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论文

4

2024-02-09 13:42:32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道法课堂对于学生养成良好品质、形成健康人格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最后介绍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具体分析,证明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真实有效性,并总结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与价值,对未来教学工作提出了展望。

      摘要:道法课堂对于学生养成良好品质、形成健康人格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最后介绍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具体分析,证明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真实有效性,并总结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与价值,对未来教学工作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小学教学,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道德教育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教育则旨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和生活性,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创造力,寻找新的教学策略,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实用,更加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

  生活化教学策略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以生活为内容、以生活为目的的教学策略。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策略就是能够将实际生活的情境与生活经验引入教学,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与学习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探讨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学校通常会设立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学习和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此外,学校会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德育活动、法治教育周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然而,尽管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当前道德与法治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理论化

  目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知如何应用,这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的目标。(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主要依赖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容易产生倦怠感。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三)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依旧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准。但考试只能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法治素养。一些学生在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只注重追求考试分数,忽视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此外,在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面临一定的困难。例如,教材和教具的缺乏,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佳等,都可能影响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创造力,寻找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生活化教学策略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选择,其强调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111.jpg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的生活化教学理论,二是心理学的认知发展理论。

  教育学的生活化教学理论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目的地。生活化教学策略就是将生活的实际情境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这种教学策略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生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心理学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进行的,而生活就是学生最直接、最丰富的环境。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互动中发展认知,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生活化教学策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学习和运用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从而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案例教学法,将生活中的道德法治问题引入课堂,帮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与道德规范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

  三、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案例为教学内容,注重通过讨论、分析和解决案例问题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从而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使用相对普遍的教学方法,在很多单元以及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均能够使用。生活化的案例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如在一次关于公民责任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关于如何帮助迷路的老人找到家的真实案例。学生在了解案例的过程中,对公民的道德责任和相关法律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该案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极为紧密,通过案例学生能够更为清晰认识到什么是公民道德以及责任。

  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案例教学法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贴近生活。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与运用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实践能力。

  第二,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判断与思维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也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运用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首先,选择的案例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教育价值。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22.jpeg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以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角色的互动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从而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角色扮演法并非主要教学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该办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够使得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获得更为直观的认识。

  采用角色扮演法的重点在于创建与教学内容需要相符合的场景。例如,在教授关于环保的教育内容时,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法,设定了一种场景,让学生模拟出一个城市管理者对环保问题的决策过程。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了环保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加强了环保意识。

  使用角色扮演法能够发挥如下的重要价值。

  第一,角色扮演法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

  第二,角色扮演法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社会交往能力。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角色进行互动,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交往的规则和原则,也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规则和原则来处理实际问题。

  在应用角色扮演法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情景的设计要合理,角色扮演模式属于情境学习,学生只有在合理的情景中,才能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其次,有效组织,尽可能安排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双主体活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能教出成效。最后,要明确学习任务,不能“喧宾夺主”,要注意角色扮演的时间和所占比重,更要加强与课堂内容的联系。

  (三)讨论与辩论法

  讨论与辩论法是一种以开放性的问题为主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讨论与辩论法可以使学生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与辩论的方法,同样能够提高学生归纳以及表达的能力。

  采用讨论与辩论法进行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组织能力相对较差,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讨论。例如,在一次关于诚实守信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围绕“是否应该在所有情况下都诚实?”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学生在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他们对诚实守信道德规范和法律的理解。

  讨论与辩论法的应用价值以及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讨论与辩论法可以活跃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堂氛围。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进行单方面的知识讲解的授课方式,开放性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和辩论,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思考和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充满互动性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提升。

  第二,讨论与辩论法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在讨论与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运用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也可以在相互交流与辩论的过程中加深对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的理解。这种实践性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其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第三,讨论与辩论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与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学生交流心得、表达看法。交流与互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应用讨论与辩论法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其次,讨论与辩论小组人员构成要灵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来优化配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讨论与辩论的时间要充分,课堂讨论与辩论的展开,一般要经过情境的创设(或是背景材料的呈现)—自由讨论—表述见解—师生总结四个阶段。要完成这个过程,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裕的自由讨论时间,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这样课堂上才有可能出现有效的辩论,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它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后,可以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更加符合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88):81.

  [2]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5):43-47.

  [3]全彦明.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教育界,2021(16):59-60.

  [4]陆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浅谈[J].读写算,2020(19):154.

  [5]倪玉倩.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探讨[J].新课程,2022(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