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问题导学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论文

基于问题导学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论文

3

2024-02-10 16:38:2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还在于让其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并且能够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并创造未来。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对于该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基于问题导学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优势,并且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学的高中历史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共促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并借此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摘要

  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还在于让其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并且能够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并创造未来。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对于该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基于问题导学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优势,并且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学的高中历史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共促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并借此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时代,持续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课程教学模式或方法的改革。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现代社会对优秀人才的定义也在逐渐改变,不仅要求其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问题导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以探究模式展开学习活动,这对其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设法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教学当中。

  从当前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仍旧囿于应试教育思维,习惯让学生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方式去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或技能。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不仅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悖,也很容易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厌弃心理,从而影响其历史学习成效。基于此,笔者开展了此次研究。

  一、基于问题导学的高中历史教学优势分析

  首先,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所谓问题导学,就是以问题为引领,促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和学习知识,并且构建相关知识体系,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探究、问题解决、创新创造、自主学习等各方面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有助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模式向现在的能力型教学模式转变,这恰好与新课标的相关要求相符合。

  其次,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有助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顺利践行。素质教育时代,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充分认可了“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科学合理性。如何在课程教学中顺利践行该理念,也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重点考量的问题。在问题导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达到以问引思、以思促学的目的,而且这里的“思”和“学”大多是在学生主动的状态下完成的,恰好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践行“以生为本”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

  最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学生在相关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展开分析和探究活动,最终解决问题,并获取相关知识和能力。整个分析和探究的过程都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就使得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学习过程上,而非只盯着问题答案和学习结果,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益,同时有利于新课标的顺利落实。

Dingtalk_20240207154549.jpg

  二、基于问题导学的高中历史教学建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历史课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指出,历史教学应当“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并且强调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重点考虑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为引领等几个方面。而创设问题情境则是将“创设历史情境”和“以问题为引领”两个方面结合到一起,依托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问题引领学生基于情境展开探究学习活动,这样的历史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既能打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获得最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活历史课堂,并且推动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的制度变革和变法运动情况。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彻底,且最具代表性的变法运动就是“商鞅变法”。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视视频片段,或者组织学生提前查询相关的历史史料,并依此编写一则历史短剧。学生可以提前拍摄短剧表演视频,也可以在课上进行现场表演。这种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商鞅变法的基本情况,又能帮助教师依托该情境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探究学习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商鞅变法的起因为何?当时历史背景如何?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涉及经济、政治、军事这三个方面,在这些方面主要采取了何种措施?起到了何种作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变法运动,与当时其他国家的变法运动在起因、历史背景、内容、作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探索了有关商鞅变法的一系列问题后,对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情况就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引导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导学,旨在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锻炼能力。然而,个人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能很难快速找到问题突破口并有效分析并解决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在进行问题导学之时,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这样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就能通过合作交流展开思维碰撞,从而在启发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更恰当的思考或分析问题的角度,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创设了商鞅变法的相关情境,并且依托该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引导性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所提问题展开分析和探究活动。如在分析和探究“商鞅变法的起因”这一问题时,同一小组的一名学生认为“战国时期,大规模、频繁的军事战争要求各国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为了富国强兵,制度变革势在必行,所以才有了商鞅变法”,另一名学生则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都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工商业发展更加繁荣,不少私营工商业主富比王侯,而且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出现,这些都导致原来的阶级划分情况出现了改变,这些私营工商业主和地主成为新兴阶级。随着这些新兴阶级的实力不断增长,他们和旧贵族之间的阶级矛盾必然会不断激化,这就使得原有的分封秩序逐渐难以为继,而制度变革是缓解或者解决这种阶级矛盾的有效方法,因此,秦国才会有商鞅变法之举”。这两名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商鞅变法的起因,可见二人思考或分析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彼此间的相互启发,学生就能从更多角度入手,更加全面地解决“商鞅变法的起因”这一问题,相较于一个人的苦思冥想,这种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效率自然更高。

  (三)注重提问技巧,增强导学效果

  既然是问题导学,所提问题自然是重点。教师应当注重提问技巧,这样才能有效增强问题导学效果。具体而言,教师所提问题可以适当结合当前时政热点,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锻炼学生利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或解释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此外,所提问题最好能够契合本课教学重难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问题引导下逐步展开探究学习活动,从而顺利突破学习重难点。再者,提问要适度,如果整节课教师都在随心所欲、毫无计划地提问,那么学生可能会疲于应付,从而逐渐丧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必然会削弱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效果。教师可以围绕一个核心主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几个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根据问题链,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相关的探究学习活动,最终完成对核心问题的解答,并且构建起相应的历史知识体系。

  如在开展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这一课教学时,本课教学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学难点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因此教师可以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一核心主题来设计问题链。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相关问题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时政热点,设计几个问题: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俄罗斯施加了全方位的经济制裁,不仅给俄罗斯的经济民生带来了损害,也对全球能源、粮食、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美对俄的制裁为何会对全球能源、粮食、金融市场造成影响?这是否说明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谈谈你所了解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情况。有人说美国这种行为属于“逆全球化”行为,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结合时政热点,说说你还知道哪些“逆全球化”现象。你觉得这些“逆全球化”现象,是否会遏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怎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有何利弊之处?各国应当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相关情况,很多学生在此探索过程中认识到“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既要注意保卫自身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才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式”。还有很多学生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足见问题导学对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

  (四)鼓励学生提问,促进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提问”,而“提问”并非教师的专属权力,学生同样拥有“提问”的权力。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致使不同学生在面对同样的历史内容时会产生差异化理解,由此又会产生不同的疑问。这些疑问是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活动的动力,故而问题导学可以在学生自主提问的情况下实施。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导学方式是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实质是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质疑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之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其在问题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和学习活动,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学生课后复习或课前预习之时。课后复习阶段,学生在归纳总结、梳理所学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查漏补缺,从而有效提升课后复习效率。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在自主提问、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疑惑点,这样就能针对性听课,提升自己的听课效率。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教师还可以提前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预习活动,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样问题导学就能贯穿学生预习的始终。

  如在开展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活动: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历史时间跨度有多长?在这段时间内主要发生了哪些历史大事件?你能制作一张历史大事年表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预习方向,而在解决这些问题之时,又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制作历史大事年表之时,需要考虑“历史大事年表应该怎样制作?其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这些问题。此外,学生每找到一个历史大事件,可能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包括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何影响等,在这些疑问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对这些历史大事件展开探究活动,就能循序渐进地了解本课内容,从而有效完成本课预习任务。

  三、结论

  基于问题导学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生本理念的践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等都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时,应当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合作探究、注重提问技巧、鼓励学生自主提问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问题导学的作用。此外,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必要反馈,问题导学并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给出答案即告终止。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问题解答情况给出恰当的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解答问题时有何疏漏。比如,有学生解答问题比较片面,教师可采用恰当方式点明此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出现此问题的原因,这样学生就能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当然,教师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还应持续探索更多能够增强问题导学效果的方法或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借助问题导学,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娜.浅析高中历史“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J].名师在线,2023(12):65-67.

  [2]燕亚新.问题导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世纪智能,2022(99):6-7.

  [3]张晓东.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4):118.

  [4]童林.探讨问题导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