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17

2023-10-28 15:24:59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为了使“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导向和应用导向的要求,文章首先阐述了OBE理念的内涵,然后论述了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最后说明了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摘要:为了使“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导向和应用导向的要求,文章首先阐述了OBE理念的内涵,然后论述了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最后说明了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关键词:“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社会工作专业;OBE理念

  “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大多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程。社会工作专业致力于采用专业化的助人方法促进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其发展过程借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来建构自身的学科体系[1],特别是在个案和小组工作中,借鉴了诸多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民政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社会工作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路径和方法,强调了社会工作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开设心理咨询相关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个案和小组等社会工作方法,也有助于加强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调对学生专业理念、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自我成长能力的培养[3],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偏重理论讲授,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死记硬背心理咨询相关理论和技术,其学习成果与课程定位不符,难以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导向和应用导向的要求。对此,本文拟基于OBE理念,对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加以探讨,以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一、OBE理念的内涵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斯派帝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结果导向思维(Re-sults-Oriented Thinking),而非以教师为中心的投入导向教育(Input-Based Education)[4]。斯派帝提出:“成果导向的教育是以使每个学生能成功地展示学习经验为出发点来组织和运行的一个教育系统。成果是指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经验结束后展示的清晰的学习结果。”[5]

  OBE理念遵循的是“反向设计、正向支撑”的原则[6]:以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ILOs)(“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为出发点,反推出学生需要接受什么样的知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及如何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成果[7]。基于此,OBE理念要求将学习产出、教学活动、评估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形成“定义预期学习成果—实现预期学习成果—评估学习成果—持续改进教育质量”的完整教学体系。诸多研究表明,OBE理念是一种良好的教育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8-9]。同时,OBE理念强调对学生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也与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导向和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目前,OBE理念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也被国际互认的《华盛顿协议》全面接受。

  二、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重设课程目标

  OBE理念关注的是学生未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其指导下的课程设计应是反向进行的,即以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到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中,就是以“社会需求—职业能力”[10]为导向,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反向设计课程目标。

  在社会需求方面,笔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了四川和重庆两地的10名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4家医院社工部负责人和社工对心理咨询课程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社工机构和医院社工部均要求一线社工能够将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技巧运用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能在服务过程中,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对案主的情况进行初步诊断,为案主提供情绪疏导、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链接资源,将有需要的案主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或治疗;同时,强调医务社工能在医患沟通、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方面发挥优势,强化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各社工机构和医院更看重社工在链接资源方面的作用,均不要求社工直接或独立从事心理咨询活动。考虑到“资源链接”并非心理咨询课程的授课内容,故在设置课程目标时,删除了原有的“学生能够掌握心理咨询的各类方法和技巧并独立开展心理咨询”的要求,将重点放在了“初步诊断”和“有效沟通”两个方面。

  此外,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只有明确课程的期望和要求,才能有效提升学习主动性,由此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课前,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具体问题及学生回答如表1所示。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心理咨询的实质、目标、价值观、伦理原则,掌握心理诊断的方法和步骤及咨询的基本技术,同时考虑到课时限制,会重点讲解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并让学生体验全程。

Dingtalk_20231028151807.jpg

  最终结合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社会学、心理学、医疗卫生基本理论与知识,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确定本课程的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正确识记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咨询的实质、目标、价值观、伦理原则;掌握参与性技术、影响性技术等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能针对各种人群的心理特点和基本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发掘优势,促使其成长,链接资源,将有需要的服务对象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或治疗;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促进人格的完善。

  (二)整合教学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的总目标并非是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而是使学生能够将心理咨询的技术运用到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中。但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缺乏“变态心理学”等心理咨询基础课程的学习,故目前通用的、系统性的心理咨询课程内容明显超过了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不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为此,根据重设的课程目标及学生在“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中已学的部分内容,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和整合,最终将该课程分为心理咨询概述、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与过程、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各流派的理论与技术四大模块共七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心理咨询概述、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与过程以陈述性知识为主,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是对心理咨询轮廓的基本描绘,涉及心理咨询的定义、理念、要素、目标、伦理原则、基本设置、咨询过程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及谁可以来做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各流派的理论与技术两个模块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主要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涉及对象的区分和诊断及心理动力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后现代学派等流派的理论与技术,其中对象的区分和诊断是心理咨询的基础,各流派的理论与技术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加深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并培养实务技能。在每个模块的教学活动结束后,可借助肖怡虹的“4F体验与反思模型”(即Fact,Feeling,Finding,Future)引导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将学生5人一组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咨询方法作为重点研习课题,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包括研读教材的相关章节、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讨论并进行模拟咨询,期末时进行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同时,鼓励学生将课中所学咨询技术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观察成效,也鼓励学生在课余以来访者身份体验真实的心理咨询,增进自我认识,实现健康成长。

  (三)精选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选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或者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即教师可将部分知识点的微课和案例视频上传到超星学习通,要求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师提供的课程大纲和教材进行微课的学习,对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有所了解,带着问题来到线下课堂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提前收集学生的提问,并根据任务点的完成情况在课堂上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延伸拓展,并重点处理学生在微课学习中的疑问。如在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与过程模块中,以问题为导向,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将时间设置、保密、感情限定原则等9个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制作成微课供学生预习,之后,教师在线下课堂中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索预习过程中提出的“为什么要限定时间”“保密原则如何实施”“感情限定原则的意义”“如何转诊”等问题的答案;针对教学重难点“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教师可在线发布案例分析的作业,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分析问题的思路和知识的迁移上,之后教师再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第一,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教师所讲的知识应具有逻辑性和侧重性,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知识结构。对于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理论,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对心理咨询概述、心理咨询各流派的理论与技术两个模块中的陈述性知识的介绍,教师教学可以讲授法为主,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信息,从而为后续的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奠定基础。第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对某一真实事件进行客观描述,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善现实问题方案的教学方法[11]。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具体情境或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操作步骤,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中使用的案例分为三种类型:教学型案例主要用于心理咨询的理念和基本理论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咨询“是什么”;视频型案例主要用于线上学习,即引导学生以督导的视角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研究型案例主要用于课堂讨论和课后小组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延伸,需要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案例使用具体分为三个阶段:①学生阅读案例并思考;②教师组织讨论,并根据案例类型和学生情况,灵活采用自由讨论、分组讨论、线上讨论等形式;③教师评述,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三,体验式教学法。心理咨询是一项复杂的以人为工作对象的活动,因此要想准确地理解来访者,必须通过亲身体验,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探查对方态度和情绪的变化,分享感悟,如此才能深化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洞察和理解。基于此,在心理咨询的相关课程中,教师常使用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获得体验并领悟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心理咨询情境或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感性经验,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12]。这种教学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又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可促使其自我反思、自我领悟和自我成长。但咨询的特殊性及保密原则又使得学生无法进入真实咨询情境中观摩学习,因此本课程主要通过模拟心理咨询、咨询技术演练、观摩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模拟心理咨询是指创设心理咨询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在接近真实心理咨询的情境中,训练心理诊断和各种心理咨询会谈技巧。咨询技术演练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练习使用各类心理咨询技术,如放松训练、沙盘游戏等,教师对全过程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利用“4F体验与反思模型”进行课后反思。观摩案例是对前述两种形式的补充,即通过观看咨询案例的教学录像,直观地感受心理咨询过程或某种咨询技术如何使用。

  (四)创新教学评价

  为了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在本课程中,课前任务点的完成情况、学习小组成果汇报等均被纳入形成性评价,具体如表2所示。结果性评价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包括3—4道主观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心理咨询要素的了解、对心理诊断的方法和心理咨询基本技术的理解和把握。

Dingtalk_20231028151953.jpg

  三、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为了了解对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笔者以所在学校2019级社会工作专业3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以2018级社会工作专业3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资源的满意度,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记1—5分,分数越高代表越满意,同时对结果采用SPSS 25.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Dingtalk_20231028152021.jpg

  从结果来看,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效果和教学资源的满意度总体显著提高,但学生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满意度并没有提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尽管实验组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但增加了学习任务、提升了学习难度。此外,尽管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目标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但是总体而言满意度仍然偏低,因此在下一轮教学时,要更加注重课前对学生意见的收集,根据学生需求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四、结语

  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表明,基于OBE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能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知行”难以合一等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导向和应用导向的要求。在后续的教学中,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应通过培养师资团队、建设实训平台等措施,进一步突显“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的应用特色,提升学生实务能力。


  [1]傅蓉,温舒艺,甄凤,等.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兼议跨专业应用型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原则[J].黑龙江科学,2020,11(1):1-5,8.

  [2]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2016-12-30)[2023-01-20].http://www.nhc.gov.cn/jkj/s5888/201701/6a5193c6a8c544e5973 5389f31c971d5.shtml.

  [3]苑媛,余小霞,孙铃.心理咨询新型案例教学法探究:以“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0):20-23.

  [4]殷明.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高职课程教学实施理念与步骤:以《社会心理研究》课程为例[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2):55-59.

  [5]王菠.成果导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6]赵燕.OBE理念和PBL教学模式融合下的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1):67-70.

  [7]朱秋实,陈菲菲,王慧,等.以能力培养为根本的化工制图教学改革[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1(3):121-124.

  [8]SRIVASTAVA S K,AGNIHOTRI A.A study on modern teaching pedagog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outcome-based education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Excellence,2022,26(1):95-114.

  [9]TAN K,CHAN M,SUBRAMANIAM P,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n the competencies of nursing students:a systematic review[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8,64(1):180-189.

  [10]靳蔚云,咸本松.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6):121-124.

  [11]MEYERS C,JONES T B.Promoting Active Learning:Strategies for the College Classroom[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

  [12]周明娜.心理咨询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16(10):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