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探究论文

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探究论文

10

2023-10-25 14:09:5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首先简述了课程思政,然后分析了高职“食品营养与健 康”课程思政教学的困境,最后提出了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的突破路径。

  摘要: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首先简述了课程思政,然后分析了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的困境,最后提出了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高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课程思政不仅要体现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教育,也同样要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基于此,本文拟对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加以探究。

  一、课程思政简述

  课程思政是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探索上海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时首先提出来的。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丰富专业课内涵,挖掘育人价值,拓展教学功能,彰显教育内涵,发挥教育功能[4]。

  “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这一理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5],注重课堂教学、实训实践、社会服务三维课程的统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关系紧密,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向和文化认同上是同向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思政课程作为主渠道,起到主导作用,综合素质课程、专业实践实训课程等其他专业课程也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和意识,渗透课程思政这一主题,从而建立起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机制。

  课程思政的提出是为了改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课程育人的主体责任,从而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要求培育具有正确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教师在润物无声中施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6]。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课程思政工作开始全面铺展。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重点要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统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育人性与育才性的统一[7]。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上,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且教学内容不是仅仅指知识方面,而应是四维(知识、能力、智慧和人格)的,即要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慧启迪和人格养成的统一[8]。

  二、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的困境

  (一)“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的定位不明确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列入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只是随势而为、随意而发,缺乏顶层设计,这直接导致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理解不深、不透,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不到位。在课堂上引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具有一定的思政学术水平,而专业教师在这一方面受到的训练不足,选用的教材没有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教材编写未能满足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配套的设计要求,无法达到立德树人预期的效果。

  (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育不到位

  教师实施“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时,存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一是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因势而新,过于单一和刻板,或者按部就班,或者蜻蜓点水,课程思政只停留在表面,穿插的思政教育相关知识比较牵强附会。二是认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无法兼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会造成内容冲突和时间不足;仅关注学生专业理论学习,未承担起成为学生思想和灵魂导师的使命。三是认为思政教育只在思政课程中实施,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无法联系起来,忽视对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缺乏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现象都会影响课程思政整体作用的发挥。

  (三)“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不清晰

  积极参与高职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并陪伴其成长。“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教学往往停留在第一课堂,没有基于课程思政寻找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方法,缺乏丰富、多方位、多种形式的载体途径,忽视了课堂外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忽视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课、社会实践课、志愿者活动、学校社团活动等其他方面,导致思政教育途径不多和载体不清晰。另外,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体现在思政课堂上和辅导员的思想教育中,还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如果“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与思政课程各司其职,学生的思政素质与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便不能实现协同发展。

  三、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的突破路径

  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是将思政内容融入整个专业课程教学,在内容体系构建上,强调把握好“实”与“虚”、“热”与“冷”、“破”与“立”、“技”与“思”、“整”与“零”的辩证法[9]。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注重思政元素与课程的融通,政治思想引导润物细无声,除课堂教学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校外第三课堂社会服务等途径,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确立“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设计“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时,深入挖掘各种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形式,将隐性的价值观教育与显性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课程思政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中充分融入以下思政目标:“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关心人民健康”“倡导健康生活,实现健康中国梦”,以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经济社会、职业道德和规范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二)找准“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融入点

  设置“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积极寻找课程思政融入点,将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等核心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之间建立关联点,力求将思政元素巧妙嵌入教学,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除了学习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未来发展缺乏规划,也不知学习技能和知识是为了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自然而然地切入课程思政的内容,结合著名营养学家典型故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学生一起展望未来,解答学生的疑惑,鼓励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使其为保障中国人营养健康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思想和灵魂的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例二,讲到各类食品营养价值“植物蛋白质食物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时,教师可分析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的现状,指出“发展大豆等植物蛋白食物资源”比“发展动物蛋白食物资源”更迫切、更符合中国国情,故而,首先要让大多数中国居民蛋白质营养可以得到数量保证,接下来再讲究蛋白质的质量,多发展畜牧业,使学生认识到,制定国家食品营养政策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笔者认真梳理了“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由点及面地找寻课程思政融入点,具体的“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融入点如表2所示。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三)明晰“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指出,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10],因此确定2022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时,要将“人民健康代表着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融入思政教学目标,同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也就是要使学生“具有职业精神,遵守职业守则”,故笔者也将职业精神的养成融入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除了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也是一个广阔的思想教育阵地。学生每天睡眠6—7个小时,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图书馆学习等占据6—7个小时,其他10小时几乎都在校园内生活。就时间分配来说,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中,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有更大的影响力,学生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更多的专业课程知识,学业成绩构成比较多样,这也决定了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言行引导更在意,因此专业课教师在第一、第二课堂上的引领对课程思政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除了“食品营养与健康”第一课堂教学,笔者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①通过校园美食汇兴趣小组、校园美食节,开展健康食品研制,如降脂养生茶、低热量烘焙食品、低胆固醇酸豆奶、降糖饮料等。②开展“全民营养周”主题宣传活动进校园、入社区,为在校师生、社区居民提供营养指导,并进行社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宣传。③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健康理念带到千家万户,分享健康茶饮和养生糕点制作、提供膳食搭配咨询和血压测量,积极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④通过建立健康减重体验营,让学生树立健康理念、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术、培育健康心态、养成健康习惯。学生以“体重管理项目”为标杆,可带动其他养生团队建设,并积极参与构建学校完整的健康文化体系工程。⑤通过食品营养与健康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不同种类与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的科学研究,开发老年人代餐健康食品、糖尿病人健康降糖膳食配方、减重减脂健康膳食配方、降糖茶饮等,这些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精巧,通过在课程内外营造课程思政氛围,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帮助乡民、居民增强自主保健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及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进而作为时代青年,不断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久久为功”的精神,主动投身到国家社会建设,构筑健康中国梦之中,履行青年责任、展现青年作为。

  四、结语

  课程思政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结合,形成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1]。首先,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以“知识+技能+素质”养成为核心,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让课程更具“促进中国居民健康情怀”,“实现健康中国梦”;其次,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师应研究课程特点,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内化到教学设计中;最后,实现教学设计,以第一课堂的“点”带动校园内第二课堂的“面”,推进课程思政,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全过程。换言之,对于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来说,思政教学是知识、技能、素养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故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思政教学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5-28)[2023-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上海教育“十三五”大家谈①|宗爱东: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思政育人新格局[EB/OL].(2020-12-22)[2023-01-18].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012/22/385127.html.

  [4]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1-6,15.

  [5]刘鑫,苏航,贾力苏,等.Office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15):151-153.

  [6]龚一鸣.课程思政的知与行[J].中国大学教学,2021(5):77-84.

  [7]韦洪发,王晓宇.论“课程思政”的“三个统一”[J].江苏高教,2022(4):96-105.

  [8]闫长斌,郭院成.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认识、策略与着力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10):35-41.

  [9]赵继伟.在改进中加强思政课教学要把握辩证法[N].中国民族报,2017-04-28(8).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EB/OL].(2017-06-30)[2023-01-1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3/content_5210134.htm.

  [11]刘叶涛.逻辑精神与课程思政[J].教学研究,2022(2):52-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