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研究论文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研究论文

10

2024-03-26 09:36:53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深入推动,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支架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运用现状,并总结出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借鉴。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深入推动,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支架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运用现状,并总结出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支架式,教学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策略,将要学生学转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将支架式教学应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实现高中政治核心素养,而且还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一、高中政治课堂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师将学生看成动态发展变化的,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发展区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结合时政热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师生之间共同成长和发展。在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支架式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师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越来越紧密。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是权威,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很少有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很容易导致师生之间形成对立关系。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一味听从教师的解释,对于教室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也逐渐下降,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倡导教师应该与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在教师的协助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应用支架式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共同解决学习问题,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要想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政治知识学习,发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政治课堂上应用支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习的热情,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营造互动、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倡导教学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相契合。传统政治教学中,过多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难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过度关注知识的系统与完整,没有将政治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忽视学生的生活环境与自我建构能力。而支架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在社会中的自我建构,注重学生的情感与体验,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与想象创造力。学生之间存有差异性,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内心世界,支架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支架式教学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与学生共同协商解决学习任务,最终掌握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强,并能够根据具体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动手协作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选取支架比较随意

  为了让学生能够爱上政治课,教师也准备了许多支架,问题支架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支架之一。有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在一节课上会播放好几段视频,但选取支架比较随意,并没有考虑到视频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还有教师在课堂上很容易设置“是不是”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只回答是,这样的支架就被称之为无效支架,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

  (二)创设无关教学情境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应用支架式教学,许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创设与课堂有关的教学情境,导致课堂严重偏离了学生的实际,这就意味着高中政治课堂支架式教学还存在着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问题,为了吸引学生而创设的情境虽然能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但是学生只记住了情境,没有将情境与政治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情境,合理控制教学情境,避免让学生产生困惑。

  (三)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支架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支架式教学提供了支架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团结协作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学习。一般来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会考虑学生大部分共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将支架一步步分解,直到学生能够完全消化支架,但是在具体运用支架式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课堂探究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将教材内容简化成若干问题,安排给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解决一部分问题。从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在探究知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将自己提前预设好的答案告诉好学生,这种探究过程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四)课堂讨论环节过多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过于枯燥乏味,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支架式教学中,设置了讨论环节,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和交流自己的答案。讨论学习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并没有参与到讨论活动中,仅仅是担任旁观者的角色,虽然讨论的氛围很活跃,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image.png

  三、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搭建支架

  想要真正引导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教师一定要熟练掌握支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常见的支架有问题支架、情境支架、工具支架等。比如学生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架,比如“刚上市的西瓜卖五块,大量上市后西瓜已经不到一块;猪肉价格上涨通过政府调控价格维稳”随后搭建问题支架,“上述案例说明了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情境支架与问题支架不分先后,将问题与情境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与讨论。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表支架去讲解价值决定价格的内容,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等抽象的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学生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工具支架,拿一张人民币与外币,让学生直接观察,再通过情境支架与问题支架思考货币的兑换方法,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搭建适宜支架

  支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如果学生没有办法通过支架进行知识架构与理解,那么知识支架架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恰当的时候提供恰当的支架。其次,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准备各种各样的支架,并与学习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能够得到及时的学习反馈。根据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换不同的支架,如果遇到支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更换支架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教师应该明确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为教学重难点提供支架,又要体现核心素养,不能为了搭建支架而搭建支架,如此反而会削弱支架的作用和价值。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整理教学重难点,找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支架,将政治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个支架中。

  比如学生在学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时候,为了能够培养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系统看待问题,理解现实生活收入分配差距,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架“小米一家人的工资”与问题支架“分别指出小米一家人的收入分配方式是什么?”让学生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去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实现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培养了学生的公众参与素养。通过搭建情境支架“小米的致富之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小米一家人的创业视频,引导学生树立起法治意识,认识和承认合法收入的重要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政治教师在采用支架式教学之前,要先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详细的计划去摸底学生的能力,判断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处于哪个层次,再确定需要为学生搭建哪些支架。其次,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生活素材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企业的经营”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与公司法有关的教学情境,比如播放公司成立的法律条件视频,让学生在法律情境下学习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支架式教学是在学生现有水平和目标水平之间搭建支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水平,将课本知识与情境创立某种联系,学生需要自己归纳知识,完成意义建构。通过这一关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思辨能力,在法治环境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四)引导学生独立探究问题

  独立探究是指学生不需要依靠教师仍然能够完成教师所设置的问题,需要学生有非常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企业的经营”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独立探究“企业与公司的含义及关系”,让学生从教材中自己领会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通过独立探究掌握了某些概念或者原理后,教师需要再次引导学生构建概念框架。

  比如学生在学习“价格的变动”的时候,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正确看待价格变动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构建概念框架,通过演绎推理让学生全面认识价格变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知识层次化和条理化,提供框架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厘清各种概念的关系,加深学生的记忆力。支架式高中政治课是在师生互动情况下理解知识的,通过合理分工、划分职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共同解决教学任务,再邀请学生轮流上台发表讨论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手、脑、学、思、行有机结合起来,成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既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又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任何教学方法的推广与运用都要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去搭建合适的支架,充分发挥支架的价值,帮助学生掌握政治知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晓娟.高中思想政治课支架式教学运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0.

  [2]徐华梅.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优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1.

  [3]赵娜娜.核心素养视域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J].求知导刊,2021(5):112-113.

  [4]郁玲.核心素养视角下“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6):125-126.

  [5]盛艳.“支架式”课堂教学:特征、挑战和建议[J].教学研究,2015,(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