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合作学习的探究与实践论文

2023-07-05 13:43:0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未来社会对人才有着更丰富、更宽泛、更高的要求,教育需要改革,中学教育质量需要加强,历史学科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合作学习作为有效、趣味的学习方式,被广泛引入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在“育智”和“育人”方面都有着不错表现。
摘要:未来社会对人才有着更丰富、更宽泛、更高的要求,教育需要改革,中学教育质量需要加强,历史学科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合作学习作为有效、趣味的学习方式,被广泛引入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在“育智”和“育人”方面都有着不错表现。
关键词:中学历史;合作学习;小组合作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学科知识扎实,更需要学生本身积极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成熟的学科素养、极高的综合素养。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由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向下“传达”,经由教师转化后实现学生对教学的体验,从而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教师的转化极为重要,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培养也是检验一节课堂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那就要求教师意识要优化、教学模式要科学、教学手段要合适。中学历史教师要本着切实匹配学生学习需求、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思想,从教学转化这一阶段进行思维和教学模式转变,给予学生有目标、有节奏、有方法、有氛围的历史学科学习。
统编版中学历史课本在学习内容设置上,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多元性、实践性等特点,在促进学生合作方面也有所倾向,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本设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实现课程标准向学生课堂的最优转化。合作式学习的出现,经过创新和融合为教学模式提供新鲜血脉,也使学生人文素养、创新素养、探究素养、交流素养等获得提供可能。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应用的价值取向
1.促进教师课堂开展,减轻学生课堂负担
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历史教师活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交流沟通中进行思考与学习。历史学科的学习相较于其他学科,时间性、延伸性、复杂性彰显更为强烈,事件背后的成因与历史事件在时间轴上的前进,是中学历史学习的重中之重,而中学生在历史事件、历史进程、事件背后的原因等方面的学习中,会由于时间跨度、历史背景等原因,存在抽象的难懂和困难的记忆。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使师生、生生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在良好、专注的课堂氛围中具象化历史知识,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事物认知习惯。这都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成倍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理解“n+1”倍的知识。
2.培养核心素养,回归教育初心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表明,教育的改革必须落脚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历史学科的学习不能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掌握,即教育要回归“育人”的初心。过重的学科学习负担是不可取的,这也不符合近几年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双减”政策等的要求。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需要摒弃以往学科教学中的缺点,如学生素养培养的忽略等。合作式学习发展而来的合作探究式教学,以合作交流的方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团建中进步,实现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学生素养的“双培养”,让中学历史教学回归“育人”的初心。
二、合作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合作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应用的模式是以问题为引入,在历史教师的调配与设计之下,通过小学合作学习、组间交流学习、师生探讨学习等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保证课堂的生动性、教师的创新性和学生的主动性,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中介,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建设者完成历史课堂。
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中,教师常以学科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目标,忽略了学生学习行为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这样导致教学方式的选择错误和课堂氛围无法保证,学生消沉,课堂效率偏低。因此,合作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应用时,教师首先要把握的就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即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以此教师科学、合理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频率合适的互动环节成为课堂的核心,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表达机会和互助共赢的学习思想。所谓“树以根为生”,教学目标就是课堂实施的“根”。
2.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合作探究
“学则需疑”,历史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加持,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相对枯燥无味的。因此,历史课堂首先要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而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对历史知识产生好奇心、探索欲。因此,合作学习想要有效开展,也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教师合适的引导和交流环节的设置,激发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拥有质疑、提问的思维和能力,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学习的方式,去探究和解决,在学生思维和行动上实现“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解决”三者的统一。也就是说,中学历史合作学习要向“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方向发展和建设。
3.情境创设的融入
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心理和思维,或者可以说,人的心理和思维都是在进行实践活动时获得培养和提升的。而情境创设就是在课堂上有效进行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合作学习时,有了教学情境设置的背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同的思考氛围,可提高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效率。历史教师可根据历史事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历史事件还原、历史人物内心探索等方式,打破原有的、僵硬的、单方面的师生交流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激发学生认知冲突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知识教学、思想交流和素质培养。
4.与单元整体教学的融合
该策略是将小组合作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结合起来,以单元内容为合作活动设计框架,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开展小组成员讨论、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或者竞赛,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知识联结的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历史教师可以以近现代史中的“会议”为单元,展开主题教学活动。可通过设定“会议精神”主题演讲赛,通过学习小组划分,让小组成员围绕演讲主题展开知识整理和资料收集,帮助学生深入历史事件,把握“会议精神”的真正内涵。
三、结语
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应用,是新课标背景下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其可以促进教师课堂开展,减轻学生课堂负担,让历史学科的教学回归教育“育人”的初心。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一教育目标,通过问题导向、情境创设、单元教学等融合,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钦华.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高考,2020(21):46,48.
[2]何少柔.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2.
[3]周银寅.基于单元视域下历史课的活动环节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