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分层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论文

2023-07-05 13:48:5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和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分层。在分层教学设计中,提高课堂引导性,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数学特点实施实践性分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摘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和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分层。在分层教学设计中,提高课堂引导性,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数学特点实施实践性分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模式;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其中分层教学就是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科学方法,将有助于教学质量提升。
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原则安排分层形式
1.了解学生状态,提高分层针对性
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首先需要对班级内每名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及个人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以往的表现、课堂的实际状态以及学习练习的情况综合考虑,然后根据数据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层级,并结合具体层级设计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通过详细的调查,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初中生的实际能力,设计出高质量的分层计划,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这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而且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点。
例如,教授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第一层为简单层,主要针对那些数学能力较低的学生,教授学生有理数的一种运算,通过复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计算的技巧”;第二层为提高层,主要教授两种或三种有理数计算的法则与方法,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第三层为拓展层,教师除了要全面讲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方法,还要将计算融入到应用中,让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全面学会有理数的计算模式。在不同难度下,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2.结合不同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授课
当前,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变得更加多元化,既要让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不同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安排分层,使学生真正理解不同的数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正式授课前,数学教师应当仔细研究数学课本内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数学知识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既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也要借助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当正式教学时,学生在不同目标、不同形式以及不同内容的分层教学中,可以多角度理解数学,同时锻炼思维、语言、分析等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教授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时,教师按照不同目标开展教学工作,第一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组成”和“三角形的分类”,第二层主要让学生学会计算“三角形的角”等知识与技巧,第三层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三角形的关系,这样教师根据三种不同目标,实施不同形式授课,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了解“三角形”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效率。
二、提高课堂引导性,让学生自主研究
1.设计引导问题使学生高效学习
陶行知教育思想主张“六大解放”,即教师要让学生的头脑、双手、时间、空间等完全地自由化,让学生能够自由自在地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分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层级的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并根据数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引导性的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初中生更加自由自在地讨论数学,也可以大大提高问题的引导性和探究的针对性以及准确性,进而大大提高数学教师分层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教师按照难度将教学分成两至三个层级,而后对每一个层级的学生提出问题,比如第一层学生主要研究基础知识,大家通过合作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系数等基本内容”,了解什么是方程;其次,第二层为“解题计算层”,教师给出计算题或者应用题,让学生先自主研究,一方面发散学生思维,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方程的解题过程有初步了解”;最后,教师针对自主研究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详细教学。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可以依靠合作自主了解“方程”知识,同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当教师开展教学时,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效率。
2.利用信息工具实施引导性课堂教学
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要求,数学教师需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在日常工作中,通过高质量的引导式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会数学,并且帮助学生掌握具体做法。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授课。当前,信息化教学已经充分渗透到教育领域中,数学教师在授课前不仅需要根据分层教学内容制作信息化课件,将每一个知识点以动态化和立体化的方法展示出来,还要寻找网络中的真实案例,让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快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并且在观看案例时,能够学到数学使用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制图工具以及网络搜索工具制作分层教学课件,第一层为基础内容层,教师利用制图工具将“旋转”“中心对称”“平行四边形”等知识以“动图”的形式展示出来,第二层为生活运用层,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索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实际案例,这样在授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两个层级的课件,让学生既能够轻松地掌握图形方面的知识,也能引导学生在观看案例时,掌握图形的运用方法。
三、结合数学特点实施实践性分层教学
1.开展游戏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兴趣
在陶行知的主张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实现“在劳力上劳心”,即注重学生“手脑并用”。为了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主张,数学教师可以开展“数学游戏化”分层教学,以此增强数学的实践性,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备课阶段,数学教师除了要对教学计划进行分层以外,还需要结合分层的具体内容安排对应的活动,将分层后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当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手脑并用”,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同时锻炼他们的不同能力,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地发展。
例如,教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教给学生,然后为了提高不同学生学习的效率,可以试试“分层游戏”。第一层为“轴对称基础绘画游戏”,学生与同桌之间随机给出图案,学生需要利用“轴对称”知识进行绘画。第二层为“生活轴对称图形绘画游戏”,学生需要画出生活物品,并根据“轴对称”内容画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这样既有效增强了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实际运用。
2.实施生活情境授课,提高课堂真实化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中,第一条就是“生活即教育”,教师应将生活与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师实施分层授课时,可以在课堂中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分层教学的计划准备教学内容,将生活物品、生活事件以及生活案例等相关内容带入到课堂中,同时开展实践性、活跃性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会数学对生活的作用,掌握数学使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与数学水平。
例如,教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主要教授学生“数据”这一最为基础的内容,第二层级主要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据的收集”等内容。在正式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比如“大家在自己的层级中实践研究每个家庭成员的用水情况?”以及“如何优化用水量过多的情况?”第一层级学生需要完成第一个活动,第二层级学生需要完成两个活动。这样的方法将“数据”知识具象化,通过更加生活且实际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并且提高优化数据和运用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水平。
四、重视评价工作,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1.在课堂中进行即时性科学评价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有“四种精神”,其中包含了“大爱精神”与“奉献精神”,这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关爱,使学生能够更加亲近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的评价环节,一方面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与交流性,另一方面利用高质量的点评工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与鼓励,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不过,每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不固定,因此数学教师不能实施“统一”的评价工作,可以利用分层进行课堂点评。
例如,教授苏科版九年级下册“锐角函数”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并预留出一定的时间开展分层课堂评价,教师针对课堂上更加专注,更加用心的学生,需要积极夸奖,并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顺利掌握“正切”“正弦”“余弦”等知识;而对于课堂状态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要责骂,而是询问影响状态的原因,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遇到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让学生尽快恢复状态。通过分层评价,学生将更加喜欢数学教师,有效拉近了师生距离,将逐渐提高教师后续教学的工作效率。
2.通过分层方式点评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后续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利用作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点评工作,仅仅关注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却没有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以及具体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样会打击很多学生的自信心,无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作业练习,导致初中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的练习环节,并且利用分层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合理化评价。
例如,教授苏科版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后,很多学生无法高效地完成课后练习。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对应的解决办法,利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关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那些可以高效完成“二次函数”作业的学生,教师要表扬他们,进一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
五、结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积极开展分层模式教学,根据多样性的原则,运用引导性、直观性、生活性、趣味性等方式开展具体的分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参考文献
[1]彭昌礼.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分析[J].吉林教育,2016(1):73.
[2]王磊.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2):46-47.
[3]王兆新.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0(15):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