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考题梳理归纳,四步透视教学探讨——以氧气的制取实验为例论文

2023-06-15 13:59:3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氧气制取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实验探究与解题分析中,要引导学生从原理入手,掌握实验方案与设计,合理分析实验流程,完成应用解析。本文立足考题开展问题分析,并总结实验探究的四步透视方法,进行知识梳理归纳,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思考,获得能力的提升。
摘要:氧气制取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实验探究与解题分析中,要引导学生从原理入手,掌握实验方案与设计,合理分析实验流程,完成应用解析。本文立足考题开展问题分析,并总结实验探究的四步透视方法,进行知识梳理归纳,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思考,获得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化学;氧气制取实验;考题;四步;教学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气体制取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难点,以其为基础命制的考题常作为中考压轴题出现。探究教学中要注意梳理考点,讲解方法,开展思路引导,让学生充分透视考题考点,掌握问题的解析策略。下面以氧气的制取实验为例,探究考题,探讨教学。
一、考题再现,解析突破
考题:(2022年山东聊城中考卷)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一集气瓶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主要操作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收集并验满气体;③装入药品;④组装仪器。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4)F是密封良好充满空气的单气阀充气袋,现用F收集一袋较纯净的氧气,则导气管口b、c连接之前需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
解析:(1)该问题考查实验仪器识别。由图可知,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2)该问题考查氧气的制取、收集装置选取,需要根据实验原理及药品状态来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来确定收集装置。
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案,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故发生装置可选A,而氧气不溶于水,同时密度比空气大,故可选用向上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因此收集装置可选C或E,所以答案为AC或者AE。
(3)该问题考查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原理,以及实验流程。对于化学原理,需特别关注两点:一是化学反应的状态,二是特殊生成物的状态符号,如沉淀、气体。而对于化学实验的流程,严格按照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填装药品→气体收集、验满的先后顺序来进行。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步骤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收集并验满气体,所以顺序为④①③②。
(4)该问题考查氧气收集的注意事项,应用性较强,需从气体纯净性视角进行分析,显然需要排空收集装置内的杂质气体。
现用F收集一袋较纯净的氧气,则导气管口b、c连接之前需排尽充气袋内的空气,才能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评析:上述是关于氧气制取的实验探究题,题设四问,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命题考查,涉及实验仪器的辨识、实验装置的选取、化学原理分析、实验流程排序,以及气体收集分析。考题具有以下四大特点,具体如下。
一是考点覆盖广,涉及气体制取实验的全考点。
二是采用装置选用模式,实验中给出多套实验装置,具有一定的拓展性。
三是考查多样化,从两种氧气制取方案来考查,包括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四是紧密结合应用,如利用装置F气囊来收集氧气。
二、四步透视,教学探讨
上述基于氧气制取实验构建问题,多视角、多考点全面考查相关知识。问题涉及化学原理分析、实验装置选用、实验流程安排、气体收集等。对于气体制取实验,教学中可采用思路指导的方式,通过四步探究进行实验透视,从考点知识、逻辑分析、辨析探究等方面来提升学生。四步透视,即立足化学原理,确定实验方案;把握装置特点,辨析化学装置;关注实验过程,开展实验分析;紧密联系实际,实验应用探究。
(一)立足化学原理,确定实验方案
化学原理是实验开展的基础,对于气体制取也不例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解读化学原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构建实验方案,引导分析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化学原理的物质装置状态,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的物理性质;二是确定化学反应的发生条件;三是实验室气体常见的制取原理。
以制取氧气为例,实验室制取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从实验原理、物质状态、反应条件等方面来对比呈现,如表1所示。探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列表分析,全方面地呈现化学原理,为后续的实验方案、装置确定打下基础。
(二)把握装置特点,辨析化学装置
化学实验的装置具有鲜明的特点,对于不同的实验方案需要选用对应的装置。以反应装置为例,要引导学生从以下两点来选取装置:一是物质状态,如固液反应、固固反应、液液反应所选用的装置均有差异;二是反应状态,试管、坩埚可直接加热,而锥形瓶、烧杯则需要垫石棉网。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基于化学原理来确定实验装置,同时对实验装置进行比较分析。以本实验的氧气制取为例,对于原理1和2的固体加热制取方案,可选取右图2的装置A,而原理3的“固体+液体”常温下的制取方案,可选取右图2的装置B。同时,教学中要拓宽学生思维,多样化实验装置,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实验装置,以氧气制取“固体+液体”常温下的制取方案为例,有以下三种实验装置设计,对于不同装置有如下特点。
(三)关注实验过程,开展实验分析
实验过程是实验探究的关键环节,流程安排的合理性关系到实验成功与否,探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晰实验步骤,掌握实验要点,合理根据实验流程来分析实验。包括实验现象、气体收集装置、实验异常等。
对于本实验的氧气制取,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时,实验步骤可分为七步,概括为七字:查、装、定、点、收、移、熄,内容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
(1)查: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填装药品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
(5)收:收集气体
(6)移:将导管移出槽
(7)熄:熄灭酒精灯实验要点:
要点1: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受热飞溅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要点2:先用酒精灯外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试管内的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要点3: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倒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教学中,让学生铭记实验的七字流程,理解流程的内在逻辑,同时深刻理解上述三大实验要点,理解要点的内在原因,指导学生规范实验,合理分析实验操作。
(四)紧密联系实际,实验应用探究
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生活中取材设计实验方案,二是将化学反应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应用视角开展实验探究,以氧气的制取实验为例,引导学生从“替代”视角来分析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思考实验所需药品在生活中的替代品。
二是思考实验所用仪器在生活中的替代品。
三是思考气体验满方法的替代方式。
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了解工业上的氧气制法,包括制取方法及制取原理。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让学生掌握原理,了解流程。
(1)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
(2)过程(见图3)。
三、总结思考,提升能力
氧气制取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从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流程、气体制取视角开展实验分析,总结探究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上述所总结的思路指导策略、四步透视方法,可有效引导学生把握实验要点,掌握分析方法,逐步培养实验分析思维。教学中可合理设置实验操作、思考分析、总结归纳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但世辉,李茂炽.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不足以及应然路径分析[J].中学化学,2022(07):12-16.
[2]曾柳萍.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分组实验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02):7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