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分析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分析论文

14

2023-06-08 09:42:12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也随之进步。首先,教学要求上有调整,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思维模式,更多地去分析如何结合新时代的教育技术进行引导,以保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知识。实践证明,整合案例教学的方法对于简化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分析如何进行整合教学案例方法的应用,不断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也随之进步。首先,教学要求上有调整,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思维模式,更多地去分析如何结合新时代的教育技术进行引导,以保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知识。实践证明,整合案例教学的方法对于简化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分析如何进行整合教学案例方法的应用,不断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整合教学;策略探究

  “所谓整合案例教学模式,其实质上是指教师将生活中或者社会上真实的道德与法治相关案例拿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和其对学生的思想甚至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的一种新型现代教学模式。其中,整合案例能让学生真实系统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也随之调整进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想要完全落实案例整合教学的思维,需要两个方面的必需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教师必须明确把握整合案例教学的概念和定义,分析自己在教育工作当中能够采用的案例和方法,不断简化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难度;第二个条件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技能,能够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力量去进行教学经验的学习,不断拓展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资源渠道,保证案例整合的真实性和体验感。

fdba5625d973b1bfb3ad0b186e15e550.jpg

  本文将立足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展开探究,分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整合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当中运用整合案例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优化。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整合案例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简化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知识学习和记忆的效率

  通过观察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发现,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小学完全不同。

  第一,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贯穿始终,比如初一阶段的教材就充分体现了诚信、友善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引导他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更加强调知识的综合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比如,学生需要去学习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并对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背诵掌握,但是学生更需要能够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比如,国家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保证在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模仿某种模板,不仅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也需要借助专业的知识进行整合分析。

  第三,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更加细致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分析,让学生不仅能够记住专业知识,还要能够整合知识、深度理解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去寻找一种更加具体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了解不同知识点,这样才能深度把握和利用,而整合案例的教学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将生活中或者社会上真实的道德与法治相关案例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方法,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

  (二)有利于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适用性,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具体情境当中去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把理论知识放到实际生活里,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真的服务于学生个人成长以及社会发展领域。例如,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总是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政策、新的法规等,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也会根据这些方面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这一方面来看,道德与法治教学本就是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的,因此教师必须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整合案例教学方法不同于单一的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把案例放到理论教学当中,学生可以透过事件去看本质,并从中得出一定的知识结论。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内容学习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生命的意义,引入“最美教师”的案例。在最美教师的故事学习里,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生命里的闪光点,感受到短暂的生命可以因为某种奉献而变得永恒。与此同时,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生命的可贵之处。由此可见,具体案例的应用非常有利于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整合案例教学中,教师将生活中或者社会上真实的道德与法治相关案例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分析,通过最真实的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从这些方面来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落实整合案例教学方法具有诸多必要性,教师一定要结合时代发展的主要潮流进行这种教学方法的尝试,这样才能不断优化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部分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度倾向于理论层面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知识数量方面的变化,学生需要在相同的时间里去学习比小学阶段更加丰富的知识,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不仅仅是背诵记忆方面产生了更大的压力,在理解和应用方面也开始出现更多困难。另外,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加系统深入,专业性和理论性特征也更加明显。这样一来,学生在知识学习当中很容易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丧失学习兴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调整教学理念,保证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实现教学质量的优化。

  然而,通过对一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具体教学当中还是比较倾向于理论教育。比如,一些教师认为这一阶段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学生需要理解和把握的内容远远超出以往,为了保证学生基础能力得到有效培育,教师会用很短时间去进行知识体系的分析,通过简单的理论教学之后快速转入背诵环节,这就导致教师总是在采用理论输出法来进行教学,令学生感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枯燥乏味。不仅如此,一些教师在具体教学当中也很少案例教学,更多的是用理论去解释理论。比如,教师想要让学生思考“生命是否永恒”这样的问题,于是他们从时间维度去分析每一个生命存在的长度,得出在时间纬度上生命不能永恒的结论。紧接着,他们又从生命价值这个维度去展开分析,比如每一个生命都会在世界上留下不同的痕迹,这些痕迹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生命又是永恒的。但其实,教师只需要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意思,比如“袁隆平在短暂的生命里致力于养活全中国的人民”,这就体现了他生命的价值和永恒性,完全超出了时间范畴。而且,这种具体案例还能让学生用更轻松的方法去学习。所以,从目前看来,教师还要改变自己过度理论化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去把握整合案例教学的思想内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技能有待优化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教育科技上我们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创新,使得教师的多样化教学有了更多可能。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具来进行趣味知识表达,融合视频、音频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结合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来开展具体教学,不断分析如何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一方面,借助现代化教学科技手段来进行知识强化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另一方面,借助现代化教学科技手段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资源和渠道,能够有效突破课堂为主的教学局限,不断丰富初中阶段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然而,有很多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没有达到要求。比如,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无法进行独立课件设计,不能自主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知识点的优化表达。还有的教师无法在教学当中融合直播教学、翻转课堂等技术,这些问题不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探究整合案例教学的时候还要分析如何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保证整合案例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优化整合案例教学思维,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培育

  (一)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整合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整合案例教学需要引入各种各样的故事、案例去进行知识的分析,怎么把故事讲好也是深度分析知识的重点所在。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打破理论局限,让教师通过视频、音频等方法去陈述案例,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整合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里,首先要优化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保证教师能够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发展情况。学校可以发挥主导作用针对校内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尝试根据不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分别确定不同的主题,组织现代教学技能竞赛,如开展“课堂创新教学示范课”比赛。参与示范课竞争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教师常用的线下教学的形式,通过对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改变去进行整合案例教学的展示;第二种方法就是尝试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线上教学或者直播教学等方法展开教学。比如,针对《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单元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进鲁迅和闰土之间的友情故事,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具体内容的展示,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去分析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朋友相处。这样一来,教师采用的案例非常生动,完全区别于理论知识讲解,能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通过全校范围内频繁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思维交流与拓展,能更好地引导道德与法治教师去磨炼自己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保证教师能够结合现代教育科技手段来呈现道德与法治知识,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自发自愿地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分析与理解,这也能够很好地提高案例整合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二)强化整合案例教学的实用性,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去展开思考和讨论,让学生透过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表象,进行深度思考与分析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里必不可少的,这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把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元素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在整合案例教学应用的时候,强化案例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优化案例的广泛性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联系性也很重要。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和谐与梦想》这一单元的知识教学活动时,可以引入一些新闻事件来作为案例,诸如“‘一带一路’倡议”等,结合这些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政策推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除了新闻案例引入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纪录片,诸如《文化之旅》《大国崛起》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案例素材,更加全面地去了解我国取得的进步,引导学生去认识各行各业普通的工作者。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切入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主要内容去进行讲解,告诉学生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理念决定了我们需要这样的大国胸怀、人类和平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等。这样一来,教师不再以理论教学或者某一个方面为本,而是更多地为学生创造有趣的知识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思维去展开思考,并有效衔接整合案例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主要内容,这实际上也是整合案例思维的一种优化升级。教师精心选取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利用案例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感悟学习,避免学生夸张想象或主观臆想、虚构事实,确保充分发挥整合案例教学的实际作用。利用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问题,创设出更多互动学习讨论的机会。又如在教学有关于未成年合法权益保护相关内容时,教师选用生活中或网络上出现的真实案例,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加深学生学习体悟,从而更好地吸收掌握相关知识,学生也因此清楚知道在面临“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如何正确维权。

  四、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保证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要求和主要思想,不断优化教师个人的教学思维和技能。整合案例教学方法强调案例的引入,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重大,教师一定要牢牢结合现代教学发展的优势去进行挖掘与创新,不断提高整合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的应用质量。另外,借助整合案例教学活动打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壁垒,加速促进跨学科知识点有机融合,在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的同时,着重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提出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袁红烨.培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之门径[J].新课程导学,2019(36):21.

  [2]黄富强.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92.

  [3]黄思华.立德树人,依法育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价值及实现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11):220-221.

  [4]凌泳施.立德树人,德育先行——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路径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5).

  [5]陈瑛.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核心的路径分析[J].好日子,2019,000(005):P.1-1.

  [6]安庆联.案例教学应把握“三度”[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

  [7]郝国强.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