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兴趣导向的幼儿园项目式学习路径构建论文
2025-11-26 17:28:5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是当下园本课程开发的“新宠”,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部分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不足,将“学习项目”与“项目化学习”混为一谈,缺乏对幼儿自身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关照,难以发挥项目化学习的应有价值。
[摘要]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是当下园本课程开发的“新宠”,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部分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不足,将“学习项目”与“项目化学习”混为一谈,缺乏对幼儿自身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关照,难以发挥项目化学习的应有价值。基于此,文章重点探索以幼儿兴趣为导向的幼儿园项目式学习路径构建。首先解释了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其次分析基于幼儿兴趣导向的幼儿园项目式学习价值。最后结合实践原则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兴趣导向,项目式学习,路径构建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教育领域的革新,在幼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中,“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幼儿教师的教育目标。在幼儿教育中,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均以幼儿为主体,基于幼儿兴趣爱好设计,符合幼儿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特点,旨在引导幼儿感受生活、接触世界、拓展认知、发展技能,从而实现综合发展,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项目式学习受到了幼儿教师的青睐,将其应用于幼儿教育,能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将学习内容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结合,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深度学习的渠道。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在于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幼儿在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多领域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而如何有效地基于幼儿兴趣导向构建项目式学习路径,已成为当前部分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项目式学习概述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具体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生活化资源,基于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能力认知、生活经验,设计驱动性任务,引导其积极探索,并最终形成多样化成果的学习活动。该项目活动有具体的主题、清晰的目标、连续的任务、完整的结构。它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体验,聚焦幼儿学习品质与思维品质的形成。

二、基于幼儿兴趣导向的幼儿园项目式学习价值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基于幼儿兴趣导向的幼儿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在实践中,教师会基于教学任务,以及幼儿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和一系列学习任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这种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的项目活动能引起幼儿共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实现主动学习。在项目活动中,幼儿会相互讨论每一个话题,而他们提出的问题恰好是他们的兴趣点。在项目式学习中,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保护,这能使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
(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相对,具体是指幼儿在已有的认知和能力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是高阶思维发展的表现。项目式学习中的任务、问题设计与幼儿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旨在在幼儿认知领域内促进其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驱动项目开展,实现能力提升。在项目活动中,幼儿会积极参与各个环节,在合作与探究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领域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应用,有利于发展幼儿高阶思维,促进其深度学习。
(三)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基于幼儿兴趣导向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促进其跨学科意识和技能的发展。一方面,在项目式学习中,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位幼儿都需在小组内发挥个人价值,展现优势与特点,这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使他们意识到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以及团队对于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在项目式学习中,幼儿会围绕具体的任务、问题进行思考,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项目活动过程中,幼儿运用各个领域的经验,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幼儿需要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经验,用项目化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呈现出来,有利于培养幼儿学科素养,促进其社会性技能的发展。
三、基于幼儿兴趣导向的幼儿园项目式学习路径构建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构建以幼儿兴趣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路径时,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强调幼儿在主体中的作用,在设计项目初期,明确幼儿兴趣爱好、学习需求、身心发展特点;在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中,减少对幼儿的干预,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引导与帮助,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以及应用多元化方式分析问题,完成任务,达到项目目标。
(二)情境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活动与幼儿生活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时要遵循情境性原则,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或虚拟的学习情境,便于幼儿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增强学习体验和参与感,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三)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具体是指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探索、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方式鼓励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参与问题表征,并实现对问题的初步探寻。在实践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奇心逐渐被激发,同时,他们的问题探索能力、解决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升。另外,探究性原则还要求幼儿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以及在项目式活动中进行师幼交流、深入反思,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
四、基于幼儿兴趣导向的幼儿园项目式学习路径构建策略
(一)基于幼儿兴趣,设计项目主题
在基于幼儿兴趣导向的幼儿园项目式学习路径构建中,“兴趣”是实施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是构建项目主题的关键要素。项目主题作为项目式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学习的方向和内容。好的项目主题能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分析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设计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主题,确保幼儿能够在主题的影响下深入探究,实现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综合能力,并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效果。
在了解幼儿兴趣爱好方面,教师可以采取“观察和倾听”的方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幼儿互动,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幼儿的想法,以此识别他们讨论的话题、兴趣爱好。比如在幼儿园的“宠物角”,教师注意到幼儿对小鱼缸里的鱼儿十分感兴趣,每次下课后都会第一时间跑到小鱼儿面前与它们互动,比如“哇,这条鱼游得好快呀!”“这条鱼真的很漂亮啊!”“我们家里也有一个小鱼缸,里面有两条金鱼!”在明确幼儿兴趣爱好和讨论的话题后,教师可结合幼儿对“鱼”已有的经验以及兴趣点,设计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的项目主题,比如“‘鱼’你相约,‘鱼’见美好”,这一主题与幼儿的兴趣点契合,有着极大的探索空间,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了解鱼类的多样性和基本特征,认识不同的鱼类以及生存环境;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爱心、责任感;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在该主题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一系列多样化的项目任务,如“观察幼儿园中的鱼儿或家里的鱼儿,描述它们的外观”“根据教师提供的绘本、视频、图片等资源,收集不同种类的鱼儿,了解它们的名称”“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以鱼为主题的画作或手工,表达对鱼的观察和喜爱”“讨论如何保护鱼儿,并将保护措施说出来,以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基于项目主题设计项目任务,始终与幼儿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匹配,是促进幼儿自主探究、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二)结合幼儿认知,提出项目问题
项目式学习是以项目为核心,以实际问题为驱动的学习方式。“问题”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为学习的起点,更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指引,能为他们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向,激发探究兴趣与动力。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设计的项目问题应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特点,将问题作为启发幼儿思考、鼓励主动探索的工具,并非简单的“对”与“错”。比如问题应具有不同的难度和深度,既有适合幼儿直接回答的简单问题,也有需要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激发探究兴趣。开放性问题强调幼儿可以思考不同的可能性,提出多元化的答案,并激发幼儿自主提出更多问题。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会互相讨论、合作交流、提出想法,并进行实践,整个过程都是他们主动学习的重点体现,有利于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结合幼儿认知特点。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解决的方式。一旦超出认知范围,便会影响幼儿积极性和参与兴趣,导致项目式学习活动难以开展。
例如在“‘鱼’你相约,‘鱼’见美好”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幼儿观察鱼的时候提出引导性问题,比如:“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鱼呀!你们看这些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吗?”“你看看这条鱼,它的身上有一些条纹,你们能猜一猜这条鱼叫什么名字吗?”“这些鱼儿的家在哪里呢?”围绕这些问题,为幼儿设计“鱼儿调查表”,在表中要求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写出调查的鱼的名字、画出鱼的样子以及生活的地方,说出鱼儿喜欢吃的食物,以及在哪些地方见过它。设计这一引导性问题能启发幼儿思维、激发探究兴趣,为后期项目任务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围绕“鱼儿的秘密”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比如:“小朋友们,在上一个任务中,你们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了解了喜欢的鱼,你们有什么问题想对鱼儿说呢?”此时,有的幼儿会说:“鱼儿鱼儿,你为什么能在水里生活呀?”“小鱼儿,你是怎么呼吸的呢?”“为什么有的鱼儿非常大,有的鱼儿却很小呢?”“小鱼儿,你快告诉我,你最喜欢吃什么呢?”伴随着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整合互联网资源,补充科学知识,帮助幼儿理解鱼类生活的环境、习性和特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进一步探索鱼儿的秘密。以互动形式提出问题,能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使他们在问题的引导下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根据问题和项目任务,在自主参与中学习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优化教学评价,实现共同进步
在幼儿教育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组成,基于幼儿兴趣导向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实施也应当注重教学评价的优化,以评价评估幼儿参与表现、学习成果,以及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效果。通过评价,引导幼儿自主分析、总结与反思,了解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学习,做到查漏补缺,从而实现师幼共同进步。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基于评价主体,教师要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作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在评价内容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了解幼儿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表现,以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在评价方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运用“项目活动任务单”“互动观察”“问题讨论”“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幼儿以及项目式学习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此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幼儿学习需求,提升项目式学习活动质量,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以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评价,能构建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在项目式学习中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更加全面且科学地反映幼儿的参与表现和学习情况,促进师幼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好的教育一定不能离开幼儿的生活,好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也一定要基于幼儿兴趣导向。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要明确幼儿兴趣爱好、生活经验,了解幼儿学习需求,以此为基础构建项目式学习活动。同时,优化项目学习活动各个环节,发挥项目式学习的真正价值,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乐趣、挑战和探索的学习环境,促进其深度学习,实现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幼儿园课程:核心理念与实施路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6):33-40.
[2]郑晓双,汪洁萍.幼儿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策略研究—以项目“我来设计汉字墙”为例[J].儿童与健康,2024(4):47-50.
[3]郭绮华.基于自然项目式学习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实践[J].早期教育,2024(33):54-55.
[4]康宜振.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田园课程研究策略[J].教育界,2025(4):110-112.
[5]王梦逸.以儿童为主体,化生活为探索—论陶行知思想下幼儿园大班项目教学的路径[J].今天,2022(17):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