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论文
2025-11-26 12:02:2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分析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提出了相关要求,并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分析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提出了相关要求,并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主题导学情境、设计实验设问环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辩论以及注重学后归纳总结等教学措施,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初中生形成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生物实验教学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和深入的科学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的平台,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
(一)提升实验课程品质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实验课程的品质。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现象和规律,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实验课程的整体品质。

(二)深入落实课程目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与此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深入落实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课程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寻找解决方案。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初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一)创造开放而有活力的思考环境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任务,其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生物学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思考环境的构建,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尝试,以及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新途径。首先,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生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和兴趣偏好。教师应秉持包容和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学生的观点可能与主流或传统观念相悖。而尊重个体差异的做法,有助于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放下顾虑,勇于提出新颖见解。其次,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资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验需求和兴趣,准备多样化的实验材料,如生物样本、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等。最后,教师的作用在开放思考环境中尤为关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示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实验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
(二)创造可供创意探究的思考条件
在培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育者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和方式,还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一方面,在生物学实验中,实验内容的选择应涵盖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既包括经典实验的重现,也包含创新实验的引入。例如,通过引入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实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接触并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和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富的土壤。另一方面,挑战性实验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团队合作、查阅资料、反复试验等方式才能完成。例如,设计一项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了解CRISPR-Cas9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并实施一项基因编辑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三、初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主题导学情境,渗透创新意识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为有效渗透创新意识,教师可运用创设主题导学情境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此,教师需精心选择实验主题,使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其探究欲望。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个以“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为核心的主题导学情境,情境中应包含一系列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光照强度如何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有何差异?”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创设主题导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情境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实验演示等方式,使情境更加生动、直观。例如,在“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的实验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差异。随后,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即使实验失败也要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案。
(二)设计实验设问环节,激活创新思维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设问环节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实验设问环节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实验内容和目标,明确实验中的关键变量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关于“种子的萌发条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设问环节:“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种子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萌发?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对种子萌发产生什么影响?”“不同种类的种子对水分的需求有何不同?如何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些问题中既涵盖了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设问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还需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开放性问题能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的观点和假设。例如,在“种子的萌发条件”实验中,教师可提出:“除了温度、水分和空气外,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种子的萌发?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实验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和讨论。例如,在“种子的萌发条件”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不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辩论,营造交流氛围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质疑辩论来营造交流氛围。质疑辩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和辩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关于“动物的行为”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行为特征,如觅食行为、繁殖行为、社交行为等,并鼓励学生思考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某些动物会选择特定的栖息地?”“动物的行为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等,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质疑精神。
其次,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辩论,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自己提出的疑问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互相补充和纠正观点,形成初步共识。在全班辩论中,则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思维拓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和表达。
最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探究。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思考和探究,如探究动物迁徙与地球磁场的关系、动物行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等。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学后归纳总结,提炼创新思路
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炼出创新思路。为此,教师在实验结束后,应引导学生系统回顾实验流程、分析实验结果,并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自我反思。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引导性问题、思维导图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实验中的关键信息,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关于“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以及这些因素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实验改进意见和创新思路。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实验结果,更要深入思考实验设计、操作过程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化空间。例如,学生可提出采用更精密的仪器测量植物生长速率,或设计对照实验以更准确地评估某一变量的影响。最后,在提炼创新思路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疑问,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与此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支持,如实验材料、文献资料或专业指导,以帮助学生将创新思路转化为实际可行的研究方案。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创设主题导学情境,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巧妙设计实验设问环节,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当中质疑辩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注重学后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这些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倩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22(18):135-137.
[2]林小玲.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20):137-139.
[3]孔蕾.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2(26):161-163.
[4]黄淑瑛.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1(36):101-102.
[5]李瑞雪,朱琳.初中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