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悦读——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2023-05-19 13:40:5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小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而毋庸置疑的是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提升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提高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这个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策略。
摘要:小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而毋庸置疑的是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提升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提高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这个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进行思考,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小学生在大脑发育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记忆水平有所不同,所以在阅读能力上就有所差距,因此个别学生会出现阅读障碍,从而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业成绩暂时落后,成为学困生。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其在阅读中增强情感体验,并且有利于小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进而形成较好的语感。
只有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小学生才能够品读更加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不断在文学作品中陶冶情操。只有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够促进其更好地发展,不断充实其精神世界。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能够自主投入阅读中,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要准确认识到小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存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学生智力发育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思考创新
众所周知,语文涉及的范围较广,如果仅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自主性阅读意识,开展自主学习。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中都占据主体地位,学生无法自主思考,只能盲目跟随教师开展阅读,这种形式下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教材中,无法有效拓展。
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及时创新教学方式,开阔学生视野,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发散性。
(二)增强学生阅读自主性
从现阶段小学生的发展情况来看,他们不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并且好奇心、玩心较重,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阅读,提升自主性阅读能力。
(三)改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无法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这种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常常十分低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自主性阅读能力,才能够有效提升学习主动性,进而有效改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性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能够及时思考,及时与教师交流。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阅读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阅读学习,但是,就当前小学生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词汇量积累上明显不足,因此难以实现教师提出的阅读要求目标,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另外,由于课堂作业的繁杂,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非常少,这也是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
(二)未形成自主性阅读的习惯
根据当前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自主性阅读习惯不佳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任何阅读计划,只会在有时间且想阅读的时候才会开展阅读活动,还有一些是由于教师有要求或安排才展开阅读活动的。没有形成自主性阅读的习惯,这对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效果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对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引导不足
当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未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因为未及时获得有效的指导而丧失了阅读兴趣,或是出现阅读资料不足、阅读体会不深刻等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较小,依然处于发育阶段,需要家长、教师在阅读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
(四)教学方式的引领性不够
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及时改变原有的方式,或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导致这种低级的教学方式无法及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由于方式的单一性,无法在课堂中有效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无法得到有效发展,进而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对策
(一)激发自主性阅读的兴趣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完成一件事情的努力程度。因此,想要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阅读环境,通过在课堂中开展朗诵、辩论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积极性。
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性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多元化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当学生阅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通过创造阅读环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由于年龄的限制,低年级甚至小学中段的学生都不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甚至很多学生不知道有这段历史。
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五壮士的视频资料,或是抗日战争期间我军战士英勇无畏、前仆后继抵挡敌人进攻,保护家国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进而让学生在自主性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描写五壮士的段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视频或图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了解、探索抗日战争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自主性阅读的兴趣和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注重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朗读是一种最为直观的阅读方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朗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蕴含的情感。同时,对学困生来说,朗读能够防止其在阅读过程中出现分神的情况。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错字、丢字、添字的情况。二是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以根据拼音进行拼读,从而保证整体的阅读效果。三是如果在阅读过程中不流畅或是第一遍阅读后未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则需要进行反复阅读,直到能够流利地阅读或是读出了作者的感情为止。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增强其阅读的自信心。
(三)从指导方法上入手,让学生学会自主性阅读
事实上,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认知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在成年人看来很容易理解、很简单的阅读内容,对学生而言却十分困难。因此,教师需要从方法上入手,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
当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符号标记好词句,用下画线或是波浪线标注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句子,用特殊符号将无法理解的句子标记出来,并通过字典等工具对生字、生词和无法理解的句子进行查询。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对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阅读时间表,进而安排好阅读的时间。教师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特点,采用具备针对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阅读时间,通过设计阅读计划,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阅读计划。
例如,在晨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早晨的时间,开展朗读活动;同时,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随时阅读的习惯。因此,从某方面来看,安排阅读时间能够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使学生具备自主性阅读能力。
(四)个别辅导、分类操练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将课堂上的内容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有的学生甚至只能转化三分之一的内容。究其原因,多是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一些基础知识没有学懂、弄懂,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当下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一点一点帮助他们提升。只有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才能让他们将之前的知识弥补起来,进而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新内容。
例如,我所带班级中曾经有一名学困生,除了会写简单的词语、结结巴巴地朗读文章外,其他的基础知识几乎都不会,并且每次测验成绩都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为其制订了一个帮助计划,由一位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听写字词、朗读课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这位学困生顺利走出了学习困境。
(五)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可以以班级或是小组为单位。如开展“朗读比赛”“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者是通过读书笔记、读书日志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学会更多的阅读技巧,知晓更多的好书,还能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和读书经验。
读书活动的开展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好的读书习惯,在学生交流或是分享读书心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得,并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学生鼓励、赞美,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从而对读书产生兴趣,增加阅读的时间。
与此同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使他们能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阅读技巧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在阅读中收获成就感。通过阅读的方式,学生能够增进见识,扩大视野,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规范阅读,传授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通过分类指导和开展读书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爱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如何培养自主性阅读能力[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24):126.
[2]韩生燕.新课改下的小学汉语文朗读教学思考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7):1.
[3]刘佳.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J].好日子,2021(08):237.
[4]路承英.新课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22):122.
[5]闵昭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上),2019(02).192.
[6]朱伟,姚梦奇.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5):142-143.
[7]李昱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