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情景创设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情景创设分析

21

2019-02-21 15:55:34    来源:    作者:xuekanba

摘要:数学知识是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产物,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情境,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认识知识的应用价值。

—、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情景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常常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教学情景,但只是把它当作一些点缀,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反而走进了创设教学情景的误区。下面将具体分析这些误区。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故事性,忽视“情境创设”的内涵

  目前部分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情境的内涵,更没有熟练掌握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片面追求情景创设的故事性,误认为有趣的故事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多多益善。教师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因此,在一些课堂教学中自然就出现了一些情境创设上的偏差。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国际象棋故事: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共有8行8列,构成64个格子。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段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三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具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他要求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并不是难办到的事,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上述要求吗?

(二)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而有位教师却是这样设计的,用一笔画画出了一匹马的图案,然后问:“你能画出来吗?试一试。”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出问题:再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发现“一笔画”的含义,能吸引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脱离生活实际,问题缺乏现实意义。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但前提是这个问题情境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现实的、合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正确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教学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更在于它最接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调动他们全部的感受力和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而且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数学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好的问题一经出示便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也更能显出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问题情境的创设场景太大,学习主题不明确。  

情境中出现太多 “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无关的干扰信息,学生很难对情境中的主次轻重作出明确的区分,致使他们的观察常游离于学习主题之外,而白白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样的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多大的价值?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数学教学除了要关注“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数学思考”目标外,还必须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因此,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教学情境的生命,教师在确定了教学主题之后,情境的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情境。 

(五)“视觉体验” 大于“行为体验”

《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技术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调控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等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老师能在“创设问题情景处”、“学生思维的困惑处”、“学生思维的转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充分体现老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地位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

果。 但是多媒体无法替代学生的操作思维。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程。但我想如果这里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是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产物,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情境,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认识知识的应用价值。如学习圆锥曲线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星体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吗?生活中的斜抛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它们的应用吗?实际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它们的应用,如卫星接受器利用的是抛物面,电影放映机利用的是椭圆面等,但是什么样的曲线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呢?怎样形成如此奇妙的曲线呢?为什么生活中会有如此奇妙的物理性质及应用,它们到底满足什么条件有什么特点呢?你想知道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要有“实效性”

一个短小的故事、几个有思考性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一次小比赛甚至开门见山的做几道数学题等都会激发兴趣唤起他们的参与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目的是为了他们更好的学习而不是为营造表面的情景而“作秀”或非得讲故事、买东西不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简洁、明快。如果只是作了表面文章看上去热闹实则苍白浪费课中珍贵的学习时间。

(三)要有“发展性”

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学生需要认识上深化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四)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的数学认知渴求被瞬间点燃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指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急于知晓下文的迫切心理。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数学教学中的悬念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种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任务关注的情境,以启发学生想像,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动力。它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地寻找设置悬念情境的契机,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他们求知、探索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情境期待中,积极感知学习对象,深化思维,从而达到增强一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通常的悬念情境主要是由疑问构成的,它是将教学引向高潮的重要手段。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

(五)从数学实验、信息技术中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实验是指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在数学实验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例如: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引入中,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过顶点A翻折该纸片得到折痕AD,请同学们研究:如何来翻折纸片,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垂直呢?学生通过自已动手操作,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并通过自已的实验直观地自已“发现”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其对定理的理解会比老师直接给出深刻得多。 又如,在“数学归纳法”一节,教师可在课前准备道具(如20个烟盒),在课堂上请学生一起来做“多米诺骨牌”游戏,使学生很形象地理解了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本质。 数学实验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来进行数学的探究实验,如在椭圆的教学中,不仅可以用教材介绍的实验,利用线和固定的两个钉子来画椭圆,还可以用几何画板来进行实验探究。

 三、结语

教学情景创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正确地创设教学情景,才能真正发挥教学情景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辨别能力和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