研 究,2022 , 39(1) :46-54.
[14] 谢枝龙.中国汉英双语者双语优势的特征[ J] . 现代外语,2018 ,41(4) :505-516.
[15] 倪传斌.双语的长期效应[ J] .外国语,2015 , 38( 5) : 53-62 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