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探究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探究论文

12

2023-11-15 14:22:47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 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将史料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发挥史料的作用与价值,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透过史料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史料、整理史料,以此来增强历史事件的立体感。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有效利用进行分析,推动史料教学常态化发展,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摘要

  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将史料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发挥史料的作用与价值,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透过史料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史料、整理史料,以此来增强历史事件的立体感。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有效利用进行分析,推动史料教学常态化发展,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关键词]史料运用,初中历史,有效性

  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史料不仅可以作为学习资源应用,也是增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史料其实是历史事件记录保留下来的资料,可以说这是见证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史料一般分为一手和二手两种类型,即原始资料与二次加工后的资料,教师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另外,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还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感知、加深理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明确的认知,从而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应用现状

  史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常见的辅助材料,包含史书、档案、文献以及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等,借助史料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化。教材中的史料远不足以支撑教学任务,所以必须进行适当补充,不过教师对于史料的重视度不足,未做好收集储备工作,导致教学过程中捉襟见肘,无法阐明个别历史事件,学生也很难领悟大历史观中的一个个历史事件。尤其是在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如果只依靠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其他史料辅助解释,学生很难理解。

  此外史料虽然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但也并不是百分百准确,其中可能存在错误或不客观的现象,甚至夹带私人情感与成见,而这些内容并不适用于教学。教师在收集史料时,如果没能进行准确的鉴别和筛选,就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负面影响,形成错误的历史观点。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筛选史料,在收集过程中注意紧扣主题、突出重点,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Dingtalk_20231115141932.jpg

  二、初中历史教学史料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结合教材精选史料

  史料是辅助教学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主题选择适当的史料资源,充分考虑史料的科学性、针对性以及教育性,同时注意挖掘、发挥史料的最大价值。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史料收集通过检索即可获取,不过需要注意核实史料的来源和真实性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材的有效延伸,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在这节课中教师选择借助历史人物生平或著名诗人创作的诗词进行教学,如唐代诗人杜甫,通过了解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遭遇,引导学生客观理解这段历史,或者结合白居易的著作《长恨歌》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长恨歌》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对“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单元的佐证。不过诗歌毕竟存在个人主观色彩,在教学的应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客观与主观之间合理辨析,基于教材对历史事件展开真实的还原。

  (二)深入研究解读史料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运用史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挖掘、研究史料与教学主题之间的关联,加深理解,明确掌握其中蕴含的观点,包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立场。因此学生在收集、整理史料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解读能力,领会史料中所传达的信息内容,以此来挖掘史料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在深入理解和运用中提升历史素养。

  例如,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在这节课中首先带领学生收集相关史料,明确战国时期各国的具体兵力,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同时与其他时期的兵力进行对比,如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通过对比的形式展现出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其次,教师应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民对于战略会有哪些看法?内心中最渴望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走进历史当中,了解到战乱为人民百姓带来的疾苦,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更有深度,也充分发挥出了史料的价值。再例如,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朝的统治”,这节课主要选择朱元璋生平经历作为史料补充内容,并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策略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影响,在思考后学生对朱元璋的足智多谋感到佩服,正是因为这个策略才有了“明朝的统治”。

  (三)有效运用图片史料

  图像也是记录历史的一种资料,在历史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图像在艺术史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不过在社会史、考古学等领域,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图像史料的价值毋庸置疑。在教学中,教师应谨慎选择图片史料,以此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通过观察图像中的细节来发现某些重大的历史线索、历史信息。在众多类型的史料中,图片史具有独特的优势,简单来说就是能将某个历史事件进行图像还原,更接近真实的历史真相,与文字史料相比也更加直观、全面,从而缩小学生与历史事件的距离。

  例如,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讲解火烧圆明园的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圆明园复原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是如此令人惋惜。教师在播放图片素材时,可以结合教材提问:“同学们仔细观看图片,这是我国哪里的建筑呢?”同时全面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让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尤其在观看圆明园毁灭后的残垣断壁时,学生不由自主地感到情绪低落,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英法联军对于圆明园的入侵和洗劫,从而得出结论:圆明园的毁灭对人类文明来说是一场重大浩劫。

  (四)故事史料代入其中

  故事史料大多应用在课堂开始阶段,通过故事导入新课。因此,故事史料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作用十分显著。尤其在课前阶段,通过启发性的故事史料,提高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教师要运用良好的开头作为引导,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不过应注意故事史料应打动人心,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帮助学生学习历史、掌握历史。其次在讲述故事史料的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好节奏,为教学内容进行铺垫或透露出主要线索,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故事与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同时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例如,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荡的春秋时期”,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个故事史料:在西周时期如果遭遇敌情会通过烽火台来传递信息、发送警报,白天报警通过点燃狼粪燃起黑烟,黑夜选择点燃柴草利用火光来传递情报。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了取悦王妃下令点燃烽火台,这也导致各地诸侯受到欺骗赶到京城,最后敌人真的来攻打西周,点燃烽火台时诸侯们也只认为是君主的玩笑,最终导致西周灭亡,也引出了诸侯纷争的局面。通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了解到周幽王的昏庸无道、自食其果,若没有戏弄诸侯未必落得如此下场,也正是西周灭亡才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Dingtalk_20231115142012.jpg

  三、结语

  总之,借助史料的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与领悟知识,拓宽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要找到史料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史料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挖掘史料的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真切感受历史故事。除此之外史料还具备承前启后的作用,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教师应将史料作为新课导入或正文的补充资料,或利用史料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史料的能力等,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都有着很好的助推作用。


  [1]吴海量.初中历史合理使用史料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2):11-13.

  [2]唐云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写算,2022(4):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