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模式的农村高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论文

2024-01-31 10:16:56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施行,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推崇,通过基础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结合导学模式来针对性地布置校本作业符合学生的长期发展需求.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施行,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推崇,通过基础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结合导学模式来针对性地布置校本作业符合学生的长期发展需求.
关键词:导学模式,高中物理,校本作业
高中物理教学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需要应用到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基于导学模式的校本作业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值得教师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1导学模式的概念
导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导为主线,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渐进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与“启发式”教学模式相比,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逐渐获得自主思考、求知、探究、应用和创新的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导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确定适当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进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受到关注,导学模式也应将学生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和优化发展,实现农村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2基于导学模式进行农村高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导学模式与传统的学案导学教学存在差异,学案导学教学以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为目标,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导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服务”和“协调”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达到创新性的高阶目标,最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导学模式下的校本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够在校本作业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和构建知识框架,提升自身的创新性.通过对校本作业的深入研究,学生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物理教材知识,深入理解原理和内涵,这对以后的物理学习是极为有利的,因此从多个角度来看,在导学模式下设计校本作业都是农村物理教学的极佳方案,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3基于导学模式农村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设计要素
3.1教师要素
教师在校本作业的设计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甚至直接决定了作业的设计和应用成效.一份优秀的校本作业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精力去思考和安排,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物理学科基础,关注学科前沿领域,同时还要能够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得到及时的作业反馈,并依此进行相应调整.良好的校本作业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建立理论逻辑框架,从而动脑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和问题罗列,充分体现作业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3.2家庭要素
在学生完成校本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安排学习和作息时间,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资料.家长需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精神,避免向学生传达负面情绪,使学生能够稳定心态和情绪,以最好的状态去完成校本作业.
3.3学校因素
关于校本作业,学校主要起管理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展开关于作业的定期问卷调查,对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量、作业内容和作业难度等能够大概把握,依据学生的意见进行相应调整.学校还需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先进的硬件支持,例如作业文件的扫描、上传、打印和复印等,切实提高校本作业的设计质量.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学专家定期讲座,对教师的校本作业设计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设计校本作业的能力.
4基于导学模式农村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设计原则
4.1促进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弱,集中表现为学习主动性差、思考探究意识淡薄和动手操作不规范等,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是当务之急.教师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之后进行教学安排,以保证校本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同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动脑思考,帮助学生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校本作业设计要充分结合学生现实情况和课标要求,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合理、科学和高效的校本作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并同时保证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如此一来,通过完成这样的校本作业,学生能够扎实地学到物理知识,开拓眼界,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
以“牛顿第二定律”这一部分内容为例,学生通过教材自学可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产生感性认知.为了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在校本作业中设计如下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表达式中的符号分别代表什么含义?针对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对它再施加别的力,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揭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什么特点?校本作业中的问题设计将知识部分和探究内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4.2注重教学过程及教学手段
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不再仅限于教授学生具体的物理知识,而是更注重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校本作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掌握知识生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以“平抛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为例,为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校本作业中设计了许多实践性的作业内容,包含了平抛物体的闪光灯照片和刻度尺等材料,学生在感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实践结束之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总结,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分析和讨论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结果,完成作业要求.
4.3强化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
设计校本作业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农村的高中生大多物理基础比较薄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难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极易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应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设计校本作业时,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完成的部分,教师不再赘述;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的部分,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思维碰撞交流,最后加以补充说明,强化校本作业的导学定位.需要注意的是,在校本作业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思维点拨和指导,鼓励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并逐步探索新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核心素养.
5基于导学模式农村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
5.1设置探究实验环节
校本作业的设计应包含具备探究性的实验环节,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实验探究,此类实验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让学生能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感受物理变化.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校本作业能够为学生提供思考方案和深入探索和方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作业中应包含具有探究性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亲身经历去思考和解决.
5.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农村高中的客观教学条件较为落后,无法短期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因此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避免因为完成作业的客观要求而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经济负担.实际而言,许多物理知识的学习并不需要严苛的学习条件,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内容将其引入到校本作业中,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基础上持续进行物理的知识学习.
以“自由落体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为例,该实验不需要严苛的教学条件就能实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将其纳入校本作业范围.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事先准备好纸片、纸团、手机等拍摄工具,然后让纸片和纸团分别由相同高度下落,手不可施加外力作用,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手机拍摄到的下落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并完成校本作业中的相关内容.校本作业中可提出如下问题:纸团和纸片下落的快慢有何异同?根据所拍摄的视频能够分析出二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差有何关系?二者运动规律是否相同?分别说明.
5.3启动分层作业设计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认知不同,这就导致对于同一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以往成绩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不同,学习重点也是各有侧重,这样能够避免齐头并进造成部分学生短时间得不到提升的尴尬.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C等级的学生理解力较差,内化过程缓慢,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注重引导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内化,作业设计也以基础问题为主,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为之后的强化学习做准备;B等级的学生往往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但做题技巧不够纯熟,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要注重校本作业中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比例控制,在保证理论扎实的基础上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A等级的学生通常来说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思维能力,针对这类学生的校本作业应以综合性、应用性为主,促使学生能够实现物理的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校本作业在农村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兼顾知识和能力,采取多种立体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在当地条件和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将作业和实践性完美结合,促进学生借助校本作业来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柯海龙.基于导学模式的农村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研究[J].新课程(下),2019(08):221.
[2]林武元.导学模式下农村物理校本作业布置方法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116.
[3]李香霓.导学模式下农村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21(1):225.
[4]李仁.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及实践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9):157.
[5]郭翔东,郭相成.学案导学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