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的创新实践探究论文

2023-05-18 13:39:4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新时代高中教育对育人观念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五育并举”育“全人”教育理念的推行,当前高中德育教师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教学方式,学校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从高中德育创新的价值意义出发,在德育理念、方式、评价以及实践活动、家校协同等五个方面,深入探索高中德育创新实践策略,为一线高中德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创新探索上提供实践方面的参考。
摘要:新时代高中教育对育人观念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五育并举”育“全人”教育理念的推行,当前高中德育教师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教学方式,学校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从高中德育创新的价值意义出发,在德育理念、方式、评价以及实践活动、家校协同等五个方面,深入探索高中德育创新实践策略,为一线高中德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创新探索上提供实践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高中德育;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德育既能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又能熏陶学生的思想品性与情感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它不会收获立竿见影的效果,诚信、友善、文明、团结、爱国等良好品质有可能不会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来,但是这些良好品质一旦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就会内化为学生思想品质的一部分,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德育理念,创新德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一、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高中德育的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德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德育几乎只围绕学生的个人素养展开,德育方式以说教为主,价值取向比较单一。
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内容、教学方式、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例如,在网络没有普及的时代,德育不包括文明上网,而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既要学会分辨网络中的信息内容,还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网暴他人等。
因此,创新德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其重要意义体现在:有助于学生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如将思想政治理念与德育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强烈爱国情感的驱使下,将祖国的发展建设与个人的理想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因此,教师要正视德育的重要性,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德育理念,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内涵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创新德育方法,收获更好的德育效果。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创新实践
(一)创新德育理念,提升德育能力
思想决定行为,德育理念是组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结合时代变化以及教育政策与时俱进地更新德育理念,用现代化的德育理念指引德育行为,切实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首先,培养什么人,是德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教育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高中德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质、智力、体育运动技能以及美育和劳动品质,还要引导学生在发展国际视野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与家乡,引导学生在发展个性特长的同时形成较强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在继承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只有教师将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其次,立德树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信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理想信念就是学生的精神支柱,会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讲究“精气神”,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本身的精力就比较旺盛,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与美好的想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人生理想目标分解为若干个阶段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逐步落实每一个阶段目标,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潜力。
最后,抓住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内容,新时代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承担民族复兴的重任,把爱国种子埋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高中德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将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发展建设融合在一起。
(二)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德育方式
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电子产品已经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与便捷性,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
既然网络信息内容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网络中的正面新闻。如当某地出现山火时,附近地区的人民自发运用合适的交通工具,积极参与到灭火活动中,表现出了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保护家乡与自然环境的高尚情操。又如快递员、外卖员在工作途中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还有山区学生无惧冬天的严寒,在屋顶借用邻居的网络上网课等事例。这些真实的、正面的新闻信息会激发学生潜在的正能量,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教师可以播放正能量的公益短视频。新时代背景下,短视频的传播速度以及传播范围非常广,而且高中生也非常喜欢观看短视频。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具有正能量的公益性质短视频,如某高校的宣传片《星空梦想》、热衷于跳舞的田间少年的短视频等。这些视频内容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深入思考理想、人生、未来与当下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打卡活动,加强养成教育。例如,运动是非常好的习惯,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运动打卡活动,引导学生在每一天的合适时间内进行适量的运动练习,并借助电子设备进行打卡记录等。当然,还可以开展阅读打卡活动、劳动打卡活动等,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组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
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方式。新时代背景下,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校园生活,又能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互助、友善、诚信等良好品质。
现代社会的高中生也十分喜欢参与到活动实践中,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而切实提升德育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与节假日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劳动节或国庆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以节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写作演讲素材,将自己对节日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情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演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比赛机制,引导学生在比赛中表现自身最大的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成人礼活动。当高中生年满18周岁时,就已经达到法律规定的成人年龄。未成年与成年不仅有年龄方面的差别,更有责任、担当以及生活自理行为等方面的差别。身为家庭成员,高中生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身为学校一员,高中生需要承担起身为班级成员以及学校成员的责任;身为国家一员,高中生需要承担起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责任。
成人礼活动中,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校亲眼见证子女的成长时刻,引导家长表达出对子女的正面期望,引导学生表现出自己成熟、向上、责任担当的一面,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正能量。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以及学区范围内组织的其他类型的实践活动,如计算机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比赛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拼搏、竞争等品质。
(四)家校结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性与价值理念。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德育更需要家长的支持,更需要家庭教育这一坚强后盾。因此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完善家校沟通机制。教师要合理、实时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与家长做好沟通。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电话以及面对面的方式单独与教师沟通,反馈亲子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运用本身的专长或兴趣支援教师,为提升德育实效助力。
疫情网课期间也不能弱化家校沟通。网课期间学生普遍会出现自控力差、厌学、懒散等问题;并且网课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同的压力,家长看到孩子在家上网课的情况不理想,也会出现焦虑等问题。这时,教师要适时开展线上家长会,分享网课期间适用的家庭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家长代表也要积极发言,围绕孩子自控力差以及家长的焦虑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力的作用,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以及其他方式,传递科学恰当的教育理念。家长的学历水平、生活环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参差不齐,有的家长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有的家长不会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传递优秀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切实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五)完善德育评价手段,强化德育实效
尽管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但是教师的评价引导仍然非常重要。学生在比赛活动中的勇敢、拼搏、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等精神品质,如果能得到教师及同伴的肯定和赞赏,那么这些良好品质就可以得到正强化,学生会将其逐步内化为自身思想品质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引导学生评价同伴,引导学生家长评价其子女,即实施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行为,注重良好道德素养的实践。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关注同伴的思想行为,互相督促。教师要听取家长对子女的评价等。多个评价主体做出的评价会更全面、更客观,便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组织更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等。
评价角度多元化。教师可以运用电子表格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关注学生的思想品性与心理活动等。即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用于德育评价的电子表格,填写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填写学生的兴趣爱好,填写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评价内容细节化。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素养、思想状态、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并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表现。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细小的良好行为,并注重对学生的赞赏性评价。尤其是班级中的学困生或者是问题学生,他们很有可能无法长期保持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也没有好的表现,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优点。教师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积极表达出自己的正面期望,从而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与提升。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认真分析德育的新内涵,结合现代高中生的思维认知特点,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融入思政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教师要完善德育评价方式与内容,形成德育评价的制度保障,关注德育的实效性,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思想品性,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韩叶.榜样示范法:新时代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91-97.
[2]陈广胜.“微网络”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0(10):91-92.
[3]周任平.埋下德育种子开出青春之花——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J].高考,2022(01):156-158.
[4]张鹏庆.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2(23):141-143.
[5]吴丹丹.新时代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J].高考,2022(20):173-176.
[6]李彬.浅议新时代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1(33):17-18.
[7]郭小梅.新时代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探究[J].教育界,2022(26):9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