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下“紫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2024-02-10 15:27:28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五育”并举背景下,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的“紫峰文化”以党和国家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地域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校的制度建设、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运用设计校园环境与建筑、建立“紫峰文化”长效机制、涵养“紫峰文化”理念、开设“紫峰文化”校本课程与课题研究、组织学校与社团活动、加强社会与校园的联动、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合作,不断实践、丰富、完善和发展校园特色,形成了上下一体、独树一帜的“紫峰文化”。
摘要:“五育”并举背景下,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的“紫峰文化”以党和国家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地域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校的制度建设、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运用设计校园环境与建筑、建立“紫峰文化”长效机制、涵养“紫峰文化”理念、开设“紫峰文化”校本课程与课题研究、组织学校与社团活动、加强社会与校园的联动、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合作,不断实践、丰富、完善和发展校园特色,形成了上下一体、独树一帜的“紫峰文化”。
[关键词]“五育”融合,“紫峰文化”,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的体现。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研究、分析、总结“紫峰文化”传承与发展,对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战略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五育”融合理念的指导意义
“五育”并举即促进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体育的有机融合,通过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体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目标。《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而言,“五育”融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育”融合是一种价值理念的融合,是贯穿学校整个育人过程的灵魂和主线,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目标导向、行动准则与价值引领。一所学校只有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才能用独特的话语来准确表达办学的理念、办学的思路以及办学的方略,才能真正体现办学的眼光和境界。“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紫峰文化”以党和国家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地域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校的制度建设、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运用多种策略不断实践、丰富、完善和发展校园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上下一体、独树一帜的“紫峰文化”。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的精神财富,即校园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以及校园的思想、艺术、道德和管理制度;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内经长期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它不仅涉及知识传授和学科学习,而且关乎学生个性与品德的塑造。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平等和尊重,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求知欲。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让他们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三、晋江市紫峰中学“紫峰文化”的由来
晋江市紫峰中学的名字源起明代“泉州第一通”陈紫峰。陈紫峰(1477—1545年),晋江陈埭涵口人,原名陈琛,字思献,别号紫峰,文人雅称紫峰先生。陈紫峰是明代正德年间的进士,晋江知名的鸿儒,也是蔡清之后著名的理学家,有《易经通典》《四书浅说》《紫峰文集》等作品。他一生中进士、出名著、兴水利、建学宫、祀贤祠,取得很大成就。陈紫峰为人重情重义,尊师重道,力行孝道,造福一方百姓,而身后祀乡贤祠,人生堪称圆满。作为一名生活充满情趣、内心富足、坚守信念的智者,在走完传奇的一生后,陈紫峰留给后人“纲纪庙堂、羽翼经传”的宝贵财富,是值得后辈传承与学习的典范。因学校坐落于陈紫峰故居旁,为学习、弘扬陈紫峰德高志远、勤苦博学、高风亮节的美德,故取名为“紫峰中学”。
晋江市紫峰中学以“传承+创新”为校园文化起点,结合“五育”融合,综合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构建了优秀传统修身、“五育”融合培养的“三立”紫峰文化体系。
“立德·立学·立身”为“紫峰文化”的内涵。(1)立德:立德修身,厚德载物。教师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德树人。唯厚德能敬业、乐业、爱生、树人。学生要以德修身,以德明志,以德促学,唯厚德可成人、可成才。(2)立学:守初立学,勤学达成。教师要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以学促进,增强教书育人技能。学生要立志笃学,以读书为本,勤于学业,以学达成。(3)立身:守正立身,正身正行。教师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立身之本,立身守正,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学生以立学为先,以学正身正行,立身行己,身体力行,明体达用,善其身、怀感恩、济家国。
“三立”内涵以“五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为视角展开,提炼了“紫峰文化”的精髓以及“紫峰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历史,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能够根据地方特色将“陈紫峰精神”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发挥地域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滋养功能,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五育”融合视域下“紫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为传承陈紫峰精神,打造“紫峰文化”品牌,提升“紫峰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力,以及扩大文化覆盖面,充分发挥“紫峰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紫峰中学采取了如下“紫峰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校园环境与建筑设计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建筑设计来展示和弘扬“紫峰文化”。通过营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
雕塑景观等,让校园成为“紫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例如,在学校图书馆显眼的墙面建设陈紫峰文化长廊,供师生瞻仰学习;在校园宣传栏、楼梯、走廊等墙面文化布置中,添加陈紫峰文化元素。
(二)建立“紫峰文化”长效机制
建立“紫峰文化”长效机制包括设立相关职位、举办文化活动、成立文化团队等,确保“紫峰文化”得以长期传承和发展。例如,成立“陈紫峰文化”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有校园特色的工作制度,明确分工职责,定期举行专题研讨会、汇报会,总结经验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三)涵养“紫峰文化”理念,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提炼“紫峰文化”多元的精神价值,形成“三风一训”育人理念。学校对校园精神不断提炼、归纳,形成“文明、和谐、拼搏、创新”的校风、“严谨、广博、求精、善导”的教风、“勤学、善思、求实、励志”的学风,确立“严、勤、惜、守”的校训,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严、勤、惜、守”的校训引导全校上下知行合一,德能并进,笃行致远。“三风”熏陶感染广大师生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砥砺奋进,为努力实现打造高质量、现代化、富特色、有活力的闽南侨乡名校的办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四)“紫峰文化”校本课程设计与课题研究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注重将学科知识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紫峰文化”的兴趣。例如,开发“陈紫峰文化”校本课程。课程由陈紫峰生平简介、轶事、诗词、对联、著作及思想等几个部分组成。这一校本课程体现紫峰中学的文化特色优势,有利于提升紫峰中学的办学内涵,传承文化名人“第一通”,陈紫峰的精神价值,为师生了解“紫峰文化”特质提供平台。成功申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五育融合视域下‘紫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梳理明代泉州民间传称“第一通”理学大儒陈紫峰与学校的渊源,对“紫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剖析,重构“立德·立学·立身”紫峰文化体系,梳理“紫峰文化”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内容,并调查分析“紫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提炼“紫峰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精髓,由此对学校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五)学校与社团活动组织
学校加强对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支持与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创建和维护各类文化社团,给予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以促进“紫峰文化”传承与发展。例如,创立“陈紫峰”研学社,制定研学社章程、确定研学活动内容:组织师生前往紫帽山祭拜先贤陈紫峰;前往晋江博物馆参观,了解陈紫峰先生、捐惜、守”的校训引导全校上下知行合一,德能并进,笃行致远。“三风”熏陶感染广大师生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砥砺奋进,为努力实现打造高质量、现代化、富特色、有活力的闽南侨乡名校的办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六)“紫峰文化”校本课程设计与课题研究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注重将学科知识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紫峰文化”的兴趣。例如,开发“陈紫峰文化”校本课程。课程由陈紫峰生平简介、轶事、诗词、对联、著作及思想等几个部分组成。这一校本课程体现紫峰中学的文化特色优势,有利于提升紫峰中学的办学内涵,传承文化名人“第一通”,陈紫峰的精神价值,为师生了解“紫峰文化”特质提供平台。成功申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五育融合视域下‘紫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梳理明代泉州民间传称“第一通”理学大儒陈紫峰与学校的渊源,对“紫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剖析,重构“立德·立学·立身”紫峰文化体系,梳理“紫峰文化”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内容,并调查分析“紫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提炼“紫峰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精髓,由此对学校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七)学校与社团活动组织
学校加强对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支持与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创建和维护各类文化社团,给予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以促进“紫峰文化”传承与发展。例如,创立“陈紫峰”研学社,制定研学社章程、确定研学活动内容:组织师生前往紫帽山祭拜先贤陈紫峰;前往晋江博物馆参观,了解陈紫峰先生、捐文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媒体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资源,还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的同时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整合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可以为“紫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例如,通过建立“紫峰文化”网站或者移动应用程序,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参与“紫峰文化”活动;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创造沉浸式的“紫峰文化”体验;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推广“紫峰文化”;等等。
(八)跨学科研究与合作
鼓励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也是促进“紫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跨学科的研究可以深入挖掘“紫峰文化”的内涵,同时获得更多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学校鼓励教师、学生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跨学科研究项目,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推动“紫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以上思考和探讨,“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紫峰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同时,这些措施能够为学校营造一个有活力、凝聚力的“紫峰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和吸引力。然而,要实现“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紫峰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学校要积极建设良好的文化传承环境,注重校园文化的价值观引导和宣传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将“紫峰文化”纳入教学;学生要主动参与“紫峰文化”活动,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社会要给予学校充分的支持与资源,为“紫峰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保障。
在“五育”融合视域下,“紫峰文化”传承与发展不仅将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为学校带来更多机遇与创新。期待学校能够秉持着对“紫峰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通过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打造一个充满活力、融洽共生的“紫峰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里感受到“紫峰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紫峰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综合运用教学、活动、环境、师资、研究和社会互动等因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对“紫峰文化”的传承。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意识,学校应该打造具有特色的“紫峰文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并加强校园与社会的联系,使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紫峰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蓬勃兴盛。
参考文献:
[1]章结来.萃取校园文化精髓培育校园文化品牌——以徐州机电技师学院“和”文化精髓提炼为例[J].华夏教师,2018(22):5-6.
[2]郝志军.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路径与方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