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策略论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策略论文

11

2023-05-24 14:11:5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度关注初中生素质教育。因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如今,由于经验不足、时间尚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管理不当、主体单一、观念模糊以及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广大初中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度关注初中生素质教育。因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如今,由于经验不足、时间尚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管理不当、主体单一、观念模糊以及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广大初中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素质教育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一定的兴趣抱负、文化素养。初中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心理特征比较突出,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有些初中生内心比较封闭,缺乏交流,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不足,心理素质有待提升,往往习惯于逃避现实,其人际关系敏感。此外,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初中生内心的焦虑,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造成一些心理疾病,使他们缺乏安全感,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广大初中生具有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但缺乏比较深厚的责任意识以及社会经验,心理比较脆弱,以有效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初中教育工作必须及时转变重心,除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外,也应该促进素质提升,加强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以及心理调控能力,从而顺利度过关键教育阶段。

  一、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主要包括可变性以及矛盾性。首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可变性。初中生在特定条件以及环境的影响下,心理发展也会出现显著变化,造成个性心理差异,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变化、社会、家庭、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生理发育等因素。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现在的初中生成人感、独立感表现明显,自尊心、好胜心也很强,他们往往要求教师、父母以及整个社会承认和相信自己的力量,尊重自己的人格。如果忽视了初中生的这个心理特点,他们就会疏远你、回避你,甚至与你形成对立情绪,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初中生自身的心理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存在着较强的矛盾性,生理性发育与社会制约之间并不统一,而是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初中生的心理会出现成人的特征,其行为却存在着幼稚性,自己的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之间缺乏协调性,就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心理矛盾,造成严重的行为偏差以及心理偏差,极端的情况下会导致精神疾病,因此有必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0103fc600e25ca11013e39915ce801.jpg@1280w_1l_2o_100sh.jpg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初中生不健康心理成因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自身因素。包括初中生面临着心理挫折,成长期出现了一些逆反心理,存在着性格缺陷。其次是家庭因素。初中生的家庭存在矛盾,教养方式缺乏科学性。再次是学校因素。初中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负担过重,教师教育方式与方法存在问题,班级学习风气与环境不良。最后是社会因素。网络传媒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且传统文化存在一些落后思想,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不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非常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少数学校虽然已经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在实际课堂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沦为了其他学科的补课课堂或学生的自习课。此外,部分初中管理者缺乏比较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画等号,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不大,认为学生在接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后,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克服心理问题,因此,更加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部分班主任虽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其面临着非常沉重的成绩压力,并不具有比较系统化的课程,并未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仅仅在学生突发精神障碍或是诱发心理疾病的时候,才会选择联系精神心理科医生。

  (二)未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如今,不少学校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视为活动课或是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难以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相较于初一学生而言,初二、初三学生面临着更加明显的冲突,包括学业压力、职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发展冲突等,但他们不能接受高水平的心理教学课程,也无法接受比较科学的心理辅导。此外,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许多心理教师依然局限于理论讲授方式,仅仅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心理健康互动教学也较为缺乏,并未积极组织开展团体辅导、素质拓展训练、相关实践教学,无法有效保障教学效果。初中生很难准确地理解以及掌握复杂的心理学观点以及理论。

  (三)心理咨询室利用率有待提升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有心理问题等于患有精神疾病。许多初中生受到社会偏见的影响,认为若是接受了心理咨询,外界就可能认为自己是“精神病”。因此,部分初中生即使面临着心理问题,但受这些偏见的影响,也不会向心理咨询教师求助;若是接受了心理咨询,也希望教师不向外界泄露自己的心理咨询经历,防止自己“丢面子”。此外,初中课程量比较大、相对紧凑,初中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心理咨询,而心理咨询室一般在上课时间开放,仅仅是处理一些突发的心理问题,无法有效提升利用率,大多用于应付上级检查,甚至平时不对外开放,这使得心理咨询室的实际效果没有发挥出来。

  (四)心理学相关师资缺乏

  由于中考压力以及教师编制限制,学校并未将师资用于心理咨询或是心理健康这一方面。政治、德育教师会兼职担任心理健康教师,部分教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爱好,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应付学校任务要求,并未接受系统性、专业化的心理学教育,仅接受了一些短期培训,因此难以整体把握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效果也很难得到保障。心理咨询室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学教师,但大多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较少涉及临床心理咨询,咨询实践较为缺乏,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导致心理问题恶化。

  (五)学校相关部门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已经颁布了国家条令,但并未开展实地的、比较严格的监督考察;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轻视,学校发展规划会受到负面影响。部分学校由于领导教育背景以及客观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的规划,发展受到了负面影响。

  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建立相应教师编制。此外,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明确责任,设置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场地需求、活动经费、师资培训以及教学时间进行妥善的安排,从而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初中生日常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融入心理教育,开展相关的必修课,结合初中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实际需求,帮助初中生不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做好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讲座以及心理课程,帮助初中生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保持健康的情绪以及愉悦的心情,充满生活的信心,对自己的情绪做到有效调节,培育完善的人格以及坚强的意志,预防早期心理问题。

  (二)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随着初中生年龄的增长,他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升学、学业压力,也逐渐出现了性困扰,存在着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出现了自我意识矛盾。但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初中生无法有效适应自身的心理发展,无法深入了解自己的变化。在每个学期,学校可以开设“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年龄学生不同的心理压力,研究差异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初中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业,顺利成长,维护心理健康。

  针对初一学生,可以开展各方面的专题教育,包括心理特点概述、学业压力调适、心理健康概述、人际交往心理等;针对初二年级,可以开展如下的专题教育,包括常见心理问题识别、职业生涯规划、青春期心理矛盾、情绪控制与调节等;针对初三学生,可以开设如下的专题教育,包括考试焦虑、压力释放或是人际矛盾处理。在中考前两个月,教师可以设置考前放松、压力调节训练,也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邀请心理学专家来学校开展情绪缓解、释放考试压力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安排有针对性、高效、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初中生缓解压力、解决面临的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

  (三)加强心理咨询室基础设施建设

  多数初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缺乏必备的硬件设施,心理咨询环境较为简陋。为了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引入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心理咨询室的内部环境进行改善,如咨询室墙壁的色调应该比较柔和,如淡黄色,避免使用白色。此外,心理咨询室可以配置茶几、沙发等家具,保持舒适、优雅、惬意的心理咨询环境,易于让人体会更多的放松感以及信任感,防止办公室与咨询室环境过于相似,从而引发人的压抑感。

  在心理咨询室内部,可以配置科学的心理测验软件,发挥其辅助作用,对各类心理问题进行初步诊断。此外,心理咨询室必须在最大程度上远离学生教室,防止学生受到来自同学的偏见或是歧视,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心理咨询室应该切实保障开放时间。在晚自习之前、午间或是学生自习课期间,学校可以安排心理咨询教师值班。学生若是存在着心理咨询需求,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及时得到心理帮助。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学校可以引入专业化、高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师可以专门负责开展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每年引入一些优秀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学校可以每年选派一线心理健康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以及进修,包括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常用心理测验以及治疗技能,邀请心理学专家来学校莅临指导、开展讲座。对心理学教师,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开展案例讨论会,对现阶段出现的心理咨询个案,研究出比较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帮助心理学教师提高心理咨询技能以及临床诊断技能。

  (五)教育主管部门加大重视

  一方面,教育部门应该不断提升对地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遵循国家的规划与条例,考虑地方性发展特点,研究具有科学性的发展策略,以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自身的弹性以及贴合性;另一方面,学校的领导也应该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学校教育体系,促进学校长期发展,有效加快学校资金流动,严格落实教育部门政策。

  现阶段,许多初中生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使初中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初中生的综合能力,预防心理疾患,为初中生成为合格的人才提供保障。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管敏.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2]赵景会,李明秀,高鹏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3):110-111.

  [3]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143-144.

  [4]陈梦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5]勾成明.高校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J].广西教育,2010(05):20+30.

  [6]温俊城.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体系建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28-29.

  [7]吴盛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76-77.

  [8]杨婉秋.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青春期心理教育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9]张琴.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

  [10]叶涛.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9(0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