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落实素养培育研修领航“双新”实践论文

2023-10-27 16:00:06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双新”)发布以来,各地教育研修部门积极探索实践。
摘 要: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双新”)发布以来,各地教育研修部门积极探索实践。本文 介绍了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立足研究、引领、指导、服务的职能定位,研训一体深入开展“双新”落实工作,从学科课 程标准解读、教学设计与实践、科研引领、德育创新、干部与教师队伍培训、家校协同育人等各个维度全领域、全过程开展 改革探索与实践的一些做法和成效。
[关键词]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研训一体
2022 年 4 月,教育部颁布了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 程标准。新方案和新标准(以下简称 “双新”) 发布以来,北京教育学院石 景山分院立足研究、引领、指导、服 务的职能定位,研训一体深入开展 “双新”落实工作。分院各部门从学科 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设计与实践、科 研引领、德育创新、干部与教师队伍 培训、家校协同育人等各个维度全领 域、全过程开展改革探索与实践,取 得了初步成效。
一、研训一体引领新课程落实
(一)设计研训一体引领新课程落 实的实施路径
为引导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关注培 训内容的内化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 具体落实,我们专门设计了研训一体 引领新课程落实的实施路径,将培训 学习、主题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进行 三结合,进而明确教研、科研、师训 各自不同角度的培训路径和目标,在 培训中进行专题研究与教学探索,在 课题研究中进行培训学习与教学研究,教研、科研与培训共同推动教师理解 和实施新课程。
(二)构建新课程实施专题专项培 训体系
2022 年暑期教师研修全员开启 “双新”学习,探索“学 ·思 ·行”研 修,促进教师知识转化。2022 年暑 期党政正职培训,细化课程方案解 读,帮助各校书记、校长准确理解把 握新理念、新要求。面向市、区骨干 教师、新教师开展的新课程培训通过 集中培训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工作坊构 建研修团队,教师在研修团队中进行主 题教学研究,打磨典型课例、案例,建 构主题教学模式,提炼研修成果,部分教师在此基础上按照 课题研究逻辑开展新课 程实施研究。这一专题 专项培训体系既面向全 体,又聚焦关键,其中 市骨干培训共形成优秀 视频成果 11 项、优秀论 文 13 篇,区骨干培训 共形成优质微课 128 个,优秀论文和案例 32 篇。
(三)发挥教科研在新课程实施中 的新作用
教科研积极探索通过课题研究、 成果推广和成果转化推动新课程实施。 对课题研究开展全过程指导: 申报阶 段实施分层分类分项“1+2+3”申报 指导,研究中期进行带题授课个别化 指导,依托课题群组织开题论证和结 题鉴定;在成果推广和转化过程中通 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 路径,采用成果评选和主题性研讨会 两种方式,举行区级科研成果转化推 广系列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或 “政策与行动”的双向良性互动。2022 年石景山教育规划办立项的 71 项课题与课程改革三大重点密切相关。
二、开展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教研 实践
(一)引领教师打造素养培育型课堂
本轮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修订的 基本理念、目标、价值追求等要在日 常教育教学中深化落实,离不开教研 部门的有效研究与指引。分院教研员 先研先学,从打造素养培育型课堂的 实践角度为教师解读课标具体内容 与要求,本学期共计开展了 129 次 学科课标培训,进而在常规教研中 带领教师开展实践研究。为保障培 训和研究效果,各学科均命制了课 标学习与实践成果测试试卷并安排 测试。
(二)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无论课改方向和理念如何调整,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与学方式改革 始终是教研工作的重点。分院教研部 门持续开展“研究—实践—评展”一 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2022— 2023 学年上学期针对“双新”理念落 实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共计 114 次,围绕教学评一体化从不同角度探 索素养培育的路径和策略,有效改进 了教师的学科教育观念,提升了教研 实效。
(三)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与实践
作业是学生落实学习内容、内化 知识能力、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工具,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开展单元整体作业 设计研究与实践是分院教研工作的重 点之一。教研员引导教师将单元整体 作业研究纳入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体系 之中,提升作业设计水平,积极探索 基于 AI 作业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 研究提高作业引领学习的精准性,通 过改进作业设计、提升作业实效减轻 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效落实了提质增效目标。
(四)探索信息化支持课堂教学的 新方法
双师课堂是我区在教育信息化领 域的重点项目之一,分院教研员带领 学校教师积极探索基于双师教室支持 的实践研究,同时借助双师教室优化 教研员与学科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形 式,使双师教室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质 量提升和教研效率提升。2022 年 11 月 15 日,分院教研部门利用双师课堂 对九中教育集团全学段全学科进行线 上视导,双师课堂、三师课堂精彩呈 现,市、区联合教研活动的云端新尝 试成效凸显。通过上述举措,我们努力把素养 导向的课改理念体现在各学段、各学 科的教学研究与学业评价中。
三、构建区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新体系
在落实“双新”精神的过程中, 分院进一步推进“建设北京市一体化 德育实践研究示范区”核心任务,在 区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打造工作 新体系、构建研训新机制,形成区域 全面育人新格局。
(一)推进区域幼小初高一体化德 育新实践
在开展石景山区八大教育集团德 育一体化建设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诊 断、分析、指导,梳理、提炼、总结, 强化幼小、小初、初高德育工作的学 段衔接,我们指导各集团成功构建了 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资 源供给、队伍建设、德育评价、工作 机制等各要素一体化的德育工作新体 系,有效推动了集团一体化德育建设 实践落地。
(二)形成区域德育工作新体系 为适应“双新”落实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念,整体构建机制 健全、功能全面、标准化、规范化的, 更加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充 分发挥德育功能的德育工作体系。以系 统研训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区域、教育 集团、基层学校小初高一体化班主任 培训办法,探索与学前教师培训的衔 接机制,形成层级清晰的德育培训体 系,将出版发行“一体化德育丛书”。
(三)形成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新体系
强化研究,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规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途径、方法。优化指导,提升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质量。2022 年心理中心 共举办 58 场线上研修活动,深入中小 学开展 23 场心理健康下校授课活动。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实施方案,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课程 与教学、心理危机干预、家校社协同 等内容进行重点指导。打造心理健康 教育专题重点活动,推广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实践研究特色经验,形成了区 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新体系。
四、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与 实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 中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 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跨学科主题学习 是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课程标 准修订后提出的新要求。为做好这项 工作,分院课程室加强顶层设计,各 学科积极探索,形成了部分经验成果。
(一)引导学校系统规划跨学科主 题学习
基教研中心课程室从系统规划入 手,研发了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工作 计划模板,研制跨学科主题学习规划 模板,细化实践理念,引导学校从课 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两条路径系统规划和实施跨 学科主题学习,目前已形成围绕 10 项 主题梳理提炼的共计 859 条跨学科主 题学习参考内容清单。
(二)开展纵横融通的跨学科主题 学习学科探索
义务教育新课标颁布后,分院基 教研中心践行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的 教研理念,按照不同学科课程标准的 具体指引,积极带领学科教师开展跨 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对跨学科学习内 涵的理解、基于学科本质的实施策略 形成了不同角度的经验,语文学科、 历史学科分别从任务群和学科实践的 角度开展本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 形成了非常有价值的案例。
(三)深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研 实践
前沿课堂是我们深化跨学科主题 学习研究的一次探索和实践。2022 年 9 月 30 日,分院“前沿课堂”第一讲 开讲,数学教研员焦锟老师展示了一 节精彩的立体几何课,分院全体教职 工分别在云创教室、云讲堂和报告厅 同步参与。这次活动的开创性和学术 性在于,我们创新了学术研究方式, 回归课堂、回归教学,体验多个物理 空间的实时互动,从不同学科视角领 悟公理化思想和系统性思维的魅力, 体会数学跨学科思想的启发意义。
新课程方案和标准的落实需要区 域和学校共同开展深入研究与实践,需要我们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 边反思,我们目前形成的模型、模板、 课例、微视频、实践案例、研究论文 等成果将陆续通过常规研修、展示活 动、信息平台、成果集等形式推广、 传递给更多的教师,我们最终的目标 是将本轮新课改理念落实于区域每一 位教师的日常教学行动之中,作用于 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之中,这 个过程需要我们开拓进取、持续努力、 协同合作、创新实践,我们将和学校 教师一道,共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不懈努力。
(作者李文,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 分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