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开展过程中的 教师困惑、需求和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开展过程中的 教师困惑、需求和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3

2024-03-01 09:52:22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音乐是倾听的艺术,它看似抽象却是最能直击人心灵和调动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核心价值明确指出了艺术教育的生活化途径和生活化组织策略等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幼儿园音乐教育更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形式下如何教会幼儿歌唱、舞蹈等技能体现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本文基于对一线教师的调研,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开展过程中的困惑、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指导策略。

  摘要

  音乐是倾听的艺术,它看似抽象却是最能直击人心灵和调动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核心价值明确指出了艺术教育的生活化途径和生活化组织策略等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幼儿园音乐教育更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形式下如何教会幼儿歌唱、舞蹈等技能体现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本文基于对一线教师的调研,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开展过程中的困惑、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困惑;需求;指导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美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并提出学前教育阶段应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要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幼儿园通过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和游戏,坚持保教并重,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结合幼儿园教育特点和文件对学校美育教育的期待,本文依托“十四五”音乐研究课题“新时代美育视域下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力求通过创设适宜的生活化音乐教育环境,挖掘适宜欣赏且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以及开展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音乐活动,提高幼儿审美感受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施的核心和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7所课题园21名实验教师和24名各类型幼儿园优秀教师,开展了基于真实困惑问题和需求的调研,为后续开展音乐教育生活化实践策略研究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尝试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区级教师音乐教育理念,促进教师音乐教育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升。

  一、音乐教育生活化理念和实施策略思考

  本研究坚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从幼儿审美需要和路径出发开展体现幼儿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的一日生活皆教育理念下的综合音乐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首先强调音乐教育途径的生活化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自然而然的熏陶的过程。音乐教育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适宜的生活化音乐教育环境,挖掘适宜欣赏且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激发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自然的美和欣赏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美、节奏美的审美兴趣和审美体验。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音乐教育生活化就是唤起幼儿美的种子,支持幼儿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其次强调音乐教育策略的生活化

  三至六岁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游戏就是学习,幼儿的学习也是游戏化的。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但它表达的却是最具体的感情。因此,音乐教育生活化教育策略是将幼儿生活经验和音乐形成完美链接,通过教师开展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音乐活动,可以丰富幼儿音乐中的想象、表达和创造,提高幼儿审美感受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更能促进幼儿身心愉悦、理解表达、合作交往、积极探究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image.png

  二、音乐教育生活化研究中教师的实际问题与困惑

  (一)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教师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

  结合课题研究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现状问题,将22名音乐学科组教师提交的案例运用“丰台区幼儿园教学活动—艺术领域(音乐)研究量表”对五项内容(目标、实施、教学能力、效果、领域个性研究)21条指标进行总体评价。

  调研结论:

  1.教师较少从幼儿生活入手寻找音乐教育活动实施素材。教师缺少从儿童生活经验和自然、生活中美的元素入手的思考。所以指标表现出幼儿感受美的能力有所欠缺,幼儿不能结合将生活经验与音乐元素产生联系,所以感受不到音乐中的美。

  2.教师对幼儿一日活动中音乐教育的实施缺乏整体化思考。教师缺少对一日生活中音乐教育渗透的整体化设计思考。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由于对音乐欣赏得不够,更多会模仿教师的表现而缺少创造性表现。

  3.教师忽视幼儿感受美的环节和有效策略运用。教师在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组织中也表现出模式化的活动流程,对如何有效运用策略以及其促进幼儿哪方面能力发展思考不够深入,会出现更加关注活动的形式、关注幼儿是否学会的技能,却忽视了过程中应运用多种策略满足幼儿充分的审美感受。

  4.教师音乐素养欠缺制约了对幼儿审美教育的熏陶。教师在音乐教育实施中给予幼儿的美的熏陶和渗透不足,在音乐集体教学活动中很少开展音乐欣赏类、打击乐类难度较高的活动。

  (二)通过教师访谈了解教师对音乐教育生活化的认识

  结合音乐教育生活化理念知识、实践认识、幼儿园生活化音乐教育实施情况、音乐教育生活化对幼儿发展存在意义,以及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施过程中问题和原因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1.教师认同音乐教育生活化理念。21名教师都认可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意义和价值,大部分教师从文件、《指南》、专家文章学习中有一定的理解。

  2.教师音乐教育生活化认识较单一。教师们普遍认为一日环节中播放了音乐就是音乐教育生活化了,而播放音乐的目的大部分都认为只是方便老师常规管理。

  3.关键问题体现教师思想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施过程中问题和原因分析中总体提出两点问题,即音乐素材选择不够生活化、教师组织策略不够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幼儿园音乐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技能传授,而是从关注儿童、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角度支持教师从自然中感受美和欣赏美,更多体现艺术领域审美核心价值的体现。本课题研究帮助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和课程观是非常必要的,音乐教育生活化包括途径的生活化和内容的生活化,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课程观转变的很好体现。

  三、基于调研明确教师需求和开展音乐教育生活化理论与指导策略

  (一)教师音乐教育理念提升需求指导策略

  基于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理论意义上,帮助教师重温《指南》艺术领域核心价值,明确艺术领域音乐教育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技能的培养,而应更加注重儿童的审美兴趣的培养,落实目标中“喜欢”一词,其次才是“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其次,达成“喜欢”的审美兴趣,首先就要从幼儿熟悉的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入手,挖掘幼儿身边的美的元素,再开展基于审美基础的音乐作品欣赏,并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注重音乐美的熏陶,从而萌发幼儿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创造力。

  (二)开展第一轮实践策略研究,落实音乐教育生活化理念

  1.教研引领明确音乐教育生活化路径

  通过体验式、实证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课题研究,从关注教师教学设计策略转向以观察儿童行为表现为起点,基于评价导向关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过程,从中挖掘更加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的音乐内容,促进儿童发展。

  例如,体验式教研活动中,我们请教师以幼儿角色玩“圆鼻头魔法师”音乐游戏,其中魔法师当厨师“煮汤”环节,我们结合节奏稳定的音乐引导教师以“把汤变成自己喜欢的味道”为情境,玩节奏游戏“去掉辣味哈哈哈;去掉苦味嘿嘿嘿……”。教师轮流创编体验了生活经验在音乐中的运用和音乐活动中关键元素“节奏感”的体现和趣味性。结合这一内容我们有运用幼儿生活中常用的“帽子”材料和“摩西歌草帽舞”音乐引导教师小组进行创编。教师思维碰撞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表现。在体验式教研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生活化音乐教育活动的有趣和幼儿在其中创造性发展的可能。结合体验式的教研活动,教师更加体会了音乐教育生活化对促进幼儿审美感受与表现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生活化路径:

  路径一:发现生活美—寻找相应音乐素材—生活游戏中欣赏与自主表现—教学活动中多种形式的创造性表现。

  路径二:经典音乐素材赏析—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想象与体验—多种形式创造性表现。

  2.开展表演区游戏环境创设和教师指导的策略研究

  游戏是幼儿园重要活动方式,表演游戏区属于表现性活动区,其游戏价值和功能更加偏向于艺术领域音乐学科内容。课题组又从区域游戏入手,开展了基于观察优化表演区环境和玩具材料的研究。通过教师观察幼儿游戏现场,教师进一步了解了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兴趣和自主表现特点,基于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进一步优化表演游戏空间和材料,特别是音乐素材的选择与投放,满足幼儿的自主欣赏和表现需要。

  课题组同时还为教师提供了基于实证观察的记录表。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记录工具表的提供和实证教研引领,教师更加关注了幼儿自主欣赏和表现的游戏过程,通过真实的描述幼儿游戏过程和对幼儿审美兴趣、习惯、能力和学习品质的评价,转变了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生活化音乐游戏环境创设

  教师进一步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和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和幼儿共同创设表演区游戏环境,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丰富低结构、自然化游戏材料

  教师观察和发现幼儿在进入游戏环境和运用游戏材料时的真实表现,及时调整和优化游戏环境、材料,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3.开展初步的音乐微主题活动设计

  在音乐微主题设计中,突出主题来源一定是要贴近幼儿生活,要符合幼儿的生活认知和生活经验。音乐的选材和音乐素材的分析也要基于幼儿认知经验和能力发展进行分析,音乐素材和幼儿是要有联系的。通过第一轮初步尝试,也发现了教师在设计中会出现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同时音乐教育生活化并没有以艺术审美为出发点进行思考,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后续思考

  前期基于音乐教育生活化课题从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游戏环境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与思考。音乐课题学科组教师在“听音赏乐”公众号发布音乐课程和音乐研究案例分享82篇,视频号内容15个,积累用户1421人,观看量1万+,为丰台区不同类型教师提供了音乐学习的交流的空间,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后续在还要进一步开展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音乐环境素材研究,重在生活化音乐教育素材的选择和应用研究,来潜移默化地熏养幼儿的耳朵,提高幼儿审美敏感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秀萍.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精要[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5.

  [4]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张毅龙.陈鹤琴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