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 视域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研究论文

2023-06-08 09:30:30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文章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甘肃省7所高职护理院校133名护理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选取30名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并从133名护理专业教师中选取36名教师进行TPACK视域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之后对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进行分析,阐述了高职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摘要:文章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甘肃省7所高职护理院校133名护理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选取30名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并从133名护理专业教师中选取36名教师进行TPACK视域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之后对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进行分析,阐述了高职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护理专业;高职;TPACK
随着信息化技术逐渐渗透各个领域,信息化教学在教育领域也开始全面深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互联网+”逐渐发展为信息化背景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破解实训教育难题[2]。高职护理教学是国家护理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护士课程不利于护生整体护理能力的养成[3]。《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议把提升教职工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化应用技术水平作为一个重要工作[4]。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勒与米什拉教授于2005年提出“整合技术的课程教学意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理论模式[5],并提出了教师不能只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由这三者专业知识相互作用而成的综合专业知识,即整合技术的课程教学意识。本研究在TPACK理论指导下,设计改进方法与对策,旨在为之后探讨新的训练模式提供基础,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了甘肃省7所高职院校中的护理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将与之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展开详尽的分析。本次研究共发出答卷142份,收回142份,回收率为100%,之后剔除了漏答和答案有规律的答卷,最后获得的有效问卷为133份,有效率为93.7%。问题由研究人员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要求被试用微信进行回答;进行现场派发,一对一或独立进行,在填报完成后即回复问题,并在整个过程中不进行诱导性回答。针对参与前期问卷调查的133名教师采取自愿原则,选取其中36名教师进行TPACK视域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与分析。①护理专业教师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者即研究者,问卷内容详情如下:第一,性别;第二,年龄;第三,教龄;第四,学历;第五,职称;等等。②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表。本文问卷设计主要以《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问卷》作为参照,共设有54个具体条目。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五个选项“完全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依次赋值为“5”“4”“3”“2”“1”(反向条目赋值顺序相反),总分为54~270分,分数越高,代表信息化教学能力越高。
2.学生访谈记录与分析。采取便利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选取某卫职学院30名在校生进行抽样访问,并要求确保受访者的资料饱和。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根据访问提纲与访问对象展开谈话。最后采用和众法,由两名独立性研究人独自分析研究资料。
3.TPACK视域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实践应用。①问卷调查法。对36名教师发放TPACK自评能力现状问卷,共7个题项,即CK、PK、PCK、TK、TPK、TCK、TPACK,按照李克特七点计分方式针对50个测量指标实施测量,并以1~7这组数字代表受访者对问卷内容所作出的问答选择。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比较不同意”,“4”代表“一般”,“5”代表“比较同意”,“6”代表“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实践应用。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培养模型,将培养模型应用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深入结合护理学科的教学特点,设计培养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即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培训:数字化资源和软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护理专业学科相关技术和资源。将培训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调查出的相关数据在统计分析处理过程中主要运用IBM SPSS 2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与统计检验相关的采用双侧检验法进行检验,按照显著性水准α=0.05,P<0.05来具体实施。学生访谈记录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关于现象学资料的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各维度条目均分情况
针对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维度条目得分调查分析过程中,每个维度条目呈现出的均分得分情况,其中得分偏高的表现在意识与态度维度上,而得分偏低的则是职业实践维度。具体如表1所示。
(二)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差异性分析对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统计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研究对象的性别因素、年龄因素,还是教龄因素、学历因素与职称因素,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根据得分详情针对得分最低的职业实践维度实施差异性分析,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存在职称差异的群体的信息化教学得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这些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
(三)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排名前3名和后3名条目得分情况
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可知,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居于前3位及最后3位者,其条目得分偏高的当属“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反之,“网页制作(Dreamweaver、FrontPage等)”得分最低,具体如表3所示。
(四)护生参与信息化教学的访谈结果分析
28名受访的学生认为教师通过信息化课堂能够更好地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使自己更加乐于主动去学,如“我感觉每次看微课都挺好的,重点特别明显,我每次都提前看看”;11名受访的学生表示信息化教育课程充分调动了自己对学业的兴趣,具体可用微课、云班课等教学方式,如“每当上课时我们都是用云班课点名,我觉得还挺好做的,很激励”;29名受访学生表示示教-反示教系统、虚拟仿真实训室加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如“老师用智慧白板的示教-反示教系统上课,可以使我们非常清楚地看见老师的示教,静脉穿刺虚拟实训室增加了学习的乐趣”;有6名受访学生表示自控能力差,会在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学习时做与课堂任务无关的事情;12名受访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的信息化课程体系过于单调,没有了新鲜感就显得比较乏味,并希望教师可以多学习,进而将一些有关信息化教育的新事物应用在课堂教学上。
(五)教师TK、TPK、TCK和TPACK四个维度能力整体情况
TPACK框架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四个复合要素,即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其中,TK、TPK、TCK和TPACK这四个维度都与信息化技术相关,因此这里只展现这四个维度。结果显示,TK、TPK、TCK和TPACK这4个维度中的自评得分平均值分别是5.13、4.93、4.96和4.69,其中TK维度平均得分处于最高水平,紧随其后的是TCK维度,之后的是TPK维度,而处于最低水平的则是TPACK维度,如图1所示。
(六)培训前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情况
在对配对样本t检验表格数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后不难看出,在显著性差异值中,对20=0.057,而对25=0.056,这两项数据的P值全部都是大于0.050的,可见其前后测分数并不显著,因而前后分数变动并不能作为培训的作用与影响的解释说明。具体详情如表4所示。
三、讨论
(一)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1.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根据得分结果可知,在信息化教育能力方面,教师意识与态度维度具体得分是3.86±0.185分,其得分处于较高水平,这一结果和研究者张圆圆[6]所得的研究结论较为接近。可见,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方面的能力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对其分条目的得分结果进行分析,“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条目分数为最高点,这表明了高职护理专业教师认可信息化教育的效果。
2.信息化教学实践较为欠缺。结果显示,“职业实践”维度得分为3.58±0.411分,是得分最低的一个,与黄文有[7]的研究结论一致,表明护理专业教师将信息化教育技能与医护教育实际融合方面的能力尚有欠缺。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投资不够、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没有产生根本改变等。
3.缺乏对高级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掌握。根据得分结果可知,在信息化教学技能方面,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基础与技能这一维度的具体得分是3.60±0.342分,在五个维度指标中得分较低,这与张菁菁等[8]的研究结论类似。条目分析显示,该维度指标中三个条目得分较低,分别是“音频处理(CoolEdit、GoldWave等)、动画制作(Flash、3DMAX等)和网页制作(Dreamweaver、FrontPage等)”,这说明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对较为高级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掌握较差,这一结果和研究者徐建丽[9]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相同的。细究其因,这与高职教学任务繁重、教师自主学习能力不够、非专业教师对信息化技能接受程度较差有关。
4.职称越高,信息化职业实践水平越高。结果表明,在“信息化职业实践”维度中,教师信息化职业教学实践水平与正高级职称具有正向相关性,说明职称越高,信息化教学实践水平越高,这与赵学瑶等[10]的研究结论类似。这或许是因为授课时间延长,教师从开始入职时的能上课转变为上好课,会追求课堂教学技巧的提高,即与高职院校中护理学科教师的职业生涯周期相关。
(二)学生访谈记录分析
结果表明,信息化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可是因信息化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学生逐渐出现厌学情绪。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导致学生对信息化教学失去了新鲜感,无法高质量地进行学习,学习效果不如人意。
(三)TPACK视域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不仅对内容知识的掌握处于较高水平,还对教学法知识有比较好的掌握,但是在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及教学法知识与知识整合方面的掌握程度并不高,仍存有一定的不足与欠缺。培训活动将以TK维度的培训为基础,并将TCK、TPK维度作为重点培训内容。除此之外,在培训过程中应将TPACK维度作为培训导向,并以此确定好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基于此,经培训后研究分析,教师在批判性思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的能力水平有所提升,故本研究认为本次培训已达到预期目标。
四、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普遍具备较好的信息化教育意识和态度,但存在教师信息化教育实施水平不高及对高级信息化建设教育技术的了解相对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从TPACK理论角度进行了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育研究,通过建立TPACK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育模式并实施,不但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水平,而且还为培养高职护士核心素质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5-03-16)[2022-09-20].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6-06-07)[2022-09-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3]胡爱招,胡野,楼宏强.基于“医教协同”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11-114.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3)[2022-09-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5]ANGELI C,VALANIDES N.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for the conceptualization,development,and assessment of ICT-TPCK:dvances in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CK)[J].Computers&Education,2009(1):154-168.
[6]张圆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6):108-109.
[7]黄文有.江苏省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7.
[8]张菁菁,魏会生.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5,17(21):64.
[9]徐建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淮安地区高职院校为例[J].电子世界,2017(24):38-39.
[10]赵学瑶,赵敏之,孙影.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全国23所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6):4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