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语文教学实效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语文教学实效论文

1

2024-02-20 10:12:42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还能让语文课堂变成“有思考”“有互动”“有收益”的高效课堂。教师需注重优化小组划分,将教学评价嵌入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合作学习议题设置,提升议题可探究性;做好适性、适度、适时的指导,在达到指导目的的同时,维护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思维连贯性和独立性,进而实现“教少学多”,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摘要: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还能让语文课堂变成“有思考”“有互动”“有收益”的高效课堂。教师需注重优化小组划分,将教学评价嵌入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合作学习议题设置,提升议题可探究性;做好适性、适度、适时的指导,在达到指导目的的同时,维护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思维连贯性和独立性,进而实现“教少学多”,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语文课程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既能凸显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能让学生在相互依赖、合作共赢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品质和交往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优化分组,构建小组文化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具有主体性特点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成长。为此,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优化小组划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脱离了有效的事前规划,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合理分组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功能充分发挥的基础,高质量的分组将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1)事前评估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下进行,如何确保“异质”和“同质”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准确“评估”之上。在分组前,教师需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组织能力、思维方式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日常观察、测试,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建立学生学习综合能力档案,进而为小组合理划分以及后续小组动态调整做好准备。

  (2)分组分工

  各小组人数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思维多样性和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每一个小组4~6人为宜。在分组时,可根据日常教学对学生的评估结果进行,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互补性和合作性。小组划分完毕,选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各小组组长,由组长行使组内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能,做好组内人员分工,产生记录员、汇报员等。为了增强各小组合作学习动力,还可酌情为各小组冠名,如“先锋组”“刀锋组”等,以提升各小组成员集体意识,增强小组凝聚力。

  2.实现评价嵌入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发挥激励、调控和鉴定功能,让学生在教师评价中了解自身及小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主动调整自身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评价嵌入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以提升教学效果。

  (1)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结合

  所谓集体评价指的是对各小组实施的教学评价,与之相对的则是个体评价,个体评价指对学生个人进行的评价。在以合作学习模式为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将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最终评价结果拆分为两部分,确定集体评价和个体评价所占权重。如集体评价和个体评价各占比重为50%,学生即便个人表现十分突出,而小组评价结果偏低,则学生个体也无法获得比较理想的评价值。这种集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既关注个人发展,又重视小组整体学习效益,进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

  将教学评价融入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让评价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孤岛”,而是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态度和表现来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根据小组汇报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让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为例,教师提出议题“怎样做一个‘对别人有好处的人’”,让各小组围绕议题展开合作讨论。教师密切观察各小组学习动态,及时针对每一个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态度、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等进行表现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后,根据各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进而让评价贯穿合作学习全过程。

  此外,还可根据教学需求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将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分组策略,结合评价方式,创造积极的小组学习氛围,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往能力,从而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的实施。

image.png

  二、优化设置,确定问题方向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许多教师喜爱并实践的教学方法。然而,基于合作学习的语文教学有时陷入形式化,缺乏深度,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考虑不慎,选题不当”是其中一大问题。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时,应尽量设计具有深度的问题,避免涉及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点。

  1.开放性拓展问题

  通过引入“开放性拓展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展开个性化思考。这类问题自由度较高,不受限制,答案多样,能够促使学生从独特角度思考问题,引发小组内部的认知碰撞和思维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见解,还能够在小组讨论中产生广泛的交流和互动,促进集体观点的整合和优势互补。

  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文,讲述了有关蔺相如的三个历史故事,一是“完璧归赵”,二是“渑池之会”,三是“负荆请罪”。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从大处着眼,提出可以让学生提出开放性见解的议题,例如,“你眼中的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与赵王共赴渑池之会,你会怎样做?”等。此类问题具有较强的拓展性,能够引发学生个性化思考。以第一个问题“你眼中的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为例,从不同角度,思考结果不尽相同,如从蔺相如能言善辩,不惧生死精神来看,他的宝贵精神值得大家赞颂;而从赵国命运角度思考,赵国国力明显弱于秦国,而且秦国早有吞并赵国之心,此时,为了“和氏璧”便与秦王正面交锋,会显得“勇”有过之,而“慧”略显不足。由此可见,开放性拓展问题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形成个性化见解,产生学生间观念的交锋,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课文内容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2.教学重难点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和充分重视。在实践中,避免形式化的应用,努力追求实效,确保学生受益。为此,在设定合作学习议题时,教师应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出发,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为例,其教学目的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外,还要让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激发学生对鸟类和大自然的热爱”,而这两点目标恰恰也是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据此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合作学习。例如,“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的?”“人类要爱护鸟类,需要从哪些事情做起?”等此类问题具有较强探究性,学生合作学习解决第一个问题时会自然而然深入理解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证实“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从而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句表达的精妙,引发广泛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个性化想法表达出来,形成“头脑风暴”,进而突破语文教学“重点”“难点”,让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目标服务,在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功能的同时,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适当性,避免泛泛的问题,应关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展他们的分析、判断和创造能力。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促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优化策略,实行“三适”指导

  陶行知认为,教师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学生创造力。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需要重视优化指导策略,发挥自身辅导职能,提升合作学习和语文教学实效。

  1.适性指导

  所谓“适性指导”是指适合学生个性的指导。语文合作学习活动中,各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异质化”,必然会在多方面存在差异,进而产生“性向”不同。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这些差异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指导。观察小组内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引导。这有助于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互补合作。

  2.适度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避免过多地干预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不要过于详细地解答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和发现问题的答案。这种适度的指导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将相和》课文教学时,在指导学生围绕“如何看待蔺相如其人”这一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对’与‘错’两方面思考”,让学生经过思考,自己说出判断其行为“对”与“错”的理由。如此,避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带来思维干扰。

  3.适时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在开放的氛围和环境中进行,这样学生思维才能异常活跃,进而形成思维碰撞,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完成探究过程。此阶段,学生思路一旦受到干扰,很容易导致合作学习中断,进而降低教学实效。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介入的时机,适时地进行指导,可以避免干扰学生的思维过程,保持他们的思路连贯性。教师可以选择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他们的发现和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品山.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评《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2):233.[2]万银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与完善[J].语文建设,2016(20):17-18.

  [3]甘维.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J].语文建设,2017(9):7-8.

  [4]成小丽.论分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