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商务日语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商务日语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3

2024-03-25 11:09:4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首先概述了对分课堂、商务日语课程、职业能力,然后论述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商务日语课程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商务日语课程中应用的成效。

  摘要:文章首先概述了对分课堂、商务日语课程、职业能力,然后论述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商务日语课程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商务日语课程中应用的成效。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商务日语课程;职业能力

  随着“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空间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快速拓展。经济关系是中日关系的基础和最强韧的部分,可以预见今后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资企业对人才的关注和要求已经从单纯的语言型向语言能力与专业复合型转变。故加快商务日语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出既熟练掌握日语,又具备商务专业知识和核心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1]。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商务日语课程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而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商务日语人才。

  一、对分课堂、商务日语课程、职业能力概述

  对分课堂由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于2013年提出,并于2014年春首次在复旦大学心理系的本科课程上进行实践[2]。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进行讨论,在形式上是把课堂一分为二,实质上则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对讲授内容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3]。对分课堂将教学在时间上分离为清晰的三个过程,即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强调讲授环节的精髓在于“精讲留白”,做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学的主体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单单是“讲授者”,还是课堂中学生的“引导者”“评价者”“救场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听者”(“接受者”),而是课堂的真正参与者,是“讨论交流人”“问题发现人”“问题提出人”等[4]。由此可见,该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不再是原来死气沉沉、毫无波澜的课堂,而是充满活力与未知、随时会掀起浪花的生成式课堂,同时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潜力也能得以挖掘出来[5]。

  商务日语课程面向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一般开设于大学第六个学期。该课程以完整的商务活动为主线,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商贸专业术语、日本企业文化、国际贸易流程、商务信函写作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取日本贸易、日本企业文化、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商务活动与经营管理领域的专业术语、贸易流程,掌握商务活动中常见文件的书写格式和商务谈判技巧等,最终达到熟练运用日语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目的。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定义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6]。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任何职业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性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

  从对分课堂模式的理念和教学实践来看,对分课堂至少在两个方面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其一,对分课堂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商务日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化吸收及讨论的过程就是检验学习能力、及时纠正学习不足的过程,对优化学习过程、推动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其二,对分课堂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分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消化的时间,还提供了及时将所学的商务知识通过各种模拟商务活动“输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直接转换为实际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7]。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商务日语课程中的应用

  在充分理解对分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笔者重新调整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实用商务日语综合教程》(第二版),其编写理念有三,分别为“突出实用性”“力求符合认知发展规律”“注重趣味性”。从编写理念和教材目录可以看出,该教材的理念与对分课堂是不谋而合的。

  为保证课程能够顺利地按照对分课堂的教学步骤实施,在第一次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在第二次上课前,每4—6人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再成立由2—3人组成的中方公司和日方公司,并确定公司的名称、经营产品、经营理念、成员职务等。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更好地实现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该课程还使用了“对分易”教学平台,为教学服务。按照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学习、分组讨论三个部分予以实施。讲授部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精练讲解当节课的教学重点,以精讲和留白为主;内化学习部分,可安排课中或课后进行,也可要求学生搜寻相关资料;讨论部分,主要为小组讨论,且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进行总结和反馈。

  以该教材第二课“介绍”的课堂学习为例,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具体如表1、表2所示。

360截图20230617141653081.jpg

360截图20230617141728411.jpg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没有参与课堂,与教师基本上无互动,即便是提问式的教学方法,也是比较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时间也无明显切割,基本是按照教材内容与顺序讲授。而对分课堂模式下的教学,首先按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对所有授课内容进行了明确分割,每个时间段都有特定的教学主题活动,每个教学主题活动的设计也都明确地指向学生具体能力的培养。以表2第二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采用的是“当堂对分”,其教学主题为“介绍”,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礼仪做法,为以后进入职场做准备。按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步骤一为“精讲”,教师将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精简压缩在25分钟内讲授完,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全程有较强的注意力集中听讲,又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了重要的核心知识点,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教学步骤二为“独学+小组活动”,这是将对分课堂中的“内化吸收”与“讨论”糅合在一起的“当堂对分”教学模式,该教学环节是对分课堂的核心,学生通过几分钟的“独学”,内化吸收教师“精讲”的内容,再参与小组讨论,设计各种场合下的“自我介绍”或“介绍他人”时就会游刃有余了。该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职业能力,如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步骤三为“成果展示”,教师随机抽取两个小组上台演示,其他小组来纠错,教师进行总结或点评。这可以说是“全班讨论”或“全班对话”,通过实操活动,学生“现学现卖”,发现优缺点,如同“职业技能大阅兵”,最终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基本上没有参与课堂活动和进行独立思考;而对分课堂模式下,学生近一半的课堂时间都参与了课堂,且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等的培养也都融入了各个教学环节[8]。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商务日语课程中应用的成效

  从表2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首先,课堂由“静”到“动”,由“一”到“多”。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是安静的听者;对分课堂模式下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多项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讨论,可以固定小组成员,也可随机分组,所以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不但身体动起来了,思维更是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由此,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中得以培养。其次,学生由“静”到“动”,由“被动”走向“主动”,锻炼了专注力。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讲和独学阶段锻炼、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探究意识,在讨论阶段锻炼了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学会发现、解决问题。学生用审视的目光批判性地学习,在获取到新知识后,能够将知识有效地输出,最终变成自身的能力。由此可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学生实现了具体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这些形成合力,终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9]。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成效,从学生提交的“讨论”内容和“亮考帮”作业也可窥见一斑,如图1、图2所示。

  图1是学生学习完面试部分的理论知识点后,教师布置的“当堂对分”任务,要求学生10分钟内总结出自己的优缺点。由于课时有限,传统课堂通常10分钟后只能提问到3名学生,很多学生会认为抽不到自己而不去思考,但是借助“对分易”平台,全班学生都必须在10分钟内写出答案并上传,由此可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这种“线上讨论”的方式,还可以看到全班学生的回答,尤其是关于“缺点”这一类学生不善于总结的部分,同时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参考,从而拓宽思路,提高面试时的职业竞争力。

Dingtalk_20230810102745.jpg

  图2的“亮考帮”作业是形式比较开放的作业,其中亮是“亮闪闪”,要求学生就教师所授的内容提出自己“收获最大的地方(知识点)”“受益最大的地方(知识点)”;考是“考考你”,需要学生就教师教过的内容提出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可理解为“出问题”;帮是“帮帮我”,需要学生就教师所讲的内容,经过内化吸收,提出尚未理解的问题,请求班里其他学生的帮助,可理解为“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说,“亮考帮”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一次“复盘”。从OBE角度来看,类似于成果输出,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10]。

Dingtalk_20230810102813.jpg

  由此可见,对分课堂从偏重教师教转向偏重学生学,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为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且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职业潜能得以激发,最终达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总之,商务日语是一门培养商务日语技能人才的课程,其中既有专业商贸知识的学习,又有各种商务活动的实践学习,而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演练有效地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延红,陈娇,李志.职业导向下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以韶关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9,40(11):48-51.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4.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4]高校外语对分课堂[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8):89-129.

  [5]陈瑞丰,张学新.“学堂”or“教堂”:用对分课堂破解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的困境[J].上海教育科研,2019(12):59-64.

  [6]职业能力[EB/OL].(2017-06-09)[2023-05-20].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1%8C%E4%B8%9A%E8%83%BD%E5%8A%9B/5003321?fr=aladdin.

  [7]张淑红.“互联网+对分”课堂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J].英语广场,2020(17):89-92.

  [8]马陆艳.运用对分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探析[J].教育观察,2020,9(25):137-140.

  [9]穆彤.基于BYOD的高职日语对分课堂实践与效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1):196-197.

  [10]陆湘玲.基于PAD课堂教学模式的《中日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