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教师发展研究的回眸、反思与展望论文

小学教师发展研究的回眸、反思与展望论文

2

2023-05-16 14:09:3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教师发展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焦点,教师发展对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重要影响。在全面推进小学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论断,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最为重要。教师个人需要主动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逐步优化自身的生存状态,针对各类问题出现的实质原因重新调整价值取向,进而稳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对此,本文着眼于小学教师发展研究的历史背景,在回眸历史的过程中总结反思小学教师发展的成果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摘要:教师发展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焦点,教师发展对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重要影响。在全面推进小学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论断,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最为重要。教师个人需要主动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逐步优化自身的生存状态,针对各类问题出现的实质原因重新调整价值取向,进而稳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对此,本文着眼于小学教师发展研究的历史背景,在回眸历史的过程中总结反思小学教师发展的成果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师发展;研究回眸;反思与展望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发展受到了应有的关注。教师教育、教师管理、教师专业化、教师角色、教师文化、教师评价和教师心理成为教师发展的核心,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国内外学者站在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深入了解小学教师发展的具体过程以及基本理论,总结经验教训以及发展规律,围绕教师的生存状态以及生存发展环境,积极提出促进小学教师发展的具体对策及手段。

  一、小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背景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许多国家及地区针对性提升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专业素养。积极组织高质量的专业教师团队,教师发展研究成为主体及核心。

  在长达20多年的努力下,我国的教师发展研究取得了诸多的成果,在教师角色新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能力培养上,我国的研究进度比较快,出版了诸多的专著,教师发展研究质量和水准不断提升,与之相关的内容非常丰富及成熟。

  从微观的视角上来看,我国的小学教师发展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教学前注意阶段,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对学生的研究比较少。一部分学者缺乏实战经验,对教学工作的理解和认知较为片面,因此得出的结论有失偏颇。

  第二个阶段则为生存早期阶段,该阶段的学者开始初步接触教育工作,将研究重心放在教师评价、学校生存以及教学内容上,实质的研究压力相对偏大。

  第三个阶段则为教学情境关注阶段,该阶段更加关注学生、教学情况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局限和挫折,综合统筹不同的教育要求。

  第四个阶段则为注意学生阶段,学者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深入了解专业发展中教师的基本规律。

360截图20230404155930446.jpg

  二、小学教师发展研究的反思

  在长达数年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取得了诸多的成果,实质的教师研究框架和体系非常成熟。教育研究成果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教育改进提供了相应的参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比较明显,大部分学者将研究重心放在教师发展研究上。

  一直以来,教育学界十分注重对教师的系统性研究,主动汲取前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加大气力,积极推进系统研究改革及创新,教育学开始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学科。教师学应运而生,实质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师的技能培训、专业发展以及发展周期提供必要的参照。

  传统的教师发展研究集中于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等基础层面,没有深入探索教师的成长规律、素质结构、具体作用、身心特征以及本质诉求,规律性研究所占的比重偏低,难以更好地展示教师个体成长发展、教师群体和教师职业的发展规律与教师专业发展,导致教师成为被研究、被培养、被规范、被要求的对象,自身的专业发展备受阻碍,教师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难以确认自身的主体价值,个人的创造性能力比较有限。

  有的学者没有站在教师的视角真正关怀教师,了解教师的内心诉求,将教师作为一个真实的生命个体和完整的人。在教师精神共同成长以及专业发展研究上所注入的时间比较有限,实质的研究脱离教师的生活情境、教育环境、职业生存状态以及实践经验,教育研究工作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无法得到保障。从宏观的层面上来看,在课程文化顺利转型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内涵式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变动。

  三、小学教师发展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严格监督,实质的职业特征比较明显,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但是当前的教师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即使教师取得了诸多成就,也难以获得公正、科学的评价。最终导致教师的职业压力比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教育教学质量和成果不够理想,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

  在综合分析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时可以看出,有超过四成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够乐观,有八成以上的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有六成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相对偏低。过大的职业压力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产生了偏差,面临许多间接和直接的负面影响。

  如果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以及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提升,就很难保障教学质量;如果教师无视自身的精神解放,就难以解放学生的精神;如果教师无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主动发展,就难以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建言献策。在较大的教学压力下,一部分教师存在教学倦怠,精神较为疲惫,因此很难提供高质量且具有活力的教育服务。

  四、小学教师发展研究的意义

  在全面推进世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师的成长成为大势所趋,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围绕教师专业职业特征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比较明显,只有全面深化教师发展、专业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凸显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以及历史作用。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的职业转变存在密切联系,在逐步推进教师发展以及明确专业标准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积累,能够逐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产生丰富的职业情感。

  小学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离不开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时,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得到了激发和增强,能够更好地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教师个人的自主学习、大胆实践、主动反思和探索最为重要,直接关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

  五、小学教师发展研究的启示

  (一)以职业道德研究为基础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以及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是教师的行为参照和教学依据,是教师对自身职业行为的价值追求。因此在后一阶段的小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学者需要着重研究教师的职业道德,并以此为基础保障研究工作的针对性。

  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在综合研究教师职业道德时,学者需要注重对市场经济环境以及等价交换等社会规律进行分析,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综合了解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

  (二)以专业能力研究为主体

  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与自身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教师往往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的建树,因此在进一步研究小学教师发展时,学者需要抓住研究重心,以专业能力研究为主体,深入了解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采取的方法以及所掌握的技能。

  为了保障小学教师发展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学者需要深入分析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诸多因素,以此为导向组织专业系统的研究工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和支持。

  (三)以专业知识研究为核心

  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学科性,属于理性经验体系,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后一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学者需要以教师专业知识研究为核心。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相对比较复杂,学者需要深入分析教师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课程知识以及教育背景和学科特征。立足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规律,逐步加大气力,综合分析教师的专业知识,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针对性提出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相关技巧,促使教师主动承担历史使命。

  (四)以职业认同感研究为根本

  职业认同会受到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成长模式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深入理解自身的工作意义,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就能够获得一定的自信,认为自己的职业非常光荣,同时能够实现自我鼓励、自主反思,想方设法提升工作质量以及自身的专业水平,保持极强的职业认同感。

  因此,为了更好地凸显理论研究的实践指导作用,学者需要以研究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为根本,综合分析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以及对个人未来的规划。从理性和感性双重视角着手,提出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相关对策。

  有的学者认为学校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开展分享会,让教师能够看到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许多的建树,进而逐步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意识到个人职业的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聚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以此为根本提出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相关对策。

  (五)以职业人格研究为重点

  人格是一种特殊的外在表现,反映着个人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自身的人格形象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学者也可以着眼于教师的职业人格,明确研究重点,调整研究方向,综合考量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态度、个人的兴趣、情感以及气质,提出构建教师职业人格的相关对策。

  有的学者认为在逐步构建职业人格时,教师需要拉长战线,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在教育实践中接触更多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而寻求最佳的教育对策,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专业化成长及发展。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职业人格研究工作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者也需要以此为基础重新调整研究思路。

  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的展望

  在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出,当前的教师发展研究以两大层面为主体,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规律,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研究。大部分研究集中于理论分析,实践操作研究不够理想,实质的研究结论与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脱节。

  还有的学者从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视角,将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提出了规范培养以及研究教师的相关要求以及社会使命,这种过度集中于理论层面的研究方式难以有效解决教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职业倦怠问题以及矛盾冲突。

  新阶段的小学教师发展研究工作需要主动调整价值取向,以深度挖掘及探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为基础,既需要尊重教师“普通人”的角色,又需要了解教师作为“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将教师作为一个角色复合体,分析教师的不足。

  因此,新的教师研究课题以及任务需要集中于教师多重角色的有机组合以及顺利转型,学者需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视角,深入了解教师当前的职业心态以及生存状态,明确逻辑起点以及研究方向,结合课程文化转型的现实条件重新认识教师内涵、教师的非职场生活以及职场生活,在价值引导的过程中明确研究重点,确保教师专业研究工作有侧重、有突出。

  小学教师发展研究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发展进度越来越快,发展层次和水平较高,因此在深入分析教师发展时需要注重与时俱进,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围绕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认同感以及职业人格组织开展研究工作,抓住研究的重点及核心,综合考量教师的多重角色。


  参考文献:

  [1]徐文彬.“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三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3(08):5-9.

  [2]张旭青,王晨.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保障机制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法制与社会,2011(17):248.

  [3]徐宏伟,庞学光.综述与展望:技术哲学视域下职业教育研究[J].职教通讯,2014(31):1-4+10.

  [4]胡静波.反思的反思——哲学发展的回眸与展望[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02):47-50.

  [5]李烊,刘祖云.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的回眸、反思与展望——以梁漱溟、晏阳初和费孝通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农史,2022(02):122-135.

  [6]马俊仙,齐聪.我国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2006—2020年的文献[J].教育观察,2021(11):13-15.

  [7]钟芽.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研究——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185-188.