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全阅读”理念下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全阅读”理念下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10

2023-11-15 14:19:0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阅读,从古至今都是人类获取知识与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知识和文化传递的重要路径。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儿童的阅读生活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文章聚焦“全阅读”,从“着眼整体,营造全方位书香氛围”“机制保障,构建全时空阅读生活”“丰富活动,引领全领域学生发展”“全员参与,形成全覆盖阅读美景”“点面结合,建立全阅读评价体系”五方面阐述了学校推进“全阅读”,进行书香校园建设的一系列实践与探索。

  摘要:阅读,从古至今都是人类获取知识与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知识和文化传递的重要路径。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儿童的阅读生活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文章聚焦“全阅读”,从“着眼整体,营造全方位书香氛围”“机制保障,构建全时空阅读生活”“丰富活动,引领全领域学生发展”“全员参与,形成全覆盖阅读美景”“点面结合,建立全阅读评价体系”五方面阐述了学校推进“全阅读”,进行书香校园建设的一系列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全阅读”;阅读环境;书香校园

  “全阅读”是儿童的一种成长方式,指在儿童生活中通过全学科的阅读资源开发,全领域的阅读资料积累,全时空的阅读空间打造,全人员的阅读共同体建设,重构儿童生活的一种阅读方式。随着全面阅读时代的到来,儿童的阅读生活成为国民阅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全阅读路径,开展全阅读活动,逐步形成了书香校园文化,并得以良性发展。

  一、着眼整体,营造全方位书香氛围

  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全阅读”需要环境的全浸润,从阅读文化的生长点出发,以顶层设计的课程文化、整体布局的知识建构、在场学习的综合体验为导向,建设儿童阅读体验生长的环境和场景。学校将打造校园全方位书香环境,作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引导孩子们向更健康向上的方向成长与发展。

  (一)营造书香满园的校园大环境

  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教学楼正面悬挂的“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巨幅宣传标语引人注目;校园宣传画廊、外墙布置了中华传统经典《三字经》古文,走廊引用名人名言、学生书画作品与教师充满人文关怀的谆谆教诲来点缀装饰;校园设置阅读区,各个区域放置图书,供孩子们随时取阅;阅览室开辟阅读活动专栏;每个班级的外墙壁上,都布置有具有特色的阅读栏目,由学生个性化设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定期更换;班级内设有“阅读角”,布置“每日一读”、自创阅读格言等;大队部借助红领巾广播与国旗下讲话等阵地,定期宣传读好书的益处……学生们一进入校园,就处于亲切温馨的浓浓书香氛围之中。

  (二)创建校园网多元化阅读平台

  高效利用校园网平台向师生推荐阅读,开展“书香校园”线上读书系列活动。采用“互联网+图书馆”新形态阅读方式,打通线上线下壁垒,拓展多元智慧阅读平台。教导处为学生量身定制分级阅读指导、好书推荐、电子阅读、阅读分享、阅读数据统计分析、阅读评测等线上阅读服务项目和丰富的阅读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要。家校互动,努力在阅读资源、阅读评价、阅读环境等方面,实现线上、线下阅读要素的充分整合。如此,逐步形成行政推动、学校组织、学生阅读、家长参与的多元化阅读服务体系,为书香校园建设融入新鲜血液。

  (三)建设环境优雅的儿童阅览室

  学校分低、中、高年段,开辟图书室和网络阅览室,引进计算机管理系统,满足了藏书、阅读、上网及借阅等各项功能。阅览室全天候开放,由专职教师与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做到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孩子们可以利用每天午休与校园文化活动时间来此静静阅读。同时,各班按照学校阅读活动时间与地点的具体安排,轮流进入指定地点进行自主阅读。

  (四)布置各具特色的班级阅览区

  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各班创设富有童趣、色彩鲜明、各具特色的阅读区。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学校进行阅读。班级黑板报开辟“快乐阅读”栏目,让爱读书的孩子荐书管书,设立如“本周荐书”或“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专栏,定期考核评优。班级与班级之间定期流通,组织“图书漂流”活动,让大家都来分享书籍的美妙,感受读书的乐趣。

  (五)纳入课程,保证时间,强化指导

  强化阅读效能,落实各项措施。学校严格控制作业量,每天中午保证每个学生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进班陪同阅读,巡视指导,做到专时专用。低年级学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阅读,中高年级学生采用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师生共读相结合的形式阅读。同时,学校每周四开设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语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引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二、机制保障,构建全时空阅读生活

  书香校园建设需要构建一套自上而下的保障机制,如此方能落地生根。

  (一)全程保障组织机制

  学校成立“全阅读”行动领导小组,规划、部署“全阅读”工作的推进,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师生读书活动;成立阅读指导小组,推荐阅读书目,编写阅读教材,教给阅读方法,评价阅读效果,全程保障了“全阅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全力保证阅读行为

  为帮助学生养成日常阅读习惯,学校坚持每天“三读制度”,即晨间自主阅读、午间休闲阅读、晚间主题阅读,以保证学生们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导处每周安排一节校本阅读课,由语文教师以同读为舟,引领学生遨游书海。

  (三)全面提高阅读质量

  学校要求各科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分年级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学生的发展性思维为培养目标,引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吟咏古今诗文,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掌握正确的阅读规律及相关的阅读技巧与方法。

  (四)全心打造阅读课程

  学校将阅读作为校本课程组织实施,组织教师编写《枫叶集》校本教材,制订“诗韵飘香”古诗考级方案;社团开设诵读课、共读课、表演课、阅读课、绘本课五种课程。在阅读课上,学生掌握了泛读、精读、通读、跳读、选读、写读等读书的方法,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三、丰富活动,引领学生全领域发展

  丰富多彩且积极健康的“书香校园”活动寓教于乐,让学引思,切实引导学生多读书、乐读书、读好书。

  (一)红领巾读物“跳蚤市场”

  学校组织孩子们把自己读过的、保存完好的书籍拿到红领巾书市上“义卖义买”,让闲置图书流动起来,提高书籍的使用价值。同时,开展“爱心接力好书大捐赠”活动,与希望小学、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们手拉手,共读书,同成长。

  (二)“校园阅读节”活动

  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校园阅读节”活动。结合阅读节主题“幸福童年,快乐阅读”“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等,师生合作制订方案、组织活动。学校首先向全校师生征集了“阅读节节徽”,随后组织开展了各类读书活动。特别是“家庭书库创建”“名诗美文亲子共读”“让廉洁文化走进校园、家庭”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家校互联”读书氛围,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修养、审美能力和文化底蕴。

  (三)“图书漂流”活动。

  对于阅读过的闲置书籍,学校再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图书漂流”活动。班主任指导孩子们在书籍上贴上卡通标签,书内夹上阅读卡片,写上自己的姓名与读书感悟等个性化语言,然后把书籍集中到“漂流处”。借阅者可以将书与读书卡带走,细细阅读后在阅读卡上接写感言,署上姓名,再返回“漂流处”进行二次、三次漂流……以书会友,开卷逢新。“图书漂流”活动,不仅可以使好书资源得到进一步利用,而且锻炼了孩子们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创造了一个以书会友的大平台,使整个学校成为一座流动的图书馆,阅读活动得到不断推进,通过阅读来“重新发现自己”。

  (四)“校园人文行”活动

  为推动校园“全阅读”有序开展,营造浓厚书香氛围,学校邀请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来校,做“读书与创作”等方面的讲座活动。在富有童趣、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报告中,在零距离的现场交流互动中,孩子们分享到了作家叔叔、阿姨们的文学成长经历与创作经验,了解了深入阅读和写作积累的关系与意义,掌握了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种下了善于发现、敢于想象、热爱阅读的种子,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好书共读活动

  同伴共读:这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共读方式。同伴共同阅读的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可以产生良性竞争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同伴共读中孩子们的阅读变得更为主动,思维也更加活跃了。

  师生共读: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的以身作则、示范阅读具有很强的磁场。每天中午的管理时段,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课外阅读。遇到好的故事、文章,大家就互相推荐,交流分享。

  亲子共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开展亲子共读。在共读中,孩子与父母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把阅读活动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

  (六)“课外阅读考级”活动

  学校组织“课外阅读考级”活动。学期初制订好各年级课外阅读计划,明确阅读具体要求;学期中落实大阅读各项活动:校内,按教研室推荐必读、选读书目,利用早读、午间、校园文化活动时间,进行师生共读活动;校外,则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有条件的家庭则鼓励亲子阅读。期末,按教研室计划安排三—六年级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考级,表彰优秀,颁发阅读考级证书。

  四、全员参与,形成全覆盖阅读美景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阅读素养,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师专题阅读活动,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助力专业提升与精神共富。

  (一)推荐阅读与专著阅读相结合

  学校以推荐阅读与专著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指导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定期更新办公室图书架上的教育、教学类杂志,每两周由教科室精选并下发推荐阅读文章。推荐的文章必须综合性强,适合各学科教师阅读;指导性强,能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时代性强,能前瞻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阅读摘录与撰写心得相结合

  教师的及时摘录与撰写心得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青年教师挤时间,勤阅读,坚持摘录,每月撰写1篇读书随笔或教育教学论文,40周岁以下的教师,需要在校园网站开设个人博客,将阅读心得、感悟及时与大家分享。

  (三)组织交流分享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读书万卷书香致远”“一路阅读一路歌”“沐浴书香静待花开”等阅读分享和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青年教师代表分享阅读体会,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在互动中进一步确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更将阅读、交流、反思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升了全体教师的学习力、创新力、组织力、执行力。

  五、点面结合,建立全阅读评价体系

  只有捕捉好教育的每一个契机,选择好教育的每一个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强化考核评比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自信,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能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共筑美好教育,共享幸福人生。

  (一)开通阅读测试系统

  为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阅读兴趣,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学校制定了阅读评价标准,建立健全阅读评价体系,开发开通阅读测试系统,组织进行全员阅读测试。我们把测试结果作为评选“书香之班”“阅读之星”“书香教师”与“书香之家”的依据之一,定期表彰,微信推送,有效形成了全员阅读的整体合力。

  (二)建立“阅读成长手册”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各班建立了学生“阅读成长手册”,形成“读书档案”。内容包含个人读书计划、读书笔记、读书心得、阅读摘抄、家校阅读联系卡、获奖记录等。学期末整理后上交教师汇总、装订收集、评优评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书香之班”“阅读之星”评比

  对接市教研室课外阅读要求,学校经考核和评选,对在“书香校园”文化活动中表现优异的班集体和个人,颁发校“书香之班”与“阅读之星”证书,定期开展系列交流活动,丰富了阅读成果的评价方式。

  “全阅读”的实践探索进一步丰富了阅读的内涵与外延,使阅读从狭窄的阅读空间走向宽广的阅读世界,从文学阅读走向全科阅读、全素养阅读,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从阅读体验走向阅读明理、阅读修身。如今,“全阅读”已逐渐成为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他们在阅读中学会体验、学会思考,学会与他人、与社会交往。愿“全阅读”继续引领红小全体师生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热诚而执着地行走在浓浓书香的缤纷校园中。

参考文献:

  [1]黄文峰.全阅读:全民阅读背景下阅读育人新样态[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0):52.

  [2]陆胜利.小学全阅读教育模式的建构[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8):2.

  [3]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