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3

2025-11-26 14:21:5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摘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对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具体培养策略进行探索,实现初中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以期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初中英语教学需要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学科知识。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局限性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没有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新鲜的知识和内容。目前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内容主要还是以教材为主,没有能够有效地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与新时代发展有关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对教材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的改编,使阅读材料呈现出一种比较陈旧的状态,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就无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教材内容,及时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延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b8c777e33a9a7c7b50d92cd55b283686.png

  (二)教学方法传统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传统,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观念传统、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如阅读教学时,教师常采用讲授法来讲解文章内容,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无法主动地思考和表达。此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讲解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传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阅读理解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三)教师角色定位偏差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责任推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对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一知半解,无法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着错误的观念,认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只会对学生提出一些简单、浅显的问题,不会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还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质疑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再创造的过程,学生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对文本提出质疑。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外研版七年级上Module 9 Unit 1 We’re enjoying the school trip a lot为例展开教学,这个单元紧扣“人与社会”这一主题范畴,其中“人与地点”是核心话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这一主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并辅以形象、直观的图画材料,营造一种求知、探究的氛围。首先,教师将与课文有关的多媒体材料,如长城的壮丽景色、纪念品店的精美图片,还有明信片上感人的词句,都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借助这种视觉刺激,同学们很快就能融入课文中的情景。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我们”在题目中指的是哪些人?这次学校旅行可能会前往哪里?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图片资料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同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答案可能是:“问题中的‘我们’可能是指参与旅行的学生”,或者“根据图片提示,可以推测这次学校旅行的地点是长城”。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测文本中的细节内容,挖掘文本背后隐藏的线索。比如:“这篇文章中有什么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这次旅游的喜爱?”“在什么样的情景中,你会看到纪念品和明信片?”“那么校园旅游是怎样和‘人与地点’这个话题联系在一起的呢?”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用问题来刺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想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旅行经历,对文章做出合理的推测与推理。学生可以说说他们在长城上看到的,比如山上的美景,晴朗的天气,还有旅行时的感觉;他们也可以谈到关于长城的购物和旅游纪念品以及明信片;包括上学的时间安排,参加的学生人数等。在教师设置的图画情景中设计问题,指导学生用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回答问题,以此来猜测文章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英语文本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又可以使他们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批判思维能力,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学生对“人和地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链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教师们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以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1 Topic为切入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这些问题链可以是关于“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如“What is the main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ording to the text?”“How does the pollution affect our daily lives?”“What measures can we tak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通过这些开放性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已学的词汇、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鼓励他们主动探究、质疑现有的观点,并能够基于证据和逻辑推理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展现出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勇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在探讨环境问题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社会各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作用。例如,在探讨“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如提倡绿色消费、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此外,教师应当引导同学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通过减少浪费、节约资源,还是参与环保活动,每一位青少年都能够以实际行动支持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引导质疑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挖掘文本内涵,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挖掘文本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质疑。学生对文本进行质疑,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挖掘文本内涵来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例如,学生通过Unit1 Section B的课文内容学习,深入理解了文本所探讨的问题。之后,教师应引导他们进入一个关键的讨论阶段。这个环节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欲,鼓励他们不仅要阅读和理解,更要对文本中呈现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例如,当涉及课文中讨论的环保措施这一主题时,学生们有机会展开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他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In my opinion,recycling is indeed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However,I believe it is merely a starting point.To truly make an impact,we must also reduce our consumption of plastic products.”这种开放而热烈的讨论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思维的舞台,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不同的声音,汲取别人的智慧,从而锻炼并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还应该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延伸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让学生置身于不同角色之中,设身处地地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例如,通过组织学生扮演环境保护主义者或塑料生产商,他们可以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决策过程,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复杂性和多维度。另外,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它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成为具有高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习者。

8f8d2f66228716446d2739b4039bb894.png

  (四)合理设置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作为支撑,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独立学习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石,它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无限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主动质疑则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知识的大门,激发出更多的问题和好奇心,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学习的强大动力。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为关键,这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质疑的勇气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疑惑,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英语阅读课程中,“Dream Homes”单元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带领学生们了解不同国家关于“家”的不同布置方式,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探讨人们对于家的理解与期望。在阅读材料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独立地阅读语篇,让他们标记那些令其感到困惑或难以理解的地方,以及那些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元素。这些标记就是学生们主动质疑的对象,也是他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领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交流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在和谐的讨论氛围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分析、比较和推断等多种思维活动,不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将质疑转化为深刻的理解。此外,教材中还提供了伦敦、墨西哥和洛杉矶的家居风格作为对比,与中国的传统家居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也促使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中国的家居风格和国外的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的家居影像,鼓励学生提出诸如“Why is the Chinese home style so different from foreign homes?”“What determines the Chinese home style?”由此比较外国家居风格与中国家居风格的特点,以批判的视角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且对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具有一定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评价,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文本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注意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深入分析、主动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通过设置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的内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深入的、综合的分析与思考。这对于英语的学习,以及终身的学习与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永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校园英语,2024(42):114-116.


  [2]熊佳婧.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24(35):121-123.


  [3]王昕玥,贾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5E教学模式[J].海外英语,2024(16):187-189.


  [4]齐麟.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类型与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相关性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23.


  [5]马芬芬.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校园英语,2023(17):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