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的研究论文

2023-05-19 13:47:4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双减”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双减”政策的出台,使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成为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以及未来初中音乐课改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说起,从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影响、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原则、流行音乐进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等几方面展开,阐述了“双减”背景下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必要性。
摘要:“双减”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双减”政策的出台,使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成为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以及未来初中音乐课改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说起,从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影响、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原则、流行音乐进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等几方面展开,阐述了“双减”背景下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必要性。
关键词:“双减”;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
“双减”政策是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政策。“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义务教育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旨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在经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阔,积极进取,渴望获取新知识,对学校的期盼也越来越高,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初中生对音乐的要求,它更多的是以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和中外民族音乐欣赏为主,这种单一的音乐教学形式显得枯燥无味,音乐教学的方法也不能引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同时,音乐教学本身又不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会影响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相反,流行音乐有超越传统音乐的优势,它不但歌词贴近生活,唱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更易于学生接受。鉴于此,只有将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音乐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缓解学生在初中时期的学习压力,对学生陶冶情操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但是,分析目前已有的初中音乐教学情况发现,音乐教学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同时,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无心面对教学,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流于形式。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进一步展现,只是单纯地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教学模式老旧
尽管流行音乐进课堂提出了很多年,但效果不容乐观,主要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流行音乐与音乐教材内容相结合。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太费力,不仅要考虑现有的教材,还要考虑适合学生的流行音乐,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不少教师还是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内容的选择上也不愿挑战,保持原样。久而久之,教师习惯了因循守旧的模式,不再想创新;长此以往,学生也厌烦这种模式,觉得毫无新意,自然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低下。
(二)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各学校都在尽可能精简非中考科目技能课的时间,尽量保证中考学科的学习时间。在学生的心目中,也有了深深的烙印:除了重点中考科目,其他都不重要。
这样,对于音乐学科,自然也就没有学生会花费心思学习了,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独到的审美能力及创意能力,艺术教育核心素养的达成也就遥遥无期。
(三)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对现阶段流行音乐演唱方法和技巧的研究,在选择和安排流行音乐内容时,比较疏于考虑学生的需求。不少教师为了方便,抓起“剪刀”,流行音乐这边剪一块,教材内容剪一块,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缺乏教师自身有创意的想法,也缺乏预设学生的想法,这样简单拼凑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毫无兴趣可言。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更多创新。
二、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影响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普遍为大家所接受、站在时尚前沿、可以即兴发挥、随意性强等特点,它能顺应时代特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结构,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反映生活,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一)流行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传统的音乐课堂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多以乐理知识和民歌为主,显得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次课上,我正在准备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京剧欣赏部分,还没开始欣赏京剧,学生就个个垂头丧气,翻阅着其他学科的书籍,有的还在做作业。我很是懊恼,突然想到了流行音乐,于是播放了一首周杰伦的《晴天》,学生一听,都来了精神。于是,在以后的每节音乐课,我都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欣赏流行音乐,学生的兴趣大增,我的音乐课堂也从此“活”过来了。
由此可见,遵循学生的喜好,在音乐课上适时融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活跃起来,也可以使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二)流行音乐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生背负着考试的压力,很想放松却得不到放松,这时,如果适时插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音乐思维,使学生不再感到压抑,还可以让课堂变得轻松有趣。
记得一次课上,在教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黄河船夫曲》这一首歌时,歌曲中有下滑音这一音乐符号,学生一直把握不好,唱不出歌曲的韵味,越唱越找不着感觉,这时一个调皮的学生说,唱这个太没意思了,还不如唱周杰伦的《双截棍》。学生这么一说点醒了我,我立马搜索《双截棍》,点击播放,学生一听音乐,有模有样地跟着哼唱起来,还辅有不少伴奏乐器:有打响指的,有用手在桌面打节奏的,有把文具当乐器的,就地取材,应有尽有。
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课堂,课堂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歌声美妙和谐。一首《双截棍》之后,再唱《黄河船夫曲》,完全没有了先前紧张的氛围,学生活像一个个船夫,在积极地吆喝。
因此,流行音乐适时进入,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可以放松心情愉快地歌唱,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三)流行音乐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不少音乐教师的课堂,像极了老夫子授课,都是纯音乐理论的讲解,选用的曲目也只是课本中的一些民歌、红歌,极少使用迎合学生喜好的流行音乐。在以往教师的意识中,流行音乐是属于成人的,不适合学生,更不适合出现在课堂中。
其实不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加之学生认知不断提升,他们会选择性地喜欢或不喜欢哪些流行音乐,不仅能够分辨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也能结合自己喜欢的歌星、明星对流行音乐进行分类。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并不是纯粹的喜欢,他们会从音乐的创作背景、演唱方式、音乐风格等方面了解、分析流行音乐,有时候甚至还会模仿演唱,课堂上只要有流行音乐,就有他们活跃的身影。
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切实考虑学生的需要,为课堂精心准备一些积极向上的、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流行音乐,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四)流行音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音乐教材在课型上虽然有欣赏、演唱、编创、演奏等,但在具体的课上,更多的是以教师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课内的欣赏不能迎合学生的口味,学生不爱听,也听不出所以然,每次欣赏课只能草草略过。而当提到欣赏流行音乐,学生便欢呼雀跃,还主动提供流行音乐曲目。
为此,我的每节课堂,都留有15分钟用于课外流行音乐欣赏,曲目由学生分小组准备,每小组6个人,每人准备一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都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得到提升,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
三、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教学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兼顾主次,有自己的主观想法,适当地引导学生的想法。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可否插入流行音乐、插入哪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在哪个环节插入流行音乐,都要有所考虑,真正让流行音乐进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活动中,调节音乐课堂氛围,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适度性原则
流行音乐进课堂,要求教师把握一个度,把握好现行教材内容与流行音乐内容和谐相容,不能打破原有音乐教材的内容安排,也不能忽视流行音乐的重要性,要坚持适度性原则,既不影响学生学习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又能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优势。当然,流行音乐进课堂,不能流于形式,要考虑内容、风格、形式等多方面因素。音乐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把握适度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使初中的音乐课堂更具有活力,让学生充满期待。
四、流行音乐进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
音乐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核心素养的四方面,在音乐课堂上施展多种教学方法,让音乐课堂散发多彩的光芒。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切不可盲目将流行音乐融入课堂,在选用流行音乐前,教师有必要做一次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喜好。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在心理发展、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情感发展等方面,都与小学生有较大的差异。初中生的情感日趋丰富,他们对亲情、爱情和友情开始有了深刻的理解,不仅会关注他人的情感变化,自身的情感也非常敏感,尤其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们要正确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领学生实践
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单纯进行知识传授,会使得课程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将实践内容融入课程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由于音乐本身就同数学、语文等学科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别,实践性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多次练习,将自己对音乐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二)构建音乐平台
教师还可以运用音乐评论的方式进行音乐平台构建。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更加前卫,流行音乐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音乐个性化的要求。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让学生能够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而不是盲目崇拜。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选择更加具有教育意义的曲目让学生欣赏,强化教学目的,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语言,人们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音乐也是一种文化,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一种文化,进而了解一种文化,通过文化,我们才可能真正地体验一种音乐。流行音乐进课堂,是未来初中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不能阻止这种趋势,而是应该为学生精选流行音乐,并大胆引入流行音乐,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发挥流行音乐教育的最大化价值,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与熏陶。
参考文献:
[1]苏锦秀.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探讨[J].名师在线,2022(12):88-90.
[2]臧慧.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34):81-83.
[3]杨滢英.引入流行音乐,催化音乐魅力——浅议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引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0-11.
[4]高飞,苗雨.初级中学音乐课堂中流行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区三所初中为例[J].北方音乐,2019(15):105-107.
[5]黄珊.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19(13):214-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