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论文

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论文

5

2023-10-28 15:33:27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OBE理念,然后阐述了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的意义,接着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实践。

  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OBE理念,然后阐述了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的意义,接着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OBE理念;中职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职教育需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为社会输出更多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专业是当下社会广泛关注的专业,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故如何把控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工作岗位需求相匹配,是课程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OBE理念作为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能够促进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完善,保障学生朝着成果目标学习并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但是OBE理念的应用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一、OBE理念简述

  (一)OBE理念的内涵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即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该理念应用于教学,要求以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为出发点,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评价学习成果,检验成果是否达到最初的学习目标,并对最初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在具体教学中,该理念倡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以往通过采取一系列教学活动达到学习成果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从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出发,定义学生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获得的技能、培养的素养,并展开教学活动。从某种角度来看,OBE理念削减了学习的功利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保障了课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OBE理念的理论基础

  关于OBE理念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泰勒原理、能力本位教育原理和精熟学习理论。泰勒原理指出,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达到最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能力本位教育原理指出,学校应该依据工作岗位对学生工作能力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便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并最终使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精熟学习理论指出,造成学生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给定的时间和学习材料是相同的,如果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学习机会,就能够使学生达到相应的学习水平。同时,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精熟学习,教学评价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精熟学习理论一般按照“设置教学目标—发展形成性评价—组织补救性活动—设计充实性活动—发展总结性评价并计划其实施方式”的教学步骤,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精熟学习最终实现学习目标[1-2]。以上三个理论均强调了以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作为教学目标,可以有效指导OBE理念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Dingtalk_20231028153141.jpg

  二、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OBE理念以新的教学改革视角,将学生需要达到的成果目标和能力目标作为教学导向,并落实到课程教学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理论意义。一是可以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方式,改善现有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3],有效指导课程教学实践。二是可以加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对OBE理念的认识,促进OBE理念和课程设计的融合,并为其他专业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新思路。

  (二)实践意义

  基于目前社会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需求,中职学校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掌握更多实用性技能,使工作能力能够与岗位工作需求相匹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创新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同时检验OBE理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可以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力目标;可以给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路径;可以促进教学改革,为其他专业教学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和研究案例。

  三、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的原则

  (一)清楚聚焦原则

  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需要聚焦有意义的结果。该结果可以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水平,也可以是学习完课程内容后,学生需要获得的知识与技能[4]。因此,清楚聚焦原则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清楚地聚焦学生需要达到的成果目标,然后将成果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完善的教学过程和科学的教学评价,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自己需要达到的成果目标,并朝着成果目标不断努力,以实现成果目标。另外,设计明确的成果目标,还有助于改善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学习。

  (二)扩大机会原则

  精熟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学习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只不过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下,学生学习的效果会存在差异。因此,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需要遵循扩大机会原则。该原则强调,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效率,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5]。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在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达到相应的成果目标,并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扩大学生学习的机会,使学生都能够最终达到相应的成果目标。

  (三)高度期待原则

  高度期待原则并不是指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成果有较高的期待。而是指教师在设定成果目标时,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成果目标,以保障学生对学习的高度期待,然后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机会,促使学生达到相应的成果目标。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程标准的规范要求内,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成果目标,以便在实施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进行挑战学习,并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设定的成果目标。

  (四)反向设计原则

  反向设计原则是相对传统教学设计而言的。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然后通过教学实施达到教学目标。这忽略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会导致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通过反向设计原则,将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通过需求分析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并将学习成果细化成相应的能力指标,然后整合实用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以确保学生朝着成果目标进行学习[6]。

  (五)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改进原则是指要持续改进成果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过程。进行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时,其厘定的教学目标要根据课程教学的需求,以及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需求,持续不断地改进,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获得能够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且能力与岗位能够匹配[7]。同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也需要相应的改进,以保证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成果目标。此外,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依据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为学生达到相应的学习成果提供可靠的保障。

Dingtalk_20231028153204.jpg

  四、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实践

  依据OBE理念的内涵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在创新设计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时,要确定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

  (一)课程目标

  OBE理念下,需要对计算机专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标。从国家层面来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职教育要面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形成,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贴切社会岗位的需求。从计算机行业发展层面来看,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较为强烈。中职计算机专业是社会招聘计算机人才的重要渠道,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8]。由此可见,国家和社会层面都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质养成有明确的需求,因此OBE理念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标需要依据需求来确定。

  笔者认为,OBE理念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标的设定依据可以分为培养要求、核心能力、预期学习成果三个方面。

  1.培养要求。对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标来说,培养要求主要可以分为五项具体内容。第一,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有一定的掌握;第二,能够利用互联网和现代设备对计算机进行使用、管理和维护;第三,需要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第四,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依据行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完善自我;第五,要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核心能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标在核心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沟通协作、学习创新、问题解决、责任关怀、吃苦耐劳、职业素养六个部分,每一个核心能力对应不同的能力指标。沟通协作要求学生具备与客户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创新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业发展信息获取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拓发展能力和创新营销能力。问题解决要求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分析问题,并利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应用问题。责任关怀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自觉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的保密意识,同时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要求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尽职尽责,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职业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工作中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具有认真工作的态度和相应的职业道德。

  3.预期学习成果。预期学习成果是OBE理念的起点,也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最关键的部分。依据社会需求和课程内容,应将学生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成果划分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要有对应的具体内容。基础知识部分包括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化办公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功能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及网站管理知识,掌握计算机相关产品设计知识。专业技能部分包括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能够组件、配置计算机网络,具备安装和使用网络工具及软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的重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可以实现基于OBE理念的教学目标。具体实践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其次,要将新技术、新知识融入实践教学;最后,要补充“计算机应用基础”缺少的教学内容,如计算机的网络售后和网络维护。

  具体内容划分上,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为认识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档基本操作和应用、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PowerPoint制作和设置、计算机网络应用六个部分。在认识计算机方面,包括认识计算机、组装微型计算机、计算机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等任务。在Windows操作系统方面,包括打造计算机办公环境、学会Windows软件和硬件的安装,以及用户管理。在Word文档基本操作和应用方面,包括制作邀请函,图文广告和文案的编辑处理,制作电子胸卡。在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方面,包括制作公司销售统计表、职工基本情况表、消费情况统计表,以及制作调查问卷。在PowerPoint制作和设置方面,包括PPT、课件的制作,公司简介和调查报告的制作。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包括局域网的组建、IE浏览器和大数据的应用。

  2.教学方法的选择。OBE理念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预先设定的成果目标。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9]。

  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学习探究的教学方法。对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说,基于OBE理念的任务驱动法需要教师将成果目标和教学内容融入任务。在完成任务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制订完善的任务执行计划,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的分工。在执行任务时,要求学生通过协作学习,自主对任务进行探究,并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任务背后隐藏的成果目标。任务驱动法的独特优势在于以学习任务为中心,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中,教师需要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法能够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学习需要达到的成果目标及思考方向,并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确定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案,使自己朝着成果目标的方向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最终达成成果目标。OBE理念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应用案例教学法。比如,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确立成果目标和思考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某一项目为中心,使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独立完成项目,最终达到成果目标的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更侧重于完整项目的实施。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项目实施前,要对项目所需的信息进行收集,同时通过充分的讨论,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项目。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项目为载体,重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围绕某一个项目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并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设计需要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及内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1.“过程+结果”评价。过程加结果评价能够全面地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主,通过填写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填写评价表时需要设置教师、学生和个人三个维度的评价内容。结果性评价旨在对学生成果目标的完成度进行评价,主要涉及任务成果、项目成果、理论测验成绩等。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能过分追求成绩的高低,而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努力实现成果目标[10]。

  2.“内部+外部”评价。内部加外部评价的方式能够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具体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设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11]。同伴互评可以设置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参与度、沟通交流能力、成果展示的表现等内容。教师评价主要旨在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学设计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成果目标。

  总之,基于OBE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设计,有助于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其次,要按照OBE理念的内涵确定设计的思路,依据需求分析确定OBE理念下的课程目标。最后,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通过以上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发挥OBE理念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施中的优势,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这也有助于其他专业、其他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的实施。


  [1]翁秋珠.基于成果导向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学考A等率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1(27):107-108.

  [2]王旭.基于OBE理念的中职校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3]程晓立.基于OBE教学理念的中职计算机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4]黄天勇.OBE教育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215.

  [5]张蒙曦.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中职《影视剪辑》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6]刘锐.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0.

  [7]马逸飞.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8]王宪艳.“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2,24(14):139-141.

  [9]许清海.基于成果导向(OBE)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外企业文化,2020(12):141-144.

  [10]钟家兴.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发展,2019,1(3):77-78.

  [11]罗娜.基于OBE导向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经贸实践,2018(13):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