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链教学在小初英语衔接中的实施策略——以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例论文

2023-10-28 15:00:22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英语教学要求将三至九年级的教学作为整体,这与英语语言学习一体化的观念一致。纵观九年一贯制学校三至九年级的英语教材,有许多话题贯穿小学和初中,达到了内容上的纵深发展,实现了概念驱动。话题衔接是英语学习一贯性的有力抓手,本文从话题链框架出发,分析了典型话题、套接式话题及内嵌式的项目化衔接方法,明确了上下位概念在话题衔接中的作用,以及在概念驱动中的意义。
摘要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英语教学要求将三至九年级的教学作为整体,这与英语语言学习一体化的观念一致。纵观九年一贯制学校三至九年级的英语教材,有许多话题贯穿小学和初中,达到了内容上的纵深发展,实现了概念驱动。话题衔接是英语学习一贯性的有力抓手,本文从话题链框架出发,分析了典型话题、套接式话题及内嵌式的项目化衔接方法,明确了上下位概念在话题衔接中的作用,以及在概念驱动中的意义。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英语,话题衔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英语课程目标分成九个层级,二级是六年级应该达到的标准,目前淄博张店地区是“五四”学制,学生在结束小学三年的英语学习后不能很好达到二级标准。语言学习是一个连续过程,英语语言学习的一体化要求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贯通性是一致的。与此同时,新课标对基础阶段英语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整体性的、一贯性的,并对各个年级的教学提出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始终秉持着衔接的思想,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九年一贯制教育模式下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集中于中小学英语衔接的意义、现状、理念等。九年一贯制学校三至九年级的英语教材有不少话题贯穿小学至初中,实现了内容上的纵深发展,也形成了概念驱动。相对于内容驱动,概念驱动并没有为具体年龄的学生或年级指定特别的概念,而是在不同的情境和学科中,让学生不断重温一些概念,使学生能够鉴赏跨越学科界限的各种思想观点,也使得学生能够领悟每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不同思想。随着不断从各种角度接触这些概念,学生将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因此,话题的有效衔接是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英语教学整体性和一贯性的重要方法。
一、话题衔接的概述
话题链(topic chain)的概念由美国人类文化学家及语言学家迪克逊于1972年提出。语言学者王建国和吴碧宇认为话题可以通过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或分句不断延续下去;且认为这些共享话题的系列小句构成了话题链,实现了话题的衔接。
以话题内容为依据,对鲁科版“五四”学制三至六年级教材中的59个话题展开分析,笔者构建了九年一贯制小初英语衔接五类话题体系,分别为:时间类话题、地点类话题、爱好习惯类话题、节日类话题、介绍类话题。这五大话题体系的建立为后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英语话题衔接策略研究界定了范围,提供了抓手。在美国人类文化学家及语言学家迪克逊话题链的指导下,通过对五大话题的分析,本文形成了项目式的话题衔接策略:典型话题式的衔接策略、套接式的话题衔接策略以及内嵌式的话题衔接策略。
二、不同话题衔接策略的分析
(一)典型话题式的衔接策略及个案研究
典型话题链就是一个语类,有自己固定的语步。路径如下(如图1):
本文中构建的五大话题体系都可以视为典型话题,构成自己的语类。不同的语类也有自己独特的语步。本文以典型话题“节日”为例,构建典型话题“节日”的衔接路径。
个案研究(典型话题链):节日
(图中的数字为山科版五四制教材3—6年级英语教材单元话题的编码)
如图2所示,典型话题“节日”从时间、起源、习俗到意义,逐层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典型“话题”衔接的顺序,也能让学生学会用自己所学填充每一层级的内容,逐渐形成节日的上位概念,了解到节日是一种集体表达并以仪式和象征符号为特征。上位概念的形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也可以实现上位概念的分解,让话题的衔接更有条理,更清晰。在时间这一层级的衔接,本研究对三至六年级所学时间主题的话题整理如下:具体时刻—星期—月—季—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此流程实现时间话题上的衔接,并根据课本所学,完善自己的言语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时间这一上位概念由具象到抽象的理解。
在起源这一层级,本研究对三至六年的所学具体节日主题的话题整理如下:神话、现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节日起源的分类,并通过课内外阅读及网上搜索具体起源,开阔眼界,增强文化素养。在习俗这一层级,本研究对三至六年级所学习俗的主题话题整理如下:衣—食—住—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内化分类节日习俗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从具体的节日形式,并归纳整理节日习俗的内涵,实现节日习俗层面的衔接。在意义这一层级,本研究对三至六年级所学意义的主题整理如下:个人—国家—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由个人到国家再到社会这一意义链的构建,实现意义话题的衔接。在典型话题链的衔接过程中,首先要实现每一个层级的横向衔接,然后再进一步实现话题的纵深衔接,最终建立上位概念,实现概念驱动。
(二)套接式话题链的衔接策略及个案研究
套接式话题链就是各个分句形成一个闭环。流程如下(如图3):
本研究中五大话题体系下的子话题可以借助套接式话题实现衔接,经过分析发现子话题如下:结果、顺序、模式、影响、成长、顺序、循环及转变等,子话题可以借助套接式策略实现话题衔接。本文将以“health”“sports”和“behavior”为例,说明在套接式逻辑下构建循环式衔接的策略(如图4)。
个案研究(套接式话题链):Health
在这个套接式循环话题衔接策略下,“health”“sports”和“Good behavior”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在应用套接式衔接策略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清这个子话题适用的套接逻辑,然后依次填充每一层级的具体内容。在“health”层级,本研究对三至六年级所学健康的主题的话题整理如下:健康的表现—健康的意义—健康的措施。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理解一个概念,构成健康话题的横向衔接。在“sports”层级,本研究对三至六年级所学运动的主题话题整理如下:运动的类型—运动的装备—运动的规则—运动的意义。在“Good behavior”层级中,本研究对三至六年级所学生活习惯主题的话题整理如下:具体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则—生活习惯带来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上位概念分解出下位概念,与其他层级相互合作,实现话题的循环与衔接。在“sports”这个上位概念下,学生能够拆分出运动的种类与意义,并与“health”合作,构成“health”与“Good behavior”的衔接。同时,学生还要能够拆分出“运动规则”,并探究其与“生活规则”之间的联系。最后,学生要拆分出“生活习惯带来的影响”,并与“健康的表现”相匹配,实现衔接。套接式话题链主要培养学生拆分上位概念的能力,使得每个层级的下位概念实现对接,进而实现逻辑关系上的衔接,进而实现话题衔接,加深学生对每一个层级上位概念的理解。
(三)内嵌式话题衔接的策略及个案研究
内嵌式话题链是指众多小句的共同部分可以服务于一个主句;即众多下位概念的共同部分可以归类于同一个上位概念。本文构建的五大话题体系中的部分话题可以视为一个上位概念,上位概念所管辖的众多下位概念中的部分次下位概念可以相互协作,共同服务于上位概念,进而形成由低位到高位的话题衔接,实现概念驱动(如图5、图6)。
内嵌式话题衔接策略路径如下:
在这个内嵌式话题链衔接的策略下,众多下位概念共同协作,完成与上位概念的衔接。在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中,皮肤、头发、衣服、景物及环境的描写要运用到颜色;在感觉的描写中,人们对四季的感觉及对其他事件的感受可以通过颜色表达,绿色代表着希望,红色代表着热情,蓝色代表着冷静,黄色代表着宁静与收获。规则的表达也在运用颜色:在交通信号的课程中,红色代表禁止通行,绿色代表通行,黄色代表等待。在动物主题的课程中,颜色可以成为喜欢或者讨厌的原因,也可以成为原因的载体之一。颜色还可以成为一种文化意识的表达,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不同国家颜色的喜好及背后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从而找到沟通的技巧。在这个内嵌式话题链衔接策略下,学生不仅可以充分理解各个下位概念,还可以实现对各个下位概念由具体到抽象的横向衔接,进而实现与上位概念的衔接。
(四)借助费曼技巧构建上下位概念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发现,无论何种衔接策略,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下位概念和上位概念之间的关系。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的费曼技巧是构建上下位概念的有力手段之一。费曼学习法可以简化为四个单词:Concept(概念)、Teach(教给别人)、Review(回顾)、Simplify(简化)。
第一步: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然后拿出一张白纸,把这个概念写在白纸的最上边。
第二步:设想一种场景,你正要向别人传授这个概念,在白纸上写下你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就好像你正在教导一位新接触这个概念的学生一样。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关于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是否还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
第三步:如果你感觉遇到了困难,就回顾一下学习资料。无论何时,只要你感觉到困难,都要回到原始的学习资料并重新学习让你感到困难的那一部分,直到你领会得足够顺畅,顺畅到可以在纸上解释这个部分为止。
第四步:为了让你的讲解通俗易懂,就要简化语言表达。最终的目标是用你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学习资料中的语言解释概念。如果你的解释很冗长或者令人迷惑,那就说明你对概念的理解可能并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顺畅。因此,你要努力简化语言表达,或者与已有的知识建立一种类比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概念驱动是在不同的情境和学科中,不断重温这些概念,使学生能够鉴赏跨越学科界限的各种思想观点。英语课本中的每个单元话题都可以视为一个概念。低年级的话题内容是一个概念中的下位概念,而高年级的话题内容则是同一概念中的上位概念,建立好上下位概念的衔接,就可以实现话题的延伸与拓展,进而实现话题衔接。在单元话题的学习中,费曼技巧的四步学习法可以让学生按照上述流程学习单元话题,实现话题的拓展与延伸。
通过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英语三至六年级教材话题的整理分析,构建了时间类话题、地点类话题、爱好习惯类话题、节日类话题、介绍类话题这五大类话题体系;形成了典型式话题链衔接策略、套接式话题链衔接策略以及内嵌式话题衔接策略。通过分析发现,无论何种衔接策略,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下位概念和上位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概念驱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并在费曼技巧的支持下,运用Concept(概念)、Teach(教给别人)、Review(回顾)、Simplify(简化),建立上下位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形成各个概念之间的衔接。
[1]Dixon,R.The Dyirbal Language of North Queensla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2.
[2]吴碧宇,王建国.英语篇章的话题系统[J].外语学刊,2012(02):81-84.
[3]彭宣维.语篇主题链系统[J].外语研究,2005(04):6-13.
[4]辛自强.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