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激发生命潜能理念的教育体系建构——厦门市金尚小学“点燃教育”的探究与实践论文

基于激发生命潜能理念的教育体系建构——厦门市金尚小学“点燃教育”的探究与实践论文

2

2023-06-14 13:39:3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点燃教育”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以激发生命潜能为核心,以“培养人、发展人”为宗旨,让每个儿童在唤醒、催生、指引下,激发梦想,开发潜能的办学理念。它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体,是建立在培养人、发展人的理念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模式创新与探索。

  摘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点燃教育”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以激发生命潜能为核心,以“培养人、发展人”为宗旨,让每个儿童在唤醒、催生、指引下,激发梦想,开发潜能的办学理念。它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体,是建立在培养人、发展人的理念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模式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点燃教育”;激发潜能;体系构建

  学校教育应该坚持以生为本,优化管理方式,创新育人模式,激发生命潜能,成就学生未来,奠定幸福人生。厦门市金尚小学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围绕“培养人、发展人”的中心任务,实施德育为先、课程为体、课堂为重、教师为本、评价为手段的策略,探索形成融点燃德育、点燃课堂、点燃课程、点燃教师、点燃评价于一体,基于激发生命潜能的“点燃教育”,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取得新成效、新发展。

  一、“点燃教育”的基本内涵

  “点燃教育”的核心理念:激发潜能,点燃人生。教育教学策略表现为激趣、授渔、照亮。其要义为:第一,教育者承认并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具有发展可能性的种子——没有不能教的学生;第二,在遵循人的普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分析判断个体的独特差异,找准个体在不同阶段不同空间闪现的个性化向好发展的燃点;再次,即时对准燃点,以符合教育规律性与未来社会发展性的智慧之火点亮个体潜能,点燃个体智慧光芒;最后,在“点燃”循环实践中螺旋式升华个体自我燃烧的自觉和自我照亮的渴望。一句话,“点燃教育”指向个性的潜能与多元,指向个性的即时与充分发展,使个性存在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与幸福体验成为一种燃烧的过程。

  二、“点燃教育”的理论支撑

  “点燃教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理论支撑。

  一是基于哲学理论的支撑。《论语·阳货》中,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的“性善论”思想。宋代理学大家程颐评价说:“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在国外,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点燃”。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他认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点燃心灵、发挥天赋和才能。

  二是基于心理学的角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都有可能获得某方面的专长。这些理论启示人们:在“点燃教育”实践中,个体的不断升华将进一步促成自我燃烧的自觉和自我照亮的渴望,创造幸福人生。

0103fc600e25ca11013e39915ce801.jpg@1280w_1l_2o_100sh.jpg

  三、“点燃教育”的体系建构

  (一)点燃德育:芬芳德育亮心灯思想培植立信仰。结合学科教学,融知识传播、智能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等于一体,落实课程思政;开展每月一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教育活动品牌。结合清明节、儿童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等传统节日和活动日,开展读红色书籍、讲英雄故事、颂英雄诗篇、写英雄诗抄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砥砺品格。

  养成教育导行为。制订《德育常规细则》,明确行为常规的评价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知要求;通过常规训练月、每周一主题、评选文明班级、最美班级等活动,点燃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形成行动自觉。

  社会实践唤责任。通过开展学雷锋、垃圾分类、重阳节敬老等多样化的假日小队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照亮他人的成就感,增强社会责任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夏令营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发展兴趣特长,触发个体在不同时空的燃点。

  网络社区育担当。探索“互联网+”的校园网络社区建设,建成集德育、教学、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学习社区平台。开设线上投票社区,结合线上投票与线下评比,引导学生参与文明班级、美德少年等评选,培育学生的担当与责任;开设校园博客等德育网络社区,传播真善美,点燃学生向上向善的火种;开设集邮天地社区、两岸一家亲社区等特色文化网络,传播家国情怀。

  家校携同助成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创造性地开展家校之约、家长义工(志愿者)、周末阳光家庭读书沙龙、家长漂流日记、家长一日驻校办公、家长俱乐部等活动,探索家校携手、共舞阳光、和谐共好的家校协同育人新路子。

  (二)点燃课程:多元课程培素养

  基础性素养课程校本化。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从学科角度出发,提炼出有学科特色的核心素养必备能力,将核心素养学科化。倡导个性化教学特色,以单元为单位,开展大单元统整教学,对教材进行校本化处理。借助信息技术,创建校本化学科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的翻转课堂等教学提供支撑。落实以学科为本位的基础性素养课程校本化,培育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展性素养课程多样化。开设以学科素质拓展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的潜能;举办学科节,推进课程活动化,引燃学习激情。开发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满足学生自主性的选择与兴趣需求,点燃兴趣特长。通过建立工作坊等方式,建设纸艺、集邮等特色校本课程,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艺术素养。引入社会力量,开办武术、啦啦操、数独、围棋等特色课后活动,延伸学校课程。多样化的发展性素养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点燃潜能与天赋。

  融合性素养课程拓展化。以项目为依托,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学科知识的跨学科融合,使教学相得益彰;以学习小分队为依托,开展跨时空的课内外融合,促进课内外实践相辅相成,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融合地方历史文化等资源,开展跨空间的家、校、社会融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通过对各种课程资源的科学整合、拓展,将学校教育显性课程与社会生活的隐形课程相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点燃课堂:高效课堂闪智慧

  激“趣”——唤醒乐学之心。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爱学乐学。一是激发知识内在之趣。教师文本解读既关注核心素养,又关注文本特征,挖掘知识内在之趣。二是激发教学设计之趣。针对目标设计教学和学情,联结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策略,引发全员参与,体验学习之趣。三是激发课堂生成之趣。聚焦学生,观察学情,鼓励质疑,悦纳争议,捕捉生成,共享顿悟之趣。四是激发学有所获之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收获知识,又锻炼能力;既培养习惯,又熏陶情操,以收获的喜悦唤醒乐学之心。

  激“活”——传授必备能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一是“活”在情境中。通过创设形象化的生活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探求新知,开发潜能。二是“活”在问题中。把问题隐藏在教学情境中,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激起探索研究的渴望。三是“活”在实践中。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做到“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激“动”——智慧照亮智慧。借助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一种智慧照亮另一种智慧。一是师生互动。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引领学生,通过平等对话、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教学相长,共同发展。二是生生互动。创造更多的生生互动机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三是竞争合作。倡导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竞争中产生思维灵感,碰撞思想,创造火花,建构知识,培养团队意识和能力。

  激“情”——共创幸福课堂。有情的课堂方为幸福的课堂。教师转变角色,养成倾听、接纳、串联、引导的能力以及涵养包容、开放的心态,做学生信赖的学习伙伴。关注个体,尊重、赏识每个学生,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给予均等的机会。善于营造氛围,让孩子亲密、悄悄地交流,激发学生不仅要自信表达,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而且善于倾听,听中有思,积极回应,进而使躁动的课堂潜下心、静下来。

  (四)点燃教师:魅力教师立潮头

  师表工程塑魅力。围绕会尊重、会倾听、会学习、会激励、会合作的“五会”建设目标,通过健全管理机制、评选师德标兵等方式,唤醒教师对专业成长的渴望,点燃教师梦想,激发教师潜能,建设一支拥有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以魅力教师之火点燃学生勤学乐学的希望之火。

  激励工程燃热情。建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热情。制定校级及以上的课题立项、评审以及奖励制度,规范课题研究,促进校本科研水平的提升;通过开展教学能力竞赛、表彰优秀、树立典型等,激励教师主动提升专业素养。

  富脑工程提素质。深入实施富脑工程,采取请进来办班、送出去培训相结合,为教师不断“充电”。每年购买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鼓励教师业余自学;以备课组为单位组建学习共同体,共读共进促落实;精心组织通识、师德、技能、科研等各种培训,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青蓝工程共成长。促进青蓝结对,组建成长共同体,推进青蓝工程的落实。建立三级带教、帮扶管理机制,实施校长带年级、中层带学科、骨干带青师的青蓝工程,搭建学点平台。通过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坛新秀、片段教学比赛、微课程制作比赛、试卷编制比赛等活动,创造能点平台。以青蓝工程为抓手,把教师的心“聚”起来,把“火”燃起来,把“劲”使起来。

  科研工程促提升。以“点燃教育”探究与实践为导向,引导教师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点燃教师科研热情。两年来,学校有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10项、校级课题近20项,以课题研究促科研能力的提升。

  (五)点燃评价:人本评价促发展

  基础性素养课程评价。建立课堂评价、作业评价、阶段纸笔评价等多元评价制度。通过课堂即时评价,诊断学生学习状态、思维品质、合作能力、学习习惯等;通过在大单元视野下规划校本作业、教学评一体编制校本作业、分层设置作业、创编实践性作业等方式,建立作业评价体系;以学科关键能力为考查点,客观、精准、全面地诊断学生阶段学业目标的达成,完善精编纸笔诊断评价体系。

  发展性素养课程评价。建立档案评价与展示性评价双管齐下的评价制度。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收录书画作品集、纸艺造型、邮票设计、荣誉证书等,评价学习过程;开展展示性评价,借助每日校园之声广播、每周国旗下表演,国庆、元旦等节日展演,定期的校园文化长廊、校园博物馆作品展示等途径,评价学生日常学习态度、技能、潜能。

  融合性素养课程评价。结合项目的目标与任务,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结合不同维度、具体指标,全面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态度、方法、成果,引领深度反思。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参与、教师终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全面客观评价中,看到清晰的自我,找到螺旋上升的发展点,既有自燃与照亮的内驱力,又有自觉反思与奋进的方向感。

  小学是人才成长的“孵化站”。金尚小学立足校情、学情,构建基于激发生命潜能为核心的“点燃教育”体系,符合教育规律,切合学生需要,吻合家长心理,是教育管理中的一种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马红国.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1(08):38-39.

  [2]钱粲.小学优秀教师的特质、成长路径与培养策略研究——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三所小学的访谈调查[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8(06):34-35.

  [3]陈桂兰.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20-21.

  [4]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7-11.[5]信全.为每一颗种子孕育生机——济南市舜耕小学语文生态化课堂实践探索[J].山东教育,2013(Z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