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反馈的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提升路径— 以“ 农业技术经济学”为例论文

2024-02-21 15:35:49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学生反馈的课程思政教学现状,然后论述了基于学生反馈的课程思政教学提 升路径,包括夯实思政素养: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加强宣传引导
摘要 : 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学生反馈的课程思政教学现状,然后论述了基于学生反馈的课程思政教学提 升路径,包括夯实思政素养: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水平;深挖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教学的融合;等等。
关键词 : 课程思政,学生反馈,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
课程思政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 民族复兴大任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1],是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新成果[2] 。课程思 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
构建全员 、 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 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使思想政治 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赋予思想政治教育鲜活 的生命力,彰显其育人价值[3] 。在新的教学观念下,学 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 。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重 视学生的反馈,多深入学生中间开展调查研究,广泛 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以问题为导向,从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入手,解决学生在学 习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我价值塑造能力 等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农业技术经济学 ” 课程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授课学生进行实际调查,从 学生反馈的视角探寻“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思政教 学现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进而推动“农业 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 、 基于学生反馈的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为了解基于学生反馈的“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 思政教学现状,笔者拟面向所在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 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 。 问 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已经学 习完该课程的学生,涉及 3 个年级共 124 人)、对课程 思政的认知情况、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的影响等 16 个 题目。问卷共发放 124 份,收回 119 份,回收率为 95.97%。 其中,有效问卷有 119 份,问卷有效率为 100.00%[4]。
(一)基本情况
1.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本研究就学生对课程 思政的理解程度、对在专业课中引入思政元素的重要 性的认识及课程中适合体现的思政元素等问题进行 了调查,结果如表 1、表 2 和图 1 所示 。①就学生对课 程思政的了解程度来看,目前多数学生了解程度不 够,存在概念不清晰的问题,部分学生认为课程思政 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差不多,甚至有学生不太了解或完 全不了解 。调查显示,有 59.66%的学生“有一定的了 解,但不多”,有 21.01%的学生“有听说过,和思想政治 理论课差不多”, 有 16.81%的学生“ 不太了解”,有 2.52%的学生“完全不了解”。 这种现状与教师平时对 学生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知识传授及学生对课程思政 的关注程度有直接的关系。②就学生对在专业课中引 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的认识来看,大部分学生持积极 态度,有小部分学生持消极态度 。具体而言,在对“你 认为在专业课中引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的回答中, 有 64.71%的学生认为“ 比较重要”,有 27.73%的学生 认为“非常重要”,有 5.88%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有 1.68%的学生认为“完全没必要”。③就学生认为课程 中适合体现的思政元素来看,有 80.00%以上的学生认 为应该体现“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创新意识”“追求 真理、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有 60.00%以上的学生认 为应该体现“ 爱护环境 、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 ”,有 50.0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体现“ 热爱祖国、报效国 家的爱国情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 40.0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体现“ 诚实守信、勇于担 当的精神品德”“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的法治意识”,有5.88%的学生认为还应体现其他方面的内容,如“专业 素养和国家政策的结合”“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发展观”“传统文化的传承”“振兴‘ 三农 ’,投入农 业建设”等。
2.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研究中重点对课 程思政教学对学生的帮助及对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了解、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关注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表 3 所示。调查结果显示,首先,课程思政在提 高学生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 传递正能量、使学生形成关注政治时事的良好素质、引 领良好的社会风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对“课 程思政对学生有哪些帮助”的回答中,有 84.03%的学 生认为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有 78.15%的学生 认为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 66.39%的学 生认为能够“ 为学生传递正能量”,有 60.50%的学生认 为能够“有助于学生形成关注政治时事的良好素质”, 有 57.14%的学生认为能够“ 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有 50.00%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够“指导学生人生道路”“ 为 学生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有 48.74%的学生认为能够“维护意识形态的稳定性”, 还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有其他方面的帮助(5.88%)。学 生对这一 问题的认识是比较客观的,这说明他们对教 师在课堂上引入的思政元素所发挥的作用有自己的 判断力 。其次,课程中目前引入的思政元素对大部分 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在被问及“ 目前,‘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引入的思政元素对你的帮助如何”时,有 72.27% 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有 21.01%的学生认为“ 帮 助非常大”,有 6.72%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太大”。可见, 少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比较深刻,课程思政对 他们的帮助非常大;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一 般,课程思政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极少数学生对课 程思政基本不理解或教师讲什么内容都无所谓,导致 课程思政对他们的帮助不太大 。究其原因,可能是教 师引入的思政元素针对性还不够 , 讲解不够深入,对 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 , 未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再次,课程思政在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理解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调查显示,有 90.76%的 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加强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理解,有 9.24%的学生认为未加强 。不难看出,绝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端正 , 学习积极性高,能 够深刻理解教师课堂上进行的价值观教育及引入思 政元素的核心要义 。而极少数学生之所以认为未加 强,是因为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欠佳,对教师讲解的内 容不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重视程度也 不够 。最后,课程思政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 了解和关注 。在对“课程思政是否促进了你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关注”这 一 问题的回答中,有 95.80%的 学生回答“ 是”,有 4.20%的学生回答“ 否”。可见,教师 在课堂上引入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的时政热点及前沿问题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关注,激发了他们 关注社会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拓宽了他们的知识 面,起到了较好的价值引领和专业引领的作用。
3.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总体来看,学生对 “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是比较满意的,学生 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拓展的内容启发了他们的思维, 且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对他们的三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表 4 所示,有超过 98.00%的学生对“ 农业技术经济学”这门课程中融入 的思政元素表示“ 满意”,其中有 21.85%的学生表示 “ 较满意”,有 22.69%的学生表示“ 非常满意”。 在对 “ 你认为教师课堂上拓展的内容是否有启发你的思 维”这一 问题的回答中,有 96.64%的学生回答“ 是”。 在对“你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对你的三观是否产 生了影响”这一 问题的回答中,有 89.92%的学生回答 “ 是”。在对“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教 师对你的言传身教”这一 问题的回答中,有94.12%的学 生回答“ 是 ”,有 5.04% 的学生回答“ 不清楚 ”,还有 0.84%的学生回答“ 没有感受到”,对后面两类学生来 说,没有感受到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师的言行未在 三观和学习观等方面影响到他们,另一方面可能是他 们对三观没有清晰的概念 , 且对课堂中的教师不关 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 观、端正学习态度是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当然教师也要提升自己言传身教的能力,以学生为中 心,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价值引领。
(二)问题表现
1.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存在误区。目前,部分学 生对什么是课程思政及思政元素、它们在专业课程教 学中有什么作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什么区别等 问题认识不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通过调查可知,有近60.00%的学生虽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 不多;有 20.00%以上的学生听说过课程思政,认为它 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差不多;有近 17.00%的学生对课程 思政不太了解;有近 3.00%的学生完全不了解 。可见,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普遍不多,认识不够清晰,甚 至将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正是由于在认 识上对课程思政存在误区,他们对专业课中引入思政 元素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分歧,虽然有 90.00%以上的 学生认为“重要”,但有 5.88%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 有 1.68%的学生认为“完全没必要”。这说明学生对专 业课程教学中为什么要引入思政元素认识不清,甚至 部分学生认为课程思政会影响到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在对“ 你觉得课程思政是否会影响专业课程教学质 量”这一 问题的回答中,有 63.03%的学生认为“ 没有 影响”,有 30.25%的学生认为“稍有影响”,有 6.72%的 学生认为“影响很大”。
2.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待强 化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 6.72%的学生认为课程中 引入的思政元素对他们的“ 帮助不太大”,有 9.24%的 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没有强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理解”,有 10.0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 言行对他们的三观没有产生影响”。 这说明课程思政 对学生价值引领及塑造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价值引领与知识教学融合的深度不够,即教师对课程 内涵和价值引领功能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还不够,还未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观等方面的知识深度融入 课堂教学 , 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耦合度不高, 导致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功能未在学生中间达成共 识。尤其未引起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消极悲 观的学生的关注与认同,也未在他们树立正确三观方 面起到积极作用,润物无声的渗透力度还不够。
3.课程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 。从学生 的反馈来看,课程思政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 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关注和了解社 会问题、实现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方面仍存在 一些问 题 。就课堂教学的气氛来看, 有 77.31%的学生表示 “ 气氛活跃,学生上课认真”,有 22.69%的学生表示“积 极性低,气氛压抑”;就课程思政促进学生了解和关注 社会问题来看,有 4.20%的学生选择“否”;就课堂上拓 展的内容是否启发学生思维来看,有 3.36%的学生选 择“否”;就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是否对学生三观产生 影响来看,有 10.08%的学生认为“ 否”;就教师是否对 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来看,有 5.04%的学生表示“ 不清楚”,有 0.84%的学生表示“ 没有感受到”;就课程思政 是否强化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来看,有 9.24%的学生选择“否”。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课程思 政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仍不够,未调动全体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气 氛的烘托等尚待改进;课堂上引入的思政元素不够精 彩,社会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观等内容与专 业知识的融合度不够 , 教师讲解缺乏深度和感染力, 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有限;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 个人魅力尚待提升,知识传授、行为示范未与学生实 现有效对接,其言传身教的模范作用亟待强化。
二 、 基于学生反馈的课程思政教学提升路径
(一)夯实思政素养: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素 质和水平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 此要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5]。
1.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农业技术经济 学”课程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践行教师的育人 职责,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规范好自身言行,充分 发挥“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作用 。教师要主动研究 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政 课程的关系,彻底改变“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传授轻 价值引领”的思想 。 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国家、教育 部门及学校有关课程思政实施的意见、标准等,并发 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从而 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
2.提高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农业技术经济学 ” 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得体的言谈举止、在工作上的身体 力行等都是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将对学生起到重要 的价值引领作用 。因此,教师要主动加强思政德育知 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 。同时,根 据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 论,中国制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 发展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大事等方面的教 育与学习。
3.提高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 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 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者 、领导者和组织者,必 须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课程思政是价值引 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可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 育的协同,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政德育 素养,而且要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这是开展课 程思政教学的基础 。因此,“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 容有深入了解,并通过读书看报、培训、研讨交流等方 式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广泛了解专业领域的时政 热点问题及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 由此找准课程思政 的育人视角,通过不断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效实现思政元素与专 业课程知识传授、技能培育、方法传授的有机融合。
(二)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水平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 种综合教育理念 。对于“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来说, 学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对象,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与 他们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针对学生对课程思政了解 不多、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认识不清、对课程思政教学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等问题,加强对 学生的课程思政宣传很有必要。
1.加强课程思政内涵及其相关内容的宣传。“农业 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要进行广泛 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特点及他们对课程思政的认 知程度,并视具体情况,就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 与思想政治课的联系与区别、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 专业思政实施的目的及其重要性等内容,在学生中间 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渗透。
2.加强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宣传。“农业技 术经济学”课程教师要在授课学生中对教学目标、思 政育人目标及课程思政教学计划进行宣传,让学生明 白学习本课程要达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 标,深刻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上拓展内容的必要性及重 要性,使课程思政教育深入学生的心灵[6],由此提高学 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进而提升他们对课程思政 教学的认同度,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深挖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教学的 融合
“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师应该担当起学生健 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 主渠道,挖掘自己所授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自觉 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践行教师 的育人职责。
1.挖掘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必备价值观的元素。“农 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师要根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总体要求,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道德品 质、精神追求、科学思维、纪律观念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 观,自然而然地将价值引领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2.挖掘有利于塑造大学生专业(职业)价值观的元 素。“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师要紧扣专业的人才培 养目标,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及知识目标,提炼课程 的思政育人目标,明确课程中各个章节的知识、技能 与素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度挖掘课程中的 思政元素,从教育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教学的真实 融合[7-8],使学生具备应有的专业(职业)素养。“农业技 术经济学”课程是 一 门关于方法论的应用型学科课 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发展农业生产力和推进农 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蕴含丰富的思政 元素 。就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看,教 师应该将培养“ 一懂两爱”,甘愿服务“三农”,为乡村 振兴培育新动能,积极为“一带一路”农业经济发展及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 专业(职业)价值观塑造的主要目标。在课堂讲授及实 践环节 , 教师应通过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 学生进行职业目标、职业态度、职业选择、职业道德、 职业操守、奉献精神、生态文明、质量效益、科技兴农、 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 培养出一批批爱国敬业、品 质高尚、乐于奉献、心理健康、治学严谨,具有高尚的 爱国情怀、牢固的法治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 科学的专业精神的大学生,这就是对社会主义职业精 神的弘扬 。长此以往,可达到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 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协同的目的。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吸引力 和感染力
为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课程思政教学 的要求,“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 方法。
1.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方案 。专业课教 师要根据专业课程的内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 好、接受方式、认知特点等,研究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 方案 。具体而言,为适应“三全育人”及课程思政教学 的要求,“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师要在“ 理论+ 实 验”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探索适宜“农业技术经济 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践中可通过“小组讨 论+ 集中展示模式”“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相结合 的方式来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实现 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目的,而且通过师 生课堂角色的转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不仅教师讲,而且学生也要讲的要求,真正 实现了教学相长。
2.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育人 效果 。专业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培养目 标、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大纲的安排,深入挖掘课 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相关环节[9]。“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师要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课堂讲授 及实践环节加强针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道德品 质教育、纪律观念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要有机融入爱国情怀 、法治意 识、社会责任、生态文明、质量效益、科技兴农 、人文 精神、专业精神等要素;可实时导入具有德行魅力 、 人文素养魅力及价值引领魅力的案例,并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农业技术经济问 题及相关的经济社会现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同“ 农 业技术经济学”教育相融合,真正体现出专业课程的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3.采用具有亲和力的课堂讲授方式 。一方面,“农 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师要提升专业领域时政要闻与 课程思政的结合度,引入典型示范、榜样、楷模等具有 亲和力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课堂教学 。比如,教师可 以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现代化 建设等相关内容引入教学,像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的 治沙故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楷模、新技 术应用中的道德伦理问题、身边的农业新技术、有突 出贡献的农业技术专家等 。通过对模范人物、先进事 迹、先进思想的宣传,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 养、道德品质,培养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甘于奉 献的决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大局意识 、责任意 识,以及艰苦奋斗、锲而不舍、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 进取精神,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要 建立平等、融洽、充满关爱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亲 和力,使其发挥言传身教的价值引领作用 。比如,在学 生听课不认真时,笔者会向学生介绍为什么本专业要 学这门课程,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等有 什么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意 义所在,并且拓展到学习的重要性上,从而帮助他们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做什么 样的人,思考应该学什么、如何用心去学。
4.发挥学生自我价值塑造的能力。“农业技术经济 学”课程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我价值塑造的意识,并为其创造 自我价值塑造的机会,由此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教学活 动中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为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10] 。 比 如,通过“ 小组讨论+ 集中展示模式”“对分课堂”等方 式,让学生分享身边的农业新技术、历史上有突出贡 献的农业技术专家等,并谈谈相关启示 。这样不仅激 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团 队协作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提高了班级凝 聚力,而且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 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演讲能力 。 同时,通 过谈感受、聊启示、分享模范故事等措施,提高了学生 自我价值塑造的能力。
三 、 结语
本文以“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为 研究目标,基于学生反馈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法和 谈心谈话相结合的形式,对近年开设“ 农业技术经济 学”课程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实际调查,具体了解了学 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课程思政在提高学生政治 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等 , 随后深刻剖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从提高学生认同度的角度入手,构思了该课程的课 程思政教学优化路径。这对“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进 一步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张方方.课程思政要站在时代的高度[N].光明日报,2020-07-14 (13).
[2] 赵继伟.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辩证关系的思考[J].思想 政治课研究,2018(5):51-55.
[3]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 教育,2018(3):64-69.
[4] 田万慧.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 理,2021(2):11-21.
[5] 岳宏杰.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 理,2021(11):66-71.
[6] 何勇,刘玲.旅游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实现路径:基于东中 西部 319 名本专科旅游教师的问卷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 (35):74-78.
[7] 邱秋云.脱贫攻坚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J]. 高教探索,2020(12):93-97.
[8] 沈光,洪一明 . 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的价值和提升路 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237-240.
[9] 王世平,赵春燕.立德树人理念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 建设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1):184-188.
[10] 胥博闻.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医学基础课的重构[J].西部素质 教育,2022.8(13):6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