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线上教学视角下术科生和学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

线上教学视角下术科生和学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

12

2023-06-20 14:12:1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9项简易患者健康问卷和压力信念量表,对上海体育学院的217名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重点比较并探索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术科生和学科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线上教学期间不论学生类别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且术科生和学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性,学科生抑郁和焦虑的评分均高于术科生;抑郁、焦虑与消极压力信念呈正相关,与积极压力信念呈正相关。

  摘要:文章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9项简易患者健康问卷和压力信念量表,对上海体育学院的217名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重点比较并探索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术科生和学科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线上教学期间不论学生类别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且术科生和学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性,学科生抑郁和焦虑的评分均高于术科生;抑郁、焦虑与消极压力信念呈正相关,与积极压力信念呈正相关。

  关键词:术科生;学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一般被称为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其在教育领域中指的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1]。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应用[2]。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线上教学有着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3]:线上教学汇集了各地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极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教育对学习时间的严格要求,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安排学习。基于线上教学的这些优点,加上大环境的影响,各级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探索线上教学的路径和办法,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年级、不同家庭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学界不仅对线上教学的实施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还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

  此前,关于调查线上教学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研究发现,近一半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的负面情绪,且以抑郁、焦虑和(或)压力过大为主,这可能与长时间通过手机和网络进行社交娱乐和心理压力应激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4]。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的高校学生在认知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界环境变化也更敏感。学习模式的改变等应激事件对大学生作息的规律性产生冲击,导致睡眠节奏不规律,这不仅会导致免疫力降低[5-6],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症状,其中家庭经济状况较困难的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较为明显;患有严重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学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最为严重[7]。有研究发现,网课教学期间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与压力负性情绪检出率较高[8]。线上学习时,大学生的抑郁等症状和压力水平高于正常线下教学时期[9-10]。根据以往应激事件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应对应激事件的经验,从而导致情绪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同时由于缺乏一定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容易受来自多方的信息暗示,导致一些冲动行为的发生[11-12]。据上,可以发现,处于线上教学和心理应激状态的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都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对此,学校需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以降低负性情绪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拟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7-item Scale,GAD-7)、9项简易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aire-9 items,PHQ-9)和压力信念量表(Beliefs About Stress Scale,BASS)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及应对方式调查,旨在探讨线上教学期间术科生和学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从而为今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软件设计在线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采用微信线上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上海体育学院(以下简称“学院”)2022年上半年参与线上教学的学生进行随机采样。通过软件设置每道测试题均为必填内容,通过答题IP控制、逻辑检查和作答时间限制控制质量并剔除异常的问卷。共回收217份大一到大四学生的问卷,问卷回答均有效,平均年龄为20.59±1.52岁。其中,男生105名(48.4%),女生112名(51.6%);术科生103名(47.5%)[男生66名(64.1%),女生37名(35.9%)],学科生114名(52.5%)[男生39名(34.2%),女生75名(65.8%)]。总计大一学生49名(22.6%);大二学生44名(20.3%);大三学生75名(34.6%);大四学生49名(22.6%)。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大学生被试的性别、年龄、年级、类别(术科生或学科生)等基本信息,了解其应对压力的方法(如听音乐、上网、玩游戏等休闲放松方式;体育运动;学习;桌游;其他)。

  1.广泛性焦虑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共设置7项内容,采用0~3分四级评分[13]。该量表可用于有效地筛查广泛性焦虑症可能病例,其作为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推荐的量化评估标准[14],用于评估个体过去2周焦虑症状的发生频率,在此前的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5]。

  2.9项简易患者健康问卷。9项简易患者健康问卷共有9项内容[16],采用0~3分四级评分,总分越高代表抑郁症状越严重。该问卷用于筛查和评估抑郁症状,被作为美国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在北美广泛使用。PHQ-9已经被翻译为中文,且在我国成年人及青少年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已经得到证实[17]。

  3.压力信念量表。压力信念量表共有15项内容,包含三个维度:消极压力信念(8项)、积极压力信念(4项)、可控压力信念(3项)。采用1~4分四级评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4=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表示该信念越强。分别计算三个维度的得分,其中每个维度得分与该信念呈正相关。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被试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已经得到证实[18]。

  (三)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评价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的相关程度。

  二、结果

  (一)线上教学期间大学生应对压力方式分析

  由数据分析可知,在线上教学期间,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依次是听音乐、上网、玩游戏等休闲放松方式(82.95%);体育运动(75.12%);学习(63.13%);桌游(38.25%);其他(19.82%)。其中,术科生选择听音乐、上网、玩游戏等休闲放松方式的有84人(80.77%);选择体育运动的有79人(75.96%);选择学习的有59人(56.73%);选择桌游的有43人(41.35%)。学科生选择听音乐、上网、玩游戏等休闲放松方式的有96人(84.95%);选择体育运动的有84人(74.34%);选择学习的有78人(69.03%);选择桌游的有41人(36.28%)。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被调查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的平均分为16.37±5.91分和11.91±4.95分。按照标准评分,在线上教学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呈现出中度抑郁和焦虑状况。其中,术科生的抑郁评分(15.06±5.73分)和焦虑评分(10.87±4.40分)均低于学科生的抑郁评分(17.60±5.83分)和焦虑评分(12.89±5.25分)。

  (三)术科生与学科生t检验分析

  如表1所示,术科生(t=-3.234,P=0.001)和学科生(t=-3.69,P=0.002)在抑郁、焦虑的评分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03fc600e25ca11013e39915ce801.jpg@1280w_1l_2o_100sh.jpg

  (四)大学生抑郁、焦虑与压力信念相关分析

  如表2所示,抑郁与焦虑、消极压力信念呈正相关(r=0.837,0.747,P<0.01),与积极压力信念呈正相关(r=0.148,P<0.05),焦虑与消极压力信念(r=0.764,P<0.01)和积极压力信念(r=0.764,P<0.01)呈正相关。

  (五)抑郁与焦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如表3、表4所示,类别(术科生或学科生)会对抑郁(t=3.61,P=<0.01)和焦虑(t=3.33,P=<0.01)产生显著影响。但性别并不会对抑郁和焦虑产生影响。且VIF值均小于5,即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同时D-W值在2附近,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并没有关联关系,模型较好。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三、讨论

  (一)线上教学期间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分析

  首先,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学院本科生,从表1至表4中的数据可以发现,不论是在术科生还是学科生群体中,选择以听音乐、上网、玩游戏等休闲放松方式应对压力的比例均超过80%。线上教学期间,活动场所受限,是大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尤其针对学院办学的特殊性,无法进行线下授课对术科生的影响较为严重。有研究发现,有近半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和(或)压力等负性情绪,有超过70%的术科生和学科生在线上教学期间会选择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体育锻炼。这可能与体院自身性质、学校氛围、学校设施环境,以及学生群体类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往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表现出更少的焦虑,这与体育活动的特点密切相关[19]。运动的频率对缓解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有显著效果,特别是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更利于缓解大学生的焦虑[20]。体育锻炼可帮助大学生选择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较少或不选择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这表明体育锻炼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1]。

  本研究发现,学科生选择学习的比例高于术科生。这可能与术科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难度及学业要求区别于学科生有关。具体来说,高考对术科生和学科生的要求就存在一定的差别,着重点也是不同的,术科生更重视的是专项成绩,其次才是学业成绩,而对于学科生来说,学业成绩是高考的唯一指标。另外,就毕业要求来说,学科生的专业课难度、毕业论文质量和英语等级考试分数等均高于术科生;从竞争力来说,学科生群体的总量远大于术科生,这就意味着学科生的竞争压力较大。除此之外,拥有一技之长的术科生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而大多数学科生可能会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故会选择备考公务员、研究生等。概言之,由于社会等多方面对学科生的要求,学科生的学习动机会高于术科生。

  (二)术科生和学科生的心理状况差别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线上教学期间术科生和学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性,且术科生在抑郁和焦虑评分上均低于学科生。这可能与术科生的专项课特征和运动习惯有关。线上教学限制了术科生的活动环境,同时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缺失了教师示范及尝试的机会;而对于学科生来说,上网课等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容易适应,因为环境变化导致的应激程度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抑郁与焦虑、消极压力信念、积极压力信念呈正相关;焦虑与消极压力信念和积极压力信念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表明,不同的学生类别会对抑郁和焦虑产生显著影响,但性别并不会对抑郁和焦虑产生影响。这与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中表述的性别因素在自评抑郁量表中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论相吻合[22]。

  研究结果表明,术科生和学科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对于术科生而言,抑郁和焦虑的来源可能是没有足够的器材和场地练习体育专项,缺乏专业教师的现场指导,担心体育成绩、熟练度下降,以及相关体育比赛无法按时参加等。学科生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原因可能是线上学习效果不佳、宿舍学习氛围不足等。线上教学措施会打乱学生的学习节奏,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等。值得注意的是,术科生抗抑郁和焦虑的能力高于学科生。这可能与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学会控制波动情绪,调整不良心态,从而提升心理承受力有关[23]。并且术科生在相关专项课上一般更重视技能的掌握而忽略成绩,再加上注重对学习目标定向的培养,使得其不论输赢均能获得乐趣。而对于学科生来说,他们常需要设定成绩定向目标以达到应试要求,而成绩定向会引起更多的焦虑,导致其往往更在乎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乐趣。

  (三)线上教学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根据表1至表4数据,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了解外界时事新闻的渠道相对较少,他们获取的信息大多数来源于网络。网络平台是公众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互联网上有大量的信息和平台,故有32.6%的学生选择通过互联网了解和获取相关知识,有33.3%的学生认为网络是第一时间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24]。但很多媒体会为了吸引流量而夸大其词,甚至出现不实报道,这在无形中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使其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已有研究发现,传播过不实新闻的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会受到更多影响[25]。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听到谣言时,受到其中的情绪感染,学生因难辨别信息的真伪,会出现好心分享反而加剧谣言传播的行为[26]。

  第二,线上教学限制因素。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并积极响应政府工作,学校会采取线上教学管理制度。这使得学生活动范围严重受限,日常生活模式也被打乱,由此,学生难免会出现压抑感,很容易产生抵触和不良情绪等心理问题。有研究发现,由于学生对教师课前准备和线上教学不满意,每天线上学习时间短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压力负性情绪。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认为线上教学的优点主要在于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不仅网络条件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的直播进行学习,网络条件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点播、回看进行学习,同时想要查漏补缺的学生亦可以通过回放进行二次学习。另外,线上教学还可通过学习平台进行私下提问或实现师生互动,这不仅为比较内向的学生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但也有学生也认为,线上教学存在缺少学习氛围、教学缺少监督、通过电子设备学习太累,以及教学平台不统一,需要多个教学平台来回切换等弊端[27]。

  第三,个体自身因素。目前,相关数据显示,每年考研人数都在大幅增加且各种各样因素导致的失业率也在大幅增加,故很多大学生存在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同时,因线上教学制度的限制,学生面对面倾诉的时间和次数会减少,负面情绪也会随之累积。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出现性格缺陷、人际关系紧张、情绪管理差等心理问题的概率也很高。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学生独自在家里通过电子设备学习,彼此之间无法真正掌握对方的情况,教师也不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监督,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容易受周边环境干扰而分散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28]。

  总之,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学院的本科生,且由于体育学院办学的特殊性,所以此次研究结果不足以代表当代大学生群体。此外,本研究没有具体分析术科生和学科生的压力来源是否存在不同,无法明确造成其压力的具体原因;研究前未评估研究对象的初始抑郁和焦虑水平,不能完全确定是否存在线上教学管理制度造成其心理健康状况异常状况。另外,本研究没有进一步探讨研究对象对应激事件的认知水平,即是否存在错误认知的问题,这也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抑郁患病程度。

  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调查造成术科生与学科生应对压力方式不同的原因,了解是否与他们应对同一应激事件的压力信念不同有关,或者是否与两者间成长经历的不同有关,这都是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的方向。此前有研究发现,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的认知度越高,往往出现轻度焦虑的风险越小,说明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越全面,其心理状态越好,越能积极应对压力[29]。因此,增强大学生对外界新兴事物的了解认识程度是十分关键的。合理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在传播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防范和认识水平。同时,高校应建立动态心理健康监测制度,即定期发放相关问卷了解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另外,教师可开设线上心理疏导课程,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最好通过匿名的方式让学生与心理教师连线或以匿名写信的方式进行投稿,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缓解尴尬,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纵观全局,对大学生来说,其应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充足睡眠,且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要及时向同学、教师、家长及专业人士请求帮助;对学校来说,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室及一些休闲娱乐场所的设施,增加心理咨询师或教师的比例,同时积极开展线上趣味心理知识竞赛或心理讲座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6-113.

  [2]刘佳.“直播+教育”:“互联网+”学习的新形式与价值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1):52-59.

  [3]崔裕静,马宗兵,马凡.网络直播作为慕课学习支持服务的模式及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2):110-115.

  [4]韩拓,马维冬,巩红,等.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1):132-136.

  [5]IRWIN M R,OPP M R.Sleep health:reciprocal regulation of sleep and innate immunity[J].Neuropsychopharmacology:Oficial Publication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17,42(1):129-155.

  [6]GULIA K K,KUMAR V M.Importance ofsleep for health and well-being amidst COVID-19 pandemic[J].Sleep and Vigilance,2020,4(1):49-50.

  [7]刘海娟,陈菊,赫子铭.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5):168-173.

  [8]金岳龙,常微微,常鑫,等.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在线学习期间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4):574-578.

  [9]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2):171-176.

  [10]张驰,曹慧,黄紫薇,等.大学生心理灵活性与负性情绪和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11):868-874.

  [11]谭晓东.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2]李虹.健康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3]SCHALET B D,COOK K F,CHOI S W,et al.Establishing a com-mon metric for self-reported anxiety:linking the MASQ,PANAS,and GAD-7 to PROMIS Anxiety[J].Journal ofAnxiety Disorders,2014,28(1):88-96.

  [14]SPITZER R L,KROENKE K,WILLIAMS J B W,et al.A brief mea-sure for assessing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the GAD-7[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6,166(10):1092-1098.

  [15]项喜兵,莫昊风,何强勇,等.PHQ-9和GAD-7量表分析下的脑瘫儿童家长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2018,33(6):499-501.

  [16]胡星辰,张迎黎,梁炜,等.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在青少年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4):357-360.

  [17]廖力维,方乐,许晶晶,等.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J].预防医学,2019,31(3):284-288.

  [18]潘登,马诗浩,王优,等.压力信念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4):722-725,730.

  [19]黄德沂.体育锻炼对我校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78-79.

  [20]薛兰慧,李焕玉,安冉.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压力应对的关系[J].运动精品,2021,40(10):86-87,92.

  [21]沈翔.运动干预和运动-认知干预对大学生压力应对及心理承受力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0):76-82.

  [22]匡征凌,郭凯文,刘蔚坷,等.武汉某高校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知识认知及心理状态的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20,20(3):283-285,288.

  [23]李雨丰.高中体育与情商教育的融合[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47-48.

  [24]林桦,姚玲玉,张睿思,等.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调适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7):1-2,4.

  [25]左方一,王宁.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J].情报探索,2022(1):41-47.

  [26]李佳钰,张小丽,杜倩,等.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谣言的传播与心理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3):41-48.

  [27]徐宏凯,谢洁,杨挺,等.新冠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情势解析及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11):102-111.

  [28]郭卫云,曹新江,张坤朋.新冠疫情期间高校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3):90-91.

  [29]郜紫东.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8):6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