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地理绘图的地理空间尺度思维的培养论文

基于地理绘图的地理空间尺度思维的培养论文

3

2023-10-07 15:57:41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结合初中地理( 湘教版) 教材内容以及相关教学案例 , 从课前 、课时 、课 后 三 个层面出发 , 探讨教师应当如何指导学生展开地理绘图 , 并且通过持续训练 , 不断提升学生的空间尺度思维

  摘要 : 文章结合初中地理( 湘教版) 教材内容以及相关教学案例 , 从课前 、课时 、课 后 三 个层面出发 , 探讨教师应当如何指导学生展开地理绘图 , 并且通过持续训练 , 不断提升学生的空间尺度思维 。

  关键词 : 初中地理,地理绘图,空间思维,教学探析

  初中地理的教学依托于学生的地理空间尺度思 维展开 , 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 能够 绘制并分析各种图示 , 从其中归纳出有利于学习的 各种关键信息 。 因此 ,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空 间尺度思维 一 直 以 来 都 是 初 中 地 理 教 师 关 注 的 重 点 。通过地理绘图 , 学生不仅能够加快地理学习的 进度 、提 升 实 际 学 习 效 果 , 还 能 借 此 提 升 地 理 素养 。

  一 、指导课前绘图 , 形成空间思维雏形

  有效的课前指导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开展地理绘 图教学 。

  1. 临摹与仿照 , 抓住元素 , 把握框架

  课前预习阶段的地理绘图指导应当遵循学生的 学习规 律 , 由 简 至 繁 、 由 易 至 难 地 为 学 生 设 置 任 务 。教师可将学生绘图任务分成两个部分 , 首先是 “临摹与仿照”。临摹就是让学生以模仿字帖绘图的 方式在原图上进行模仿 , 能够抄写到地理图示上的 每一个元素 , 并且做出相应的笔记 , 达到简单记忆 的 目的 ; 仿照则是教师要求学生看着地理图示上的 内容进行自主绘图 , 能够把握住图示的整体轮廓和 框架 , 使图示大致成型 , 这两项操作能够帮助学生 初步形成空间思维 。

  以初中地理(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为例 。这一章节对中国的地 域特征 、各个省份 、地图板块等信息进行了详细的 介绍 , 其中就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地图以及各个省 份轮廓图”的绘制 。 为了在节省课堂时间 、提升 教师进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思维 , 教师可 以设置“课前绘图指导环节”, 引导学生简单自主地 绘制中国地图 。在临摹环节 , 教师用 A4纸为每名 学生打印出一 张中国行政地图 , 要求学生在地图上 临摹一遍其中的内容并且归结出“地图中具有哪些 元素”。经过整理 , 学生也得到了这张地图中 应 该 具备的元素 , 包括“国界线”“省份 、 自治区 、直 辖 市界”“首都”“省级行政中心”“省份名称”“比例尺” 等 , 还包括我国的领海以及所属海上群岛 。

  相较于临摹而言 , 仿照的难度有一定提升 , 要求学生具备 一 定 的 空 间 尺 度 思 维 以 及 美 术 作 图 能力 , 能够 按 照 地 图 本 身 的 形 状 、样 式 对 其 进 行 还原 , 不能出现明显的偏差 。在一 开始绘制中国行政地图时 , 学生可能无法把握“国家 、省份”的 轮 廓 ,绘制出的图形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 , 教师应当耐心对学生进行指导 , 并且要求学生反复演练 ,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2. 默图与创想 , 清晰全局 、扩展维度

  初中地理绘图预习指导的第二个部分是“默 图与创想”。所谓默图 , 就是学生放下之前所参 考 的地图 , 以默写的方式对地图进行绘制 。学生可以通过对之前预习成果的回忆 , 一 步步将重要内容进行分类展示 , 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记忆效果 ; 创想则是学生对教师所给出的地理图示进行扩展和延伸 ,可以尝试将其投射到立体图形中 , 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

  例如 , 在教学“中国的行政区划”时 , 在默图预习阶段 , 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分成三个层级 。层级一 : 学生能够绘制出中国地图以及各个省份 、 自 治区 、直 辖 市 的 轮 廓 图 , 并 且 能 够 写 出 其 具 体 名 称 ; 层级二 : 学生需要将省份 、 自治区 、直辖市的 轮廓图融入中国地图中 , 形成一 张完整的中国行政 地图 , 并且标明各个行政区 ; 层次三 : 对地图进行 修饰与完善 , 准确填写各个要素 , 使自己绘制出的 地图无限接近于教师所给出的原图 。

  在创想阶段 , 学生则需要对地图的真实情况进 行联想 , 考虑到“地球的球状特性”, 将自己所绘制 出的中国行政地图与地球仪相结合 , 探索“三维空 间”形式下的地图与二维地图的区别 , 让自己的地 理空间尺度思维得到有效增强 。

  二 、丰富课时绘图 , 渲染空间思维意境

  在课堂阶段的地理绘图指导教学中 , 教师应当 丰富绘图的形式 , 并且将学生的绘图与实际情境相 结合 , 渲染学生的思维意境 , 使学生能够从直观的 角度理解地理图示 。

  1. 仿照座位布局 , 展开经纬绘图

  “经纬网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模块之一 。教师可以将经纬网绘制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 活相结合 , 引导学生仿照教室中的座位布局进行图 示绘制 。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 一 节“认识地球”为 例 。 结合这一章节内容 ,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了“仿照座 位分布绘制经纬网图”的课堂任务 。在教学中 , 教 师将讲台作为北极点 , 将教室正后方的读书园地作 为南极点 , 规定 最 中 间 一 排 学 生 所 在 的 位 置 为 赤 道(教室总共有六行六列) , 第二列学生座位为零度 经线(本初子午线) , 并且引导学生展开了相应的绘 图操作 。通过自主操作 , 学生也得出了 许 多 结 论 , 如“每一行之间的经度差为 60°, 每一列之间的纬度 差为 30°”“第三 、 四列的学生处于热带地区 , 第二 、 五列的学生处于温带地区”“第一 、六列的学生处于 寒带地区”“中国所在的位置大概为第四行第二列以 及第四行第三列”。

  本次教学中教师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经纬网图与 学生的座位分布进行了有机结合 , 大幅降低了学生 理解难度 , 使学生获取了许多直观认知 。

  2. 基于教室空间 , 进行气候绘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 气候的研究是一个重点和 难点 。在地理空间尺度思维培养的教学中 , 教师可以将气候与教室空间进行结合 , 组织学生进行空间 绘图 , 以此对气候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 。

  以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 候 类 型”教学为例 。该章节简述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特征 , 以及它们的成因 。结合本章节内容 , 教师可以组织 学生利用教室中的各种物体进行地理位置和气候的 模拟 , 并且要求学生进行绘图 。在模拟热带气候类 型时 , 教师打开教室三 、 四列所对应的 日光灯(对 应赤道地区) 。 在灯光的作用下 , 三 、 四 列 学 生 也 感受到了温暖 ; 在模拟寒带气候时 , 教师打开前后 门(对应 极 地 地 区) , 教 室 中 顿 时 吹 来 一 阵 凉 风 , 一 、六排的学生感到格外寒冷 ; 在模拟“高山 高 原 气候”时 , 教 师 打 开 冷 空 调 , 要 求 一 部 分 学 生 站 立(对应高海拔地区) , 另 一 部分学生蹲下(对应低 海拔地区) 。站 立 的 学 生 明 显 感 受 到 空 调 的 冷 风 , 而蹲下的学生则无法感受到 。此外 , 针对“亚 热 带 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等不同类型的气 候 , 教 师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模拟 , 如用凳子表示陆地 , 地 面则表示海洋 , 使世界各地的气候及成因直观展现 在学生眼前 , 便于学生进行气候绘图 。

  本次教学中 , 教师以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 绘图引导 , 不仅让学生清晰了各种气候的特征 , 还 能够对其进行理论分析 , 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产生了诸多乐趣 。

  三 、注重课后绘图 , 强化空间思维应用

  1. 由文生图 , 锻炼学生转化思维

  要想培养良好的地理空间尺度思维 , 学生就必 须进行图文之间的转化 , 在获取一段文字信息之后 能够将其进行提炼 , 使之成为有益于自身解题的图 片信息 , 进而帮助学生深度剖析例题 , 增强实际解 题能力 。例如 , 讲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 的 气 候”时 , 教师在这一单 元 的 综 合 练 习中 导 入 了 这 样 一道例题 , 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绘图 自主完成 :

  【例 1】春 天 已 至 , 万 物 开 始 复 苏 , 清 明 节 这 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里 , 在之后的 日子里又 会朝着哪个方向移动?

  A. 北半球 , 朝北移动 B. 南半球 , 朝南移动

  C. 北半球 , 朝南移动 D. 南半球 , 朝北移动

  解决这道例题的关键就在于“由文生图”, 从题干中可以提取到的关键信息就是“清明节”, 这 一 天 为“4月 5 日 ”, 学生绘制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中运动的位置图(如图 1 所示) , 就可以清楚了解到“清 明节刚好处于 3 月 21 日 , 到 6 月 22 日期间 , 已经 经历了春分 , 正在朝着夏至靠拢 , 此时的天气不断 变热 , 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北半球而且正在向着北方 移动”, 由此学生也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A。

4CDEDFA3-B979-4b9e-B737-EF62831FB95A.png

  本次课后解题中 , 由文生图就发挥出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 。这次绘图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空间尺 度思维 , 让学生更进一 步掌握了太阳直射点变化及 地球气候改变的特征 。

  2. 平面图竖立 , 培养学生立体思维

  地理空间尺度思维与“三维立体空间”密不可分 , 要求教师在开展地理绘图课后训练指导教学时培养 学生的立体思维 , 让学生能够对题中所给出的平面 图形进行有效解析 , 获取更为直观的立体图示 。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 为例 。这一章节涉及了“等高线”, 主要用于表述海 拔高度的变化 。然而由于二维平面的限制 , 学生很 难直接通过等高线对地图点位的海拔高度进行有效 判断 , 为此在解 题 时 学 生 就 需 要 将 平 面 图 形 进 行 “竖立”, 得到剖面图 。教师在这一章节课后练习中 导入了这样一道例题 :

  【例 2】在等 高 距 为 100米 的 地 图 中(如 图 2 所 示) 的 一 处 悬 崖 , 问 这 处 悬 崖 的 高 度 差 应 该 在 哪 一个区间之内?

E4A86FF8-EDFA-4c62-A519-6E800DD0E3BE.png

  这道例题就困扰了许多学生 , 他们很难直接从图示中做出判断 , 为此 教 师 建 议 学 生“不 妨 将 悬 崖的例题图示绘制出来”。在教师的建议下 , 学 生 成功绘制出了相应的图示(如图 3所示) , 并且做出了标示 , 从其中也可以清晰看出两种极端情况 , 并且得到“悬崖的高度差必然在 200米到 400之间”, 由此学生便能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 。

B1415232-29E2-43ec-B86E-EAEC4AD434F0.png

  四 、结语

  初中地理绘图应当以学生自主操作 、 自主绘图为主导 , 促进学生地理空间尺度思维的有效 发 展 。当然 , 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 教师需要坚持每一次教学并 且 将 空 间 思 维 的 培 养 渗 透 至 教 学 的 每一个环节 ,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地理空间尺度思维能力 。


参考文献

  [1] 田杰 . 初中地理绘图教学 策 略 研 究[D] . 曲 阜 : 曲 阜 师范大学 , 2020.

  [2] 房晓飞 , 徐 毅 . 深 度 利 用 学 生 绘 图 , 扎 实 落 地 核 心 素养 — 以初 中 区 域 地 理 实 践 教 学 为 例 [J] . 地 理 教 学 ,2019(2) : 29-31.

  [3] 周朝阳 . 地理尺度视角下的初中生区域认知模型构建及培养策略— 以初 中 地 理 湘 教 版 教 材 为 例[J] . 地 理 教 学 ,2019(20) : 23-27.

  [4] 张立峰 , 关洁 , 张雪 . 初中学生地理空间转换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 . 地理教学 , 2019(4) : 29-31.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