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项目式学习驱动单元整体教学探索论文
2025-11-26 11:05:0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为例,深入探讨了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项目式学习驱动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策略。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为例,深入探讨了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项目式学习驱动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策略。通过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现状,本文指出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和具体实施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备教学评一体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为例,探讨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项目式学习驱动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项目式学习驱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常常表现出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而项目式学习通过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项目,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主动投身到学习活动当中。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项目式学习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实践性和操作性,这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目标高度契合。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观察、记录、分析、表达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都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完成的,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项目式学习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更要发展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组织管理等多方面能力,这种全方位的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教师采用说教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觉行为。此外,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当代学生普遍表现出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排斥,他们更倾向于主动参与、体验式学习,这种变化要求教学方式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学生的新特点和新需求。他们渴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这种变化反映了学生对知识实用性的重视,也表明了他们对传统理论教学的不满。
三、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项目式学习驱动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够让抽象的文明概念具象化,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文明行为相关的短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现象,通过视觉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生活场景中,例如,模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观图书馆、游览公园等情境,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体验文明行为的意义。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明行为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培养文明习惯。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类似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机整合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在文明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系列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发起“文明校园行”项目,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观察和记录校园内某一区域的文明现象。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拍照记录、采访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可以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任务目标、时间安排和完成标准,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展示项目成果,如制作海报、编写调查报告、制作视频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锻炼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教师可以设计“文明小卫士”项目,让学生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监督岗,轮流担任文明监督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明行为的具体表现,培养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监督和劝导,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
(三)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文明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组建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能力互补、优势互补,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规定每个成员的责任和分工,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设计“文明小队”评比活动。各个小组制定自己的文明公约,设计小组标志和口号,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教师定期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展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收获,通过这种良性竞争,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
(四)反思评价,提升自我认知
反思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提升的关键,教师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方式。首先,引导学生建立“文明日记”,记录行为与感悟,定期查看并给予指导。其次,设计“文明之星”评选,制定标准,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欣赏他人,正确看待结果。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档案袋,收集文明事迹、表彰等,指导学生科学管理,确保真实有效,全面评价文明素养。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提升文明行为。
四、结语
本文通过探讨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项目式学习驱动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策略,以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为例,展示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未来应进一步推广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评”一体化指导的实践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4-11-15.
[2]周子彦.项目式学习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探究—以扬州市J小学为例[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4.
[3]庞赵敏.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