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整合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路径规划论文

2024-03-22 09:10:1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碎片化教学模式,从全面性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设计。知识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多个知识点连缀起来的。因此,单元整体教学已经成为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必经之路。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需要有整合、化归的意识,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为基础,系统把握教材,规划多元教学路径。本文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科属性和学生素养需求对教学活动展开深度探索,俯瞰每一节课的价值构建,厘清板块内容传达出来的意义,梳理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属性,以更好地切准单元教学的中心点。
摘要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碎片化教学模式,从全面性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设计。知识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多个知识点连缀起来的。因此,单元整体教学已经成为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必经之路。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需要有整合、化归的意识,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为基础,系统把握教材,规划多元教学路径。本文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科属性和学生素养需求对教学活动展开深度探索,俯瞰每一节课的价值构建,厘清板块内容传达出来的意义,梳理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属性,以更好地切准单元教学的中心点。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学习;整体教学;多元整合;路径规划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英语教学要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生搬硬套。”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还要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大的方向上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明确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就是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单元整体教学内涵解析
单元整体教学是在完形主义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完形主义理论认为:“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立场出发,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知识作为有机整体,不应将其割裂开来,要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因素,厘清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将其巧妙关联起来。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将学科内容核心概念连接起来,帮助学生在对接知识点的同时,建构起完整的认知体系,形成持久留存的思维,它具有整体性、递进性的特点。通过对单元内容的全面系统把握,学习过程精彩绝伦,学生综合技能得到发展,运用能力迅速提升。
英语教材的编写秉承系统性、发展性原则,单元内容之间都是完整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有机体,是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设计的,且每个单元模块之间,知识的关联性也比较明显。单元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单元板块独特化的属性让教学活动设置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学实践中,如果单纯从知识点讲解的角度探究文本,显然带有局限性。教师要以大整体为背景,立足当前学习情况,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思前想后,多元融合”中,形成教育合力。
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路径规划
(一)有效统整单元育人价值
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取舍依据。对其展开规划是极其重要的,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呈现。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的不可取代性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让教学活动有明确的规范和准则,教师要对目标的导学、导教价值有清晰认知,从整体着手,对宏观教学目标有精准定位。教学设计,关注具体目标导向是重要的,但具体目标的设置针对的是具体知识的学习。智慧型教师会将学习目标建立在单元整体内容的属性之上。分课时的目标设定都是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的。由此可见,单元目标设置对分课时目标设置有指导价值。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妨进行宏观掌控,引领学生对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和思路展开规划,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有效基础。
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与发展,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以单元整体为着眼点,展开目标规划。学习闽教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6 Feelings时,教师从学习导向着手,对目标展开规划。学习目标的明确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兼顾多个认知点。为了彰显公平公正原则,让学习目标更加鲜明、清晰,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诉求,教师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对学习目标展开梳理。因为这是本册的第六单元,通过对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目标设置有了一定的感知,七嘴八舌地表述着他们认为的学习目标,如能听、说、读first、drink、race等单词。在表述过程中,学生的很多表述是基于具体知识点的学习的。教师及时将这部分目标挑选出来,进行矫正。在单元整体目标构建过程中,教师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畅所欲言中明晰学习方向。
单元目标是从整体出发,对知识学习进行引导,与分课时目标的设置存在较大差异。分课时目标一定是细致、明晰、具体的,而单元整体目标具有统领价值,教师又从层次性、目的性角度出发,展开多角度探寻,找到单元主题的落脚点,凸显语言目标、非语言目标的有效衔接,展现单元整体探究的意义。
(二)有序整合厘清知识框架
在构建单元内容的过程中,编者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从不同形式出发,将相同主题的知识以独特的展现方式组合在一起。通过知识的融合,单元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吸引学生关注。单元整体目标呈现出来后,为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教师也要做出一些准备活动,尤其要从单元各个模块着手,对其进行优化和组合。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帮助学生系统串联板块内容,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单元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可切入视角丰富,课时安排、单元主题都可以作为支点。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英语教材本身的构造特点出发,进行考量,在步步深入中完成知识框架的有序整合。
英语教材在编排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模型展示出来的。其先后呈现顺序也秉承先易后难的原则设置,具有科学性。但学情教情存在差异,要想将各个模块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现实条件,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学习闽教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Sports Day时,教师先从教材本身的构建着手,对每一部分内容展开梳理。单元内容主要分为Part A、Part B、Part C三部分内容,每个部分下面又包括细小的知识点。相对于其他部分的内容,Part B涉及的知识点更为丰富,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感知。因此,教师将Part B部分划分为两个课时,Part A和Part C部分的内容用一个课时完成。有了明晰的课时分工,学生再从知识层面对各个部分内容展开构建。在知识框架的搭建下,学生学习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对单元内容的熟识度得到提升。
教学实践中,学习活动的顺利推进是以课时为主,整合知识。单元知识点既涉及词汇、句型的学习,还会关联相关语法,阅读篇章内容。面对丰富的知识呈现,一两个课时的学习根本无法顺利到达单元内核。基于此,教师可以以课时为切点,进行教学构建,实现单元内板块之间的重组优化。
(三)语言情境指引学习思维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需要做好准备。充足的准备是教学活动启动的基础,而恰当的切点选择,将会直接影响教学主体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有自身特点。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整体性,从中寻找教学突破。语言情境创设契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了他们的学习期待,符合英语学科教学要求,是不错的选择。知识本身没有多少趣味因子,理解、识记、运用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但知识学习的过程不是自然发生的,需要外在力量的助推。兴趣激发的价值在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设置富有情感色彩的活动,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在“乐知”中,学习难题迎刃而解。
语言情境的设置是教师现代思想的体现。英语本身属于外来语言,异域文化带给学生的美感冲击是巨大的。学习闽教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A visit to the zoo时,为了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触动,教师以视频动画呈现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相关动物。为了增加导学的趣味性,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动物形象,而是以关键词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猜测。如大象这个动物,教师展示Long nose、strong feet,并提问:“Can you guess what animal it is through these two keywords?”学生思维敏捷,仅凭这两个关键信息,就能猜出。教师顺势给出正确答案。当大象的形象投放在屏幕上,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Can you draw this lovely elephant with simple strokes?”“Of course,I like painting best.”趣味化的猜测、绘画游戏迅速激活了课堂。教学启动过程中,动态化的呈现更能吸引学生关注。小学生活泼灵动,认知的短板掩盖不了思维的敏捷。教师从学生本身出发,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主动投入到文本内容探索,顺利进入单元主题学习中。
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犹如一道光,照亮学生的思维,渗透到他们的心田,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力量源泉。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尤其要关注教材中蕴含的趣味因子,将其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同时,助力文本内容生动化展现,帮助他们快速抵达教材的核心地带。
(四)螺旋递进消化吸收文本
教材的内容之间存在一定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需要在一定的积累中才能达成升华。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主体,都是循序渐进的。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从教材属性和学生认知特点出发,进行有序引导。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螺旋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消化吸收知识的速度也更快。
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吸收更多的知识点,积累更多学习经验。学习闽教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A spring outing时,教师以Part B为突破点,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阅读、感知。“Please observe these three pictures quickly.Each picture is expressed in several words.”在观察感知中,学生的思维逐渐启动。教师顺势引出文字信息,让学生在多元阅读中完成知识构建。有了前面的插图进行情感铺垫,文字信息的感知自然是轻松的。在学生完成对文本内容的基础构建后。教师提升学习难度系数:“Can you summarize the story in a few simple sentences?”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感知相关句型、词汇。文本感知,教师没有从知识本身的层面出发,而是将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由看图到阅读再到复述,提升了难度系数文本,学生的认知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深化。
每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不同,学生需要关注的知识重点自然也不同。把握住了关键点,学习过程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以简单的知识点为引子,吸引学生关注,然后在叠加相应知识点,逐步启动学生感知思维,让他们在量的积累中完成认知升级,掌握阅读重心。
(五)多元整合助力正向迁移
教学的开展需要多种因子共同助力。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重要的,它是构建认知体系的有效保障。但仅有知识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吸收度存在差异。单元整体教学过后,学生对掌握了哪些模块,哪些模块没有掌握,教师必须清晰掌握,并在积极导向中找到解决方案。知识本身是静态的,如何将静态知识点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才是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学以致用是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目的。掌握了知识后,大部分学生对其的应用就是做题,离开了试题,似乎学习的价值就无法彰显。其实英语的本质属性就是一门语言工具性,语言的工具性则是体现在进行人际交流活动中。教师不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整合多元活动,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教材文本内容设计具体化、针对性训练内容,能够更好地切准学习中心点,帮助学生转化知识,完成教、学、做的融合。小学生思维常常处于亢奋状态,对知识较为敏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抓住学生的思维起点,设计应用训练,以活动为载体,将他们引入活动中来。在学用结合中将学习中心点放大,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体悟更加深刻、丰富。这样,在教师横纵向的引导中,学生对英语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感知,思维域度得到有效拓展,高品质的学习认知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三、结语
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教学实践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和多元。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了单元整合的优势,将其融入小学英语课程设计中。在有效统整单元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学生对英语知识结构框架有了清晰的感知。在螺旋递进、多元整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消化吸收文本的精髓,顺利完成知识的正向迁移。在单元整体的指引下,学生沿着结构化的线索对知识展开探研,为教学活动绘制出丰富的单元育人蓝图,使生命课堂意义逐渐显现出来。同时,借助语言情境的指引,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思考状态,思维得到启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志坚.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小学英语学科融合发展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2(2):28-33.
[2]王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元融合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文汇,2021(8):49-51.
[3]王妍.无痕渗透“日新”文化,多元调动学习经历例评小学英语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J].上海教育,2021(12):70-71.
[4]刘丽.“双减”背景下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J].名师在线,2022(2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