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

3

2024-02-20 10:16:26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重要的实践研究。本文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背景,探讨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思想和优秀的劳动习惯。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依托主题阅读,树立正确劳动思想;依托劳动教育,培养优秀劳动习惯;依托劳动元素,强化热爱劳动精神;依托历史要素,增强学生劳动意识;依托情景模拟,激发学生劳动兴趣。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可以有效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品质。

  摘要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重要的实践研究。本文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背景,探讨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思想和优秀的劳动习惯。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依托主题阅读,树立正确劳动思想;依托劳动教育,培养优秀劳动习惯;依托劳动元素,强化热爱劳动精神;依托历史要素,增强学生劳动意识;依托情景模拟,激发学生劳动兴趣。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可以有效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品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词,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育被广泛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然而,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对文学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渗透其他学科和教育内容,使之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得到适当的渗透。通过将劳动元素融入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通过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劳动习惯,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依托主题阅读,树立正确劳动思想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选取与劳动相关的古诗词作为教学材料,展示劳动对社会和个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正确劳动观念。同时,通过与学生讨论、思考和感悟,引导他们从古诗词中领悟出劳动的智慧和美好。在古诗词教学中,主题阅读是颇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选取与劳动相关的古诗词作为教学材料,可以展示劳动对社会和个人的贡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时。“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通过描绘渔民的劳动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敬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描绘的劳动过程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渔民在大风大浪中仍然勤劳地捕鱼,在养家糊口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食物资源。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理解劳动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引申到人类的劳动行为是社会运转的基础。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与诗中人物的情感共鸣,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形成对劳动的敬意和崇尚之情,进一步树立起对劳动的正确态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品质,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image.png

  二、依托劳动教育,培养优秀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可以通过创设劳动场景,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来实现。劳动实践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有效途径。通过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和价值,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创设劳动场景是指在古诗词教学中创造出与劳动相关的环境和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劳动的过程和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劳动精神和价值观,并将其与自身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时候,可以结合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首先,教师可以讲解这首诗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流露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中开展一次力所能及的清理环境的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学生们可以一起清理校园的垃圾、修剪花草,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到自己对校园环境的改善作用。在劳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通过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而培养起优秀的劳动习惯。他们会逐渐形成勤劳、自律、坚持的品质,懂得通过劳动来创造和奉献。同时,这样的实践也能让学生们明白劳动是一种美德,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进而形成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通过依托劳动教育,培养优秀的劳动习惯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劳动场景和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并体验其中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这将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依托劳动元素,强化热爱劳动精神

  在古诗词教学中,选取描述劳动场景和劳动人物的古诗词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这些古诗词往往描绘了农田、山川、春耕、秋收等与劳动密切相关的景象,通过诗词语言的表达,展示了劳动的辛勤与美好,激发了人们对劳动的赞美和感悟。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古诗词,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他们可以通过诗词中描绘的劳动场景,想象自己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这种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翁卷的《乡村四月》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劳动元素,加深他们对劳动的感悟和理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诗中的劳动元素,引导他们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农田的变化、农民的辛勤付出以及丰收带来的喜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诗词中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向往。通过选取这样的古诗词,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劳动的正面态度和价值观。他们会逐渐意识到劳动不仅是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乐趣和人生的美好体验。这种劳动精神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依托劳动元素的古诗词教学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热爱劳动精神。通过欣赏和理解描述劳动场景和劳动人物的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辛勤与美好,激发对劳动的向往和热爱。教师在教学中的巧妙引导和互动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依托历史要素,增强学生劳动意识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融入了丰富的历史要素。通过在古诗词教学中介绍古代劳动方式、劳动技艺和劳动成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劳动方式,如农耕、纺织、瓦制等,通过对这些劳动方式的介绍,学生能够了解到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劳动对于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重要性。其次,通过介绍古代劳动技艺,如陶瓷制作、园艺栽培等,学生可以认识到劳动不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还需要智慧和技巧的运用,培养学生对劳动技能的尊重和崇尚。最后,通过介绍古代劳动成就,如农作物丰收、工艺品创作等,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成果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肯定。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当中,和劳动教育相互关联的古诗词有很多,包括《清平乐·村居》《四时田园杂兴》《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等,此类古诗文是语文教材中无可忽略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认识劳动和形成劳动意识的重要辅助。在这些古诗内往往隐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要素,作为衍生于历史长河的优秀作品,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有助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支撑作用。以一年级的《悯农(其二)》为例,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的基本支撑,让学生充分认识农民的艰辛,不能出现浪费粮食的情况,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劳动美和热爱劳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综合说说自己对古诗语句的理解,同时连接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说应该怎样才能避免浪费粮食,以此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良性思考,让劳动教育真正意义地走入学生的内心当中。

image.png

  五、依托情景模拟,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情景模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场景中,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增强学习的效果。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代劳动的过程和环境,从而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扮演古代劳动人物的角色,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代劳动的艰辛和困难。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雷震的《村晚》的时候,可以邀请学生扮演村民、农民或其他劳动者的角色。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古代村庄的环境和情境,感受到古代劳动的场景和氛围。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悯农(其二)》的时候,可以结合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的小菜园或农田里,让他们亲身参与种植、耕耘、收获等劳动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亲手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与付出,体会到农民伯伯、农民妈妈们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通过实际的劳动实践,学生将更加深刻地理解《悯农(其二)》中所表达的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感悟和关怀。同时,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古诗词中的劳动精神相呼应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在劳动实践中的感受与体会,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解读《悯农(其二)》中的劳动主题,激发他们对劳动的思考与感悟。

  六、依托课后作业,全面融合劳动元素

  课后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可以用来全面融合劳动要素。通过布置与劳动相关的课后作业,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首先,可以设计一些与劳动有关的实践性作业,例如要求学生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或者制作手工艺品等。这些作业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让他们亲身参与劳动并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这些实践性作业,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并培养耐心、细致和坚持的品质。其次,可以设计一些调查研究类的作业,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劳动形式和劳动者的生活。如要求学生走访附近的工厂、农田或者手工作坊,与劳动者交流并记录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学生可以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劳动的不易,教师所需要做到的就是驱动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的相互整合,要更加全面地展现出古诗文所具备的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当中满足学生的劳动意识成长需要。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以后,教师便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以此来引发学生的良性思考,首先从诗词本身来看,其为学生描绘出的图景颇为丰富,具有人性化气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析为何诗词呈现出的景象是如此和谐的,将其整合到语文作业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所学和体验,针对性地进行回答,此举有助提高学生的认知高度;其次,为帮助学生更加具象化地完成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跨学科融合,也就是将语文和美术学科相互对应起来,要求学生将自己所学内容全部予以整理归纳,并将其绘制在相应的图画上,将诗词中出现的“除草”“编鸡笼”“剥莲蓬”等情景都进行细致入微的呈现,这样做可以深度发挥出学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更好地感受乡村的劳动美,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情感层面的熏陶。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通过依托主题阅读、劳动教育、劳动元素、历史要素和情景模拟等手段,可以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此外,渗透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将劳动教育与古诗词教学有机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戚剑鹰.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实践[J].小学生(中旬刊),2023(5):37-39.

  [2]李娆,王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小学电教,2023(5):91-93.

  [3]霍发斌.有关审美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知识文库,2023(7):25-27.

  [4]马双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部编本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5]蔡琳.抛锚式教学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师,2022(2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