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递课堂”为乡镇音乐教学注入活力论文
2025-11-18 16:41:1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乡镇小学音乐教学中往往存在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模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抑制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专递课堂”的出现为乡镇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文章基于此提出了教学策略,以期为同人提供参考。
摘要:乡镇学校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依托信息技术提升乡镇学校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必须研究的课题。“专递课堂”作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新教育模式,通过网络专门开课、同步上课、推送优质资源等方式实现了乡镇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均衡发展。在乡镇小学音乐教学中往往存在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模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抑制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专递课堂”的出现为乡镇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文章基于此提出了教学策略,以期为同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乡镇学校;专递课堂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指出,应支持学校网络设施设备以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推动线上教学开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鉴于此,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情,从课前数字化备课、课中专业化教学以及课后多维评价三个角度探讨“专递课堂”在乡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专递课堂”的概念和特点
(一)从教学环境角度分析
“专递课堂”是教育部加强建设的“三个课堂”之一,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以远程视频直播、录播等形式传递给偏远地区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进而打破地域限制,使乡镇学生与城市学生享有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从教学环境角度来说,“专递课堂”具有虚拟化、网络化以及资源共享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比如,城市教师授课时面对的是屏幕,学生的一切反应需要通过镜头和屏幕传递给教师,乡镇学校的学生往往会在一个专门开设“专递课堂”的教室上课,借助麦克风和收音系统并通过教室中的屏幕与教师互动。由此不难看出,“专递课堂”的教学环境更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更多[1]。

(二)从教学结构角度分析
“专递课堂”的教学结构通常包括教师端、学生端和教学资源库三部分。教师端主要负责策划与传递教学内容;学生端负责接收教师传递的内容;教学资源库则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工具。此外,“专递课堂”主要由四部分人员组成,即城市学校的主讲教师、乡镇帮扶学校的学生、乡镇教师以及设备管理人员。城市学校的教师为主要输出方,其工作是根据课程标准和乡镇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等工作;乡镇帮扶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辅助主讲教师展开教学,向他们提供乡镇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乡镇小学依托“专递课堂”开展教学的意义
(一)拓宽教育资源边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专递课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跨越时空传递给乡镇学校。这一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打破了乡镇学校课堂的教育资源限制,让乡镇学校学生能够接触到与城市学校学生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这不仅有助于拓展乡镇学生的视野,还能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在资源分配上的差距,更好地促进了教育公平[2]。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音乐素养提升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专递课堂”有着信息技术多功能优势的加持,因此教师讲授知识的方式也会更加生动有趣,内容更为丰富多元。这不仅能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学习氛围,还能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更为系统的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身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专递课堂”为乡镇教师提供了与城市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乡镇教师可从城市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城市教师也能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与学生“云对话”“云互动”的沟通技巧。这样不仅提高了城乡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还促进了城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乡镇小学音乐“专递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课前:数字化备课
“专递课堂”实施中的数字化备课不仅是提高乡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还是确保城市教师能有效对接乡镇教学需求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乡镇小学音乐“专递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乡镇学校教师应积极与城市学校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向城市学校教师详细介绍本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特点、具体需求等,让城市学校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真实的学习状态,进而设计出更贴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为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乡镇学校教师和城市学校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会议、共享文档等数字化工具共同完成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课件等工作。这种跨地域的备课形式不仅有助于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还确保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课中:专业化教学
1.精心引导:以兴趣为导向创设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对外界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和好奇心[3]。情境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在基于“专递课堂”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老鸟,小鸟》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轻柔的森林背景音乐,并对学生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清晨置身于一个茂密的森林中,此时阳光透过树梢洒向了森林的每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露珠混合的味道……突然,一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宁静,仿佛在欢迎小朋友们呢……”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老鸟,小鸟》的音频,并让学生想象老鸟在清晨的阳光下耐心喂小鸟吃小虫的情景。在音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让学生分享自己听完这首歌曲后的感受,描述这首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从而为后续的深入教学奠定基础。
2.强化互动:以技术为依托促进交流
在“专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需要“隔空交流”。教师要想实现与学生的全面互动,就要充分利用各种在线工具。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问答”工具向学生进行提问,并收集学生的反馈内容,让学生在这种即时性的活动中产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参与知识的讨论与探索;教师还能利用“互动讨论”功能建立一个虚拟社区,让学生在虚拟社区中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合作”工具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探究,促进他们的能力进步。
例如,在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老鸟,小鸟》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在线问答”工具向学生提出“在歌曲中,老鸟和小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你通过听歌曲感受到了它们之间的何种情感?”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歌曲的内涵,并收集学生的回答内容,了解学生对该首歌曲的理解情况。这种即时性的问答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还能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随后,教师可利用“互动讨论”功能建立一个虚拟社区,让学生就之前的答案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以此活化学生的音乐思维,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深化其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接着,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可利用“在线合作”工具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如探索歌曲的创作背景、分析歌词的特殊寓意、感知歌曲的情感表达等。在此过程中,乡镇学校的辅助授课教师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利用在线协作平台进行文档编辑、资源分享、问题讨论等,以形成一份完整的学习报告。这种依托平台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全面互动和深入交流,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更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3.创意实践:以实践为平台培育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4]。这不仅是因为音乐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创意与表达的艺术形式,还在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的生成过程就是一种对旋律、语言的创新实践。因此,在基于“专递课堂”的乡镇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创意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老鸟,小鸟》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之前的互动问答、交流讨论等环节已经理解了该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该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性化演绎。对此,学生既可自主完成,又可以合作的方式完成,还可以在其中加入个性化的创意元素。有了该阶段的基础,教师则可为学生呈现“亲情”这一与该首歌曲有关联的创作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数字软件进行歌曲创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巧指导,还要鼓励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在学生完成以“亲情”为主题的音乐合作创作任务后,教师可利用“专递课堂”的直播或录播功能让学生逐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后:多维评价
评价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授课情况,从而对教学环节进行及时的修正与优化,还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更有侧重[5]。
例如,在完成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老鸟,小鸟》的教学后,教师可回放教学关键环节的视频,让学生从第三方的视角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评估自己在回答问题、歌唱学习、小组合作等环节的表现,完成自我评价。接着,教师可组织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互评,并给出具体的反馈建议。为避免学生出现羞怯的情况,教师可让学生在“在线讨论区”进行留言,再将声音经过变声处理后播放出来。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促进班内的交流与互动,还能让评价环节变得更有趣味性。而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鼓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针对“专递课堂”的教学评价设计中,教师还应注重课后教研评价的落实。这就要求城市授课教师与乡镇学校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线上讨论,通过回放教学视频对教学流程、学生的真实反应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教学经验,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修正和调整。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专递课堂”技术的逐渐成熟,城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这不仅大大增强了师生双方的参与感,还给乡镇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对于教师来说,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促使乡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还能让其在掌握更多先进教育技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基础上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更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穆肃,周德青,眭慧,等.专递课堂多向互动教学如何促进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36(4):77-84.
[2]刘姗姗.积极心理学视野下“5G+专递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24(12):9-12.
[3]张培园.农村小学教师专递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3.
[4]卢莉莉.应用“专递课堂”促进城乡小学数学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2023(3):7-9.
[5]吕迪.“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专递课堂:特征、挑战与优化对策[J].现代教育,2023(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