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2025-11-18 15:48:0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立足素养导向,结合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提出了“确定目标导向”“优化主题情境”“聚焦真实问题”“多维评价激励”四个策略,以期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科融合是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文章立足素养导向,结合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提出了“确定目标导向”“优化主题情境”“聚焦真实问题”“多维评价激励”四个策略,以期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跨学科主题教学;跳皮筋;核心素养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指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载体,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通过主题化、项目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实现身体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共同发展[1]。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传统体育项目,跳皮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此,本文以素养为导向,结合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传统体育文化。
一、立足学科特质,确定目标导向
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应以本学科为主,立足学科特质、学生基础、素养目标,梳理跨学科交叉内容,挖掘跳皮筋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二、围绕素养维度,优化主题情境
(一)创设运动竞赛情境,促运动技能深度学习
运动技能训练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核心,创设运动竞赛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深度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体验竞争与合作的乐趣,培养自信与担当的品德。例如,在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可设置多种探究任务,如“怎样在比赛中熟练展示跳皮筋技能?”“如何在比赛中有所创新?”等,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练内容、掌握技能,并结合多学科知识创新跳皮筋内容,如与科学学科融合,利用节气歌将所学动作进行组合创编。
(二)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促健康生活真实体验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健康生活。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具体而言,教师可创设“我的课间我做主”跨学科主题情境,通过“有趣的跳皮筋”项目让学生完成“跳皮筋我采访”“跳皮筋我推荐”“跳皮筋我来学”“跳皮筋我创新”等任务,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将跳皮筋融入课间生活,以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真实问题
(一)拓展问题“广度”,注重综合性
在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要尝试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对某一问题的多视域探究与解决[3]。
例如,在“认识传统体育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如何熟练掌握跳皮筋的十二个基本动作以及左右脚的跳法熟练衔接?”这一问题,介绍跳皮筋的历史背景、基础规则、基本技法等。在具体的技能传授上,教师可融入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基本动作要领,实现从撑皮筋及图形练习到跳皮筋组合的顺利过渡。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巩固了跳皮筋技能,还增进了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提升了综合技能。
(二)注重问题“精度”,注重探究性
在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应以探究性学习为本质,以探究性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问题,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运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可提出类似“如何改变规则让跳皮筋更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综合信息科技、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运用数学学科中的空间思维能力对跳皮筋的队形变化进行设计,如“十字形”“米字形”等,要在跳跃过程中按照特定的图形顺序进行。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获得了学习乐趣,还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整合问题“深度”,聚焦思维力
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促使教学活动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生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有机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促进各学科间的深度交流与协作,引导学生实现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
例如,教师可设置“如何让跳皮筋变得更美?”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内容美、创意美、形式美、音乐美、道具美”等方面展开思考。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语文学科知识,如结合古诗词《七律长征》《从军行》等,创新跳皮筋内容;运用艺术学科知识,挑选适合的音乐素材,结合舞蹈元素,使跳皮筋更有美感。经过这样的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跳皮筋的创新技能,还提升了思维活跃度。
四、多维评价激励,对标素养养成
(一)以任务驱动为评价
在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以任务为驱动,围绕主题任务,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多元、多主体的综合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整体联系,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

(二)以成果展示为评价
成果是跨学科主题教学重要的评价要素。教师以成果展示作为评价手段,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跨学科思维,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力、思维和价值观的变化[4]。具体而言,在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可将以下成果作为评价方式。
1.可体验的运动项目赛事成果
赛事成果是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最具学科特点的成果形式之一,这是因为在赛事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均可得到展现和发展。
2.可欣赏的文艺创造类成果
文艺创造类成果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文化精神,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情况。在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可融合“非遗剪纸”,将跳皮筋以剪纸艺术化呈现,或开展校园“跳皮筋吉祥物设计比赛”,向全校征集创意作品,展现学生热情、勇敢、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3.可阅读与思考的文字类成果
作为一种物化成果呈现,文字成果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本质效果,是研究过程的记录,也是对学生内心情感与价值取向的判断。跳皮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文字成果可以是对跳皮筋传统体育项目的问卷调查或访谈提纲,如在“民俗风情跳皮筋”主题情境下,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对童谣故事的分享、对科研工作的探讨,形成相关的文字类成果[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通过立足素养目标,优化主题情境,聚焦真实问题,构建多维评价方式,推进和优化跨学科主题教学策略。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能够突破单科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毛振明,潘建芬.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于素梅.跨学科追设计与实施.体育与健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4]任学宝,杨碧君.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导手册.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
[5]佟楠楠.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三关注”[J].中国学校体育,2023(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