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合作学习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合作学习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11

2023-08-09 09:23:01    来源:    作者:liuhong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阐述合作学习模式对高中生物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作用及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从三方面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以合作学习模式为突破口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阐述合作学习模式对高中生物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作用及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从三方面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以合作学习模式为突破口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  合作学习  核心素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在积极探究教育新理论和新模式,包括“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这些理论也催生了很多科学的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模式。陶行知先生强调,在教学时,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学会“放手”,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在互通有无中获取更多知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生物学科也需要借助陶行知教育理论,开展积极的合作教学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1c7bf69a22d24233813249005175304f.jpeg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定义和价值

  1.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学生基于小组之间的互助来尝试性地解决某一问题或是某一任务。该模式自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后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行并逐步发展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方式。研究表明,分组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能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2.合作学习的价值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重点强调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内涵是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结合教学实践,合作学习模式所具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是推动合作教学进度的主力军,也是学习的受益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某一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探究知识的本质,也会付诸行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实现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三是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传统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以口耳相传为主,教学氛围沉闷,这与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相适应。但是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需要充分互动,要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这对于转变传统沉闷的教学课堂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生物课程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1.合理分组

  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并在其他同学特长和优势的帮助下补齐自身短板与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放思维、拓展思路。也正因如此,合作学习模式对分组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立足“学优生”与“后进生”相互搭配,注重思维活跃学生与性格内向学生的配合,在小组中既能个性化表达又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互助中,“学优生”带动“后进生”积极学习、全面发展;在互动中,实现同组学生思维解放、思路拓展。高中生物教师还要坚持动态分组原则,也就是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调整组员搭配,确保组员之间的合作保持最佳状态。

  2.营造环境

  好的课堂氛围会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于生物学科的合作学习模式,更需要学生解放双手和大脑。为此,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契合高中生兴趣爱好,为学生创设多姿多彩的合作学习环境,以此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从而让学生更愿意去思考、更乐于去探究。

  3.丰富形式

  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时,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丰富的合作形式中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多样化的形式可以融入更多的学习目标,也能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学习生物知识,在不同合作任务中实现更加高效的合作学习目的。目前,较为高效的高中生物合作学习形式包括常规性的集中讨论、个性化的主题演讲及探究实践活动、问题辩论等,这些为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展示、深度理解及创新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

f9b2aa2d58544ac9b9eb295ac95fa490 (1).png

  三、合作学习模式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

  1.创设良好情境,巧妙提出任务

  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质是让学生基于小组之间的互助来尝试性地解决某一问题或是某一任务,因此提出任务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合作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步骤。一个巧妙的任务设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这一任务的探究获得对所学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结合高中生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创设良好合作学习情境,带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并顺着情境为学生提出合适的任务目标。这样,学生就可以沿着情境中的思路行云流水般顺利地探索和发现方法,从而促使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常见的合作情境包括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自然情境等,这些情境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可以助力学生更好地融入合作中,促进其愿意在合作探究中更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

  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为了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在合作中掌握本节知识点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地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以此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垫脚石”。例如: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是如何产生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人类的呼吸有什么样的异同点?然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肉眼不可见的光合作用过程用软件虚拟地呈现出来,作为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背景,以此帮助学生沉浸到合作学习中去探究这两个问题,进而深入理解本节内容。在合作学习结束之后,引导每个合作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阐述本小组合作探究的主要过程以及获得的最终结论。其他小组结合该小组发言,对问题探究过程及结论不断优化,从而实现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利用本节知识去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实现培养学生生物思维的目的。

  2.注重活动设计,引导思维碰撞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合作”是建立学生之间关系的路径,任务是加强这一关系的工具,那么,设计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形式是实现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时必须严把活动的形式关,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来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自身的思维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散发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光芒,从而引起学生更加激烈的思维碰撞,让学生从中获得成长。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既要立足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能力,保证合作活动可以被学生有效驾驭,又要注重合作活动与学科知识的契合度,能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对生物知识产生深层次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在合作学习中多思考、勤交流,实现同伴间生物思维的碰撞,拓展自身理解生物知识的思路。

  例如,在组织开展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有效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且能相互合作去完成实验活动,进而对植物细胞的功能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也能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把握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内涵。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作为合作探究实验的素材,包括干枯的青菜叶子、腌制的黄瓜、长时间浸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开展实验活动并由组员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去搜集这些实验素材。在实验素材搜集完成后,由组长带领组员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去完成实验,并且结合教材知识去分析细胞吸水或者失水的过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小组成员都要积极表达自己讲解,能提出自己观点,组员之间要相互讨论,制定科学的实验活动方法,并且完成最终的实验报告。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实验活动,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功能会产生深入认识,在思维深处理解植物细胞的特性。

  3.明确教师位置,发挥更大价值

  合作学习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将话语权真正意义上交还给学生,以便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使他们对未知知识踊跃探索和分析,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但这种方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建立起“无师课堂”,而是要让教师更加明确自己在课堂各个环节中的精确定位和价值,并在合适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介入课堂,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更加顺利和高效地学习。在合作过程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学生则扮演的是推动者与受益者的角色,只有学生成为整个合作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合作成效,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以此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发酵工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发酵工程的社会经济价值,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每一个小组自行制定实践活动的方案,主动联系一个发酵行业的企业,然后到企业生产车间中了解发酵流程,学习工人师傅是如何完成发酵过程的。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也可以请求工人师傅给予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小组都要完成一篇实践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对“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应用”等知识的认知,对发酵工程社会价值的了解等内容。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本项实践活动成为推动学生高效理解本节知识的关键举措。

  四、结语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点密集,也很复杂,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贴合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需要。同时,合作学习也能推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正是因为合作学习模式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应用,尤其是能从情境创设、活动设计、角色转换、氛围营造、科学评价等方面着手,深入推动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学科的落地生根。从而进一步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有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黄书光.陶行知的学校变革探索与“生活教育”理论建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3):106-113.

  [2]孙成海.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J].天津教育,2022(27):153-155.

  [3]吴榕灼.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2(19):133-134.

  [4]刘玉,龙主多杰.STEAM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教育观察,2021,10(19):113-115,134.

  [5]杨丽.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培养探究[J].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一),2022,5(13):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