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特级教师贲友林“角的度量”教学片段赏析论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特级教师贲友林“角的度量”教学片段赏析论文

3

2023-10-27 16:04:50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为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本文通过赏析特级教师贲友林的“角的度量”一课,通过认 识测量的工具和量角的标准

  摘 要:为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本文通过赏析特级教师贲友林的“角的度量”一课,通过认 识测量的工具和量角的标准,掌握画角和量角的方法,感受贲老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用掌声撬动他们的 学习热情,在师生的良好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角的度量,以生为本,教学赏析

  近日,笔者在一次数学活动中观看并学习了特级教师贲友林执教的 “角的度量”一课。课堂上,贲老师语 言风趣幽默,由一个小小的量角器导 入课堂,带领全班学生认识量角器, 学习量角器的构造、用量角器画角和 量角的方法,借助掌声和鼓励推动学 生不断深入思考,课堂上形成不断产 生问题又解决问题,继续产生新问题 又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带给学生一 段有滋有味的数学学习之旅。

  一、认识测量的工具:量角器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 “角的度量”,要测量角的大小我们需 要一个工具叫什么?

  生: 量角器。

  师:“量角器”三个字,你们会写 吗?看到“量”你想到什么词?看到 “角”你想到什么词?看到“器”你想 到什么词?

  生: 看到“量”想到了测量,看 到“角”想到了角度,看到“器”想 到了机器。

  师: 我们知道量角器是用来量角的,请你观察量角器,你看到了什么?

  生 1 :量角器是半圆形的,里面 一圈外面一圈,里面和外面都有度数。 你看这里有一个端点,可以把角的端 点和这个端点对齐,然后再看量角器 的另一条线,你可以看里面也可以看 外面,最后读出这个量角器指着的数。

  生 2 :量角器中间的 90 度是直上 直下的。

  生 3 :里面一圈的数字 0 刻度是 在右边,外面一圈的 0 刻度是在左边。

  【教学赏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课程目 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 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四基的获 得与发展,发展学生的四能,形成正 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前谈 话中,贲老师努力营造了师生平等的 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到讲台前来讲解 自己的思考过程,全班学生都要用掌 声鼓励他的勇气和自信。在课堂开始, 贲老师就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来展示 自己的思考,比如让学生到黑板上来 书写课题“量角器”,了解学生对角的 度量工具的掌握情况;又如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说自己的发现,学生无论 讲得正确或错误,贲老师都借助学生 的发现顺势引导,或者用掌声鼓励学 生的精彩发言,或者适当纠正学生的 想法后鼓励他继续往下说。在这种和 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敢于大胆地 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思考,为后续全班 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做了充分的 铺垫。

7F2D1DD7-0520-44d5-81D9-1C4F535CDE36.png

  二、认识量角的标准: 1°角

  师: 我们从量角器上还看到了 1 度的角,1 度还有一种写法,先写 “1”,再在右上角写一个小圆圈“°”。 你能在量角器上看到一度的角吗?你 来画出那个一度的角。看仔细了,看 看他怎么画的,最好一边画一边介绍。

  生:1°的角是右边从 0 度往上移 1 个小格就是一度的角。

  师: 你们感觉那个 1°的角怎么 样? (学生齐声说“很小”。)因为这 个笔太粗了,画的几乎看到不出来了。 一小格对应的这个角是多少?

  生: 一小格对应的这个角是 1°。 师: 那这个量角器上有多少个1°的角?

  生:180 个。

  师: 如果有两个 1°的角拼起来, 那是多少度?五个 1°的角拼起来是多 少度?十个 1°的角拼起来是多少度?

  生: 两个 1°的角拼起来是 2°, 五个 1°的角拼起来是 5°,十个 1° 的角拼起来是 10°。

  师:10°的角是由 10 个小格拼起 来的,还可以说一大格组成的。现在 我们看到了量角器上的中心点、刻度 和角。

  【教学赏析】 “角的度量”属于图 形的认识与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在此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 米尺等数学知识,因此学生知道测量 工具都是有标准量的,测量就是通过 对标准量的不断累加形成的。因此, 当他们认识了量角器这个测量角的工 具后,很自然地联系到量角器的标准 量是 1°角。贲老师从学生的的已有 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精心设计 了 1°角的书写、1°角在哪里、1 ° 角的大小感知、几度角的累加等学习 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顺应了学 生的理解水平,教学过程非常顺畅, 全班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了。

067FD3E4-F8B5-4ad8-83EB-362BC8E5DE8F.png

  三、认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 再画边

  师: 在量角器上能看到大小不同 的角吗?请你在学习单上画出 90°、 20°、 65°和 130°。同桌两人交流 一下之前是怎么用量角器画角的,如 果交流过程中发现前面画的不对,那 你不要把原来画的擦掉,请在反面重 新画角。

  生: 我来画 20°角,这是一个锐 角。先从端点中心点处画一条射线, 对准 0 刻度,然后再画一条射线,对 准 20 刻度,最后画一个小小的弧线。

  师: 你为什么不画在左边的 20 刻度?

  生 1 :因为他最初画的线是在内 圈的 0 刻度,所以他才会对准内圈的 那个 20 刻度。

  生 2 :我来画 65°角,先画一条 射线对准 0 刻度,再画一条射线对准 65 刻度,最后画一个小小的弧线。

  师: 你说得非常好,下次举手好 不好?谁来说说他好在哪里?

  生 3 :他把线画的很直,也做了 弧线标准,画的刻度也十分准确。先 找到 60 刻度,再去找 65 刻度。

  生 4 :我来画 130 °角,这是一 个钝角。先画一条射线,对着 0 刻 度和中心点,再画一条射线,对着 130°,最后画一个小小的弧线。

  师: 同学们,现在回头看看,我 当时画的不对,但是我现在知道我哪 里错了,愿意和全班交流的请举手。

  生 5 :我之前把 130°角画错了, 这条射线对准内圈的 0 刻度线,另一 条射线我对准了外圈的 130 刻度线了, 这样就画成了 50°的角,应该让另一 条射线对准内圈的 130 刻度线……

  【教学赏析】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贲老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画角的方法, 并根据 1°角这一标准量重新审视自 己的画角;同时贲老师还引导学生保 留错题资源,方便学生对这些数学错 题进行反思与交流。在全班交流中, 学生主动地通过边画边讲的方式暴露 思考过程,这时贲老师适时对学生画 角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点拨与提醒,比 如学生在画 20°角时,贲老师借机提 问了“你为什么不画在左边的 20 刻 度”,促使学生发现内圈的 0 刻度就要 对应内圈的 20 刻度,也可以是外圈的 0 刻度就要对应外圈的 20 刻度,使学 生对相同角度画出不同形状的角有了 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们也看到贲老师关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参与 表现,他注意到有四个学生经常没有 举手发言,他就用掌声随机请了一个 学生让他来讲解画角的方法,并用掌 声和语言表扬他讲的非常好,还请全 班学生来评一评他讲的好在哪里。

  四、认识量角的方法:点对点, 边对边

  师: 谁会一边量一边讲?

  生: 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 顶点,对准线之后看量角器的线对准 哪一度,这个角对准的是 70°。

  师: 你们觉得量角要注意什么?

  生: 要用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 顶点,量角器的 0 刻度线对准角的边。

  师: 谁来说说你之前估计这个角 是多少度? (有的学生说 70 多度,有 的学生说 60 多度。)我估计是 160° 行吗?为什么?

  生: 因为 60°和 160°相差太远了, 60°是一个锐角,160°是一个钝角。

  ……

  师: 刚才第一个角那么大是 70°, 第三个角这么小也是 70°,这是怎么 回事?

  生 1 :因为这两个角的长度不一 样,但是度数都是一样的,角的度数 与角的大小没有关系的。

  生 2 :角的度数与角的长短没有 关系的。

  师: 我们来看看这个角 70°, 这 个角 130°,谁大谁小?你是怎么判 断的?其实角的大小就是指哪个角的 度数,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张开的 大小有关系,和角的两条边的长度没 有关系。一起读一读:比一比,用量 角器量角的度数与用直尺量线段长度, 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赏析】在设计教学任务时, 贲老师基于教材的逻辑又遵循学生的逻辑, 循序渐进地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任 务:先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 法,再由点到面地引导学生讨论“第 一个角那么大是 70 °,第三个角这 么小也是 70°”和“用量角器量角的 度数与用直尺量线段长度,你发现了 什么”这两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对角 的度量有进一步的思考。同时,贲老 师关注学生数学操作的准确性,比如 有位学生量出第一个角的度数是 70° 后,贲老师请全班学生先送上鼓励的 掌声,再在精益求精中指出量角器的 0 刻度线没有对准角的边,并请他修 正的小错误。贲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 数学专业术语的运用,比如在引导学 生思考“第一个角那么大是 70°, 第 三个角这么小也是 70 °,这是为什 么”这个数学问题时,有的学生发言“角的度数与角的大小没有关系的”, 有的学生发言“角的度数与角的长短 没有关系的”,贲老师就通过具体的例 子帮助学生想明白角的大小与两条边 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 关,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 己的思考。

  总之,贲老师“角的度量”一课 借助学生的预习和学生上台讲解如何 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不仅体 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理念,还有效地突破了“会用量角器 量角和画角”这个教学难点。在贲老 师的生本课堂上,学生敢于说出自己 的想法,敢于质疑同伴的回答,愿意 用掌声支持同伴,也愿意用掌声鼓 励自己,不断点燃数学课堂中的思 维火花,推动数学课堂走向深层学 习,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参考文献:

  [1] 余晓华 . 抓住联系 组建结构 发展思维—— 以“角的度量”的教学 为例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2(25):32- 34.

  [2] 邵蓓瑜 , 章勤琼 , 麻永侃 . 基 于学习路径分析的“角的度量”单 元整体教学 —— 以认知阶段建构 度量教学 [J]. 教学月刊小学版 ( 数 学 ),2022(10):46-49.

  [3] 许 娟 . 学 习 进 阶 视 域 下 小 学生量感的培育 —— “角的度量” 教 学 片 断 与 思 考 [J]. 小 学 数 学 教 育 ,2022(24):61-62.

  (作者曹兴燕,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 区文昌小学教师、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